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亲引领孩子形成规则意识

2020-08-17孙云晓

中华家教 2020年4期
关键词:家规冰激凌规矩

孙云晓

弗洛伊德曾说,孩子眼中的父亲是集法律、约束力、威严、权力于一身的超人。

父亲在孩子眼里往往是社会秩序和纪律的象征,孩子对父亲是既敬又怕的心理,并且在此心理上模仿父亲,认识社会道德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个家庭及整个社会的高效运转是以规则为基础的。

规矩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吃饭时有父亲引领孩子形成规则意识的规矩,走路有交通规则,规则表面上限制了自由,实际上保证了每一个人的自由。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一个规则意识逐渐形成的过程。一两岁幼儿的行为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认为世界是以他的本能需求为中心运转的,他是没有规则意识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了四五岁的时候,在成人有意识的教导与约束之下,他会慢慢开始约束自己的本能,了解外部世界的真实状况,以社会允许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规则意识也就慢慢诞生了。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其中父亲的角色显得特别关键。在许多家庭里面,由于生、养、育一体的特点,妈妈的心比较软,原则性不强,更容易表现出溺爱孩子的一面,有可能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些不合理需求。

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父亲的加入,用弗罗姆的话说,“父亲代表着规则的、有秩序的世界”,父亲有权利也有义务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以更好地适应外部世界的规则要求。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亲的这种特点就已体现出来,如在游戏规则方面,母亲倾向于迁就孩子,而父亲则更注重“立规矩”。

新东方的董事长俞敏洪正是意识到父亲与母亲之问的这种差别,主动承担起责任,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他是从立家规开始的:

因为我平时工作太忙,两个孩子都是我太太带大的。我太太对待孩子原则性不太强,所以我们的两个孩子做事的原则性也不是很强。比如,我在家的时候,会监督两个孩子睡觉前刷牙,而我不在家时,我太太就经常惯着孩子们,不怎么监督他们。

我女儿比较自觉,每天刷完牙才睡觉,但我儿子比较调皮,如果没人监督,他就不刷牙。我太太看得不紧.发现儿子没刷牙后也不坚持,她总是心疼孩子觉得孩子困了,或者已经躺下了,一次不刷就算了。如果我在家,就会坚持让儿子刷完牙再去睡,如果发现他没刷牙,就算他躺到床上了我也要把他拉起来,让他刷完牙再睡。因为我小时候,如果哪天早上起来不扫地,我母亲就不让我去上学,我必须要把地扫干净了才能去上学。直到现在,我打扫卫生的水平也挺高的。

所以说,孩子的好习惯是要在父母帮助下养成的。我儿子小时候特别喜欢吃冰激凌,为了帮他改掉这个坏习惯,我规定他每天只能吃一个冰激凌,而且只能晚饭后半小时吃。刚开始的时候他忍不住。定好规矩的当天,刚吃完晚饭,儿子就不断地看墙上的挂钟,然后不停地跟我说:

“爸爸,鐘坏了。”“爸,钟不走了。”我说:“再等等看,会走的。”

半个小时之内、儿子问了我十几次:“还没到时间吗?”看儿子焦急的样子,也是挺可怜的,但我还是忍往了,坚决不让步,一定要到半小时以后才能吃。第二天、儿子看钟的次数有所下降,第三天,看钟的次数更少了。时间久了,儿子发现在这个问题上爸爸是不会妥协的、他自然而然就不把太多的精力放在冰激凌上了。现在,我儿子对冰激凌已经不那么热衷了,这就是我坚持的结果。

规则的建立往往是先从立家规开始的,最初认同家里的规矩,再循序渐进地认同社会规范。父亲的引导,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避免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出现问题行为及暴力犯罪。

猜你喜欢

家规冰激凌规矩
爱与规矩并行,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教
哇!甜甜的冰激凌
家规伴我成长
祖训家规重传承
家风家规我来说
父母用心才能做好家规
冰激凌
女佣的规矩
夏日冰激凌大作战
你懂不懂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