APP下载

农村小学校长对中低年级的德育工作分析

2020-08-18谭贤远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中低年级德育管理农村小学

谭贤远

摘  要:伴随着工作环境与对象的不断变化,德育管理理念也在发生着嬗变。作为农村小学工作的第一负责人,校长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工作思路,注重从中低年级学生现实情况出发,通过构建契合中低年级学生学情的实施思路,有利于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优化师生关系,提升德育管理效果。基于此,本文从突出学情导向,定位德育管理目标;突出主体自觉,设计德育管理内容;突出效果落地,优化德育管理方法提出了具体实施途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  中低年级  德育管理

德育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中低年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关键环节,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要基础。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农村小学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德育管理的理念思路也必须实现同步共振、与时俱进。校长是学校工作第一责任人,对于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与思路举措,关系着德育管理质量与水平。同比于城市地区,农村家长的整体教育素质相对较低,对于孩子教育方式相对就简单直接,中低年级的农村学生往往存在自主管理能力不强、生活与学习习惯不佳等情况,因此,校长需要立足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实特点,针对中低年级工作开展相应分析,以为中低年级学生实现全面与个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突出学情分析,定位德育管理目标

目标是方向,更是动力。农村小学校长开展德育管理时,首先要制定相应管理目标,明确总体工作思路。在具体实施时,一是要突出德育管理目标的方向性。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据国家关于德育管理的总体要求与指导思想,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高度出发,明确德育管理的宏观目标,使农村小学德育管理能够站位准确、立场坚定、方向突出。二是要突出德育管理目标的针对性。校长可以采取问卷调查、结构访谈、个体评价等途径,了解农村学生的所思、所想,借助专题性研究厘清当前德育管理的问题与不足,形成一定的德育工作档案,参照以往德育工作经验,按照月、学期、学年所预计达成的效果,据此提出相应的德育管理目标,使德育管理能够与中低年级学生现实情况实现有机融合、同频共振。三是要突出德育管理目标的发展性。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信息技术的渗透,农村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中低年级农村学生处于心理认知快速变化阶段,因此德育管理的目标要确保一定动态平衡,在确保基本方向、立场不变的情况下,根据工作的对象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之能够充分发挥一定的引领效用,确保德育管理能够始终与中低年级学生保持一定的“动力距离”。

二、突出内容分析,设计德育管理思路

内容是实质,更是载体。农村小学校长开展德育管理时,需要明确相应管理内容,完善管理的实施基础,在设计旨在激发中低年级学生主体自觉的德育管理内容时,一是要突出内容趣味性。在设计德育管理内容时,要坚持从中低年级学生认知、行為与情感特点出发,摆脱传统的德育管理囿于简单说教的刻板形象,借助话题式、个性化、实践化的互动方式,着眼农村的地域特点与乡村资源,构建其中低年级学生乐于、勇于并善于参与的话语与活动场域,从而使中低年级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德育管理内容当中。二是要突出内容参与性。在设计德育管理内容时,赋予中低年级学生全面的自主权、充分的话语权与开放的参与权,使德育管理内容契合中低年级学生的现实生活而更加入脑入耳入心,在以生育生、以生启生的过程中,帮助中低年级学生更好地完成课业任务、适应现有的学习环境。三是突出内容现实性。现实生活是德育管理的“源头活水”,唯有将引导教育与不断发展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与中低年级学生学习、情感的发展现状有机结合,积极把握其中低年级学生关注的“热点”、存在问题的“疑点”、令其感动的“泪点”,进行有机渗透与科学编排,达到对于以上内容的有效回应,从而使中低年级学生感受到德育管理的现实效果。

三、突出方法分析,优化德育管理效果

方法是支点,更是引领。校长在开展德育管理时,需要完善相应方法思路,以凝聚各方合力,理顺工作关系,发挥德育管理实效。一是要注重以小见大。德育管理不能大而无物,而要注重以小切口透视大现象,小问题撬动大讨论、小兴趣引领大参与,小活动触发大思考,借助军训、公益服务、课堂教学等环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鲜度、生活味、实践性、亲切感,在知识与生活、理论与实践、中低年级学生与教师、课堂与社会之间建立起有意义的经验联结。校长可以组织“我的‘中国梦”的主题德育活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现状出发,思考自身的理想,自己现在以及未来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哪些贡献,从而搭建起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现实活动支架,使中低年级学生能够在思考积累中主动接受教育,在润物无声中培养情操。二是要注重由浅入深。德育管理着眼于小中低年级学生的现实认知特点,以理解难度相对较低但又具有一定说服力的教育方式,引导中低年级学生从学习常规入手、从日常生活入手,在引领培养良好学习与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在感恩父母师友为自身创造良好条件的过程中,实现理解认识的泛化与迁移,感受到祖国和平稳定发展的来之不易,从而增强对于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化、制度、理论的坚定信念。三是要注重以生带生。伴随着中低年级学生年龄增大,对于外界的评价,特别是同伴的评价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特别是农村学校,因为家长对于学生管理相对松散。学生之间的团体评价与管理,更是具有极强的规范效应。因此,校长可以引导高年级与中低年级组织“学长团”,借助同伴互助的“兵带兵”模式,有利于中低年级学生在彼此之间互相鼓励、彼此监督,借助团队的力量,可以把抽象教育变成形象示范,把空泛的概念变成样板,把精神感召变成行动,养中低年级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奉献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提高中低年级学生的沟通能力,促进中低年级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常万里.依托情境的德育管理德育工作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18-22.

[2]梁炎英.农村小学德育管理法管理机制初探[J].科教文汇,2013(1):17.

[3]李文康.农村小学德育管理法实施途径研究[M].教育研究,2011(43).

[4]罗兴才.德育管理发对德育管理发展的影响[J].教育研究,2012(3):31-35.

[5]王笃勤.德育管理德育工作策略论[M].北京:北京师范农村小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中低年级德育管理农村小学
浅析中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
小学英语初级阶段课堂教学法初探
基于以人为本的高职德育管理艺术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加强德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研究
中低年级童话教学策略浅谈
如何指导中低年级学生自主选择课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