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融合研究

2020-08-14李晶晶

青年生活 2020年29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李晶晶

摘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大推动力。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借助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去引导与规范大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实现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有利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还有助于高校自觉开展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需要牢固立意识形态安全的底线思维,将意识形态安全的底线思维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

(一)体现社会主义办学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课程思政的提出是为了巩固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具有丰富的内涵: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我国高校落实立德树一人根本任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核心课程,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载体。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因势而新”的理念升华,是时代和实践发展的结果,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办学要求和方向。课程思政的实施,不仅可以确保大学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格局,而且还有利于加强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高校的指导地位,确保我国高校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落实教书育人根本任务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有一些不正确的认识,认为专业课堂只传授专业知识,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领导、党务工作者、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事,导致“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怎样才能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一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员、全程、全方位”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构筑育人大格局,课程思政便是应对这些问题的重要举措。“全员”育人强调育人主体的广泛性,高校育人主体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也是其它课程教师的事。形成育人工作从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独唱”到所有课程教师“合唱”的“合力”效果。全校教职工,包括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都是育人的主体,各司其职,优势互补,形成“人人有育人之责”的校园德育格局。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

(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时代之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全面加强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1]。进入新时代,意识形态竞争愈演愈烈,相较以往,更加需要注重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己是不争之事实。所謂意识形态安全,即意识形态在一定时期内,符合经济基础要求,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在面临内外威胁时,能够保证功能正常发挥。这就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以下简称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坚守法律底线、政治底线、情感底线,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纯洁性、有效性。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牢固确立意识形态安全的底线思维

现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领导全国人民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一思想、汇聚共识、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外敌对势力虎视耽耽,意图通过迷惑思想、蛊惑人心,扰乱我国改革发展进程和宏伟目标。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实的意识形态安全保障。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要求高校教师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底线思维相贯通。所谓底线思维,是指做任何事情应当坚持的最低的、最基本的界限和原则。高校思政课是高校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堡垒”,高校思政课教师是保证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防弹衣”。高校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既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办学的特色,即在政治原则和立场上与党保持高度一致。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当强化底线思维,自觉以党的意识形态为指导,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保持高度一致。这既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也是现实义务。

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亲和力和针对性的内在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有关会议中指出,要让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这样才能贴近学生,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过程中,是否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也作为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是否成功的标志。具体来说,亲和力就是要贴近学生,贴近学生生活,使得思政课能够吸引学生。针对性,就是指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的内心世界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出发,问题的指出和探讨能够对学生有积极意义,想学生之所想,解决学生的有关困惑。当前,大学生上网时间占据学生生活时间的比重较大,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关注网络意识形态的相关问题,帮助学生解疑答惑。[2]

(二)以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统一建构意识形态危机意识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安全隐患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威胁和危险,还包含国家意识形态领域的威胁和危险。当前,很多大学生都认为我国相对安全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和危险,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具有危机意识。但是在危机意识层面不具有全面性,尤其缺乏对于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危机意识。所以,需要以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统一建立意识形态危机意识,让学生全面地看待国家安全问题,具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三)以线上与线下相统一贯通主流意识形态维护渠道

意识形态领域的维护较为抽象,如果仅仅从理论方面向学生进行训述,会力度不足。因此,要将认识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动起来。线上与线下相统一是当前互联网时代所必要采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单纯地依靠线上或者单纯地依靠线下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做好两者的结合,才能贯通主流意识形态维护渠道。随着当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个人接触信息的渠道更为宽广,同时也存在弊端。各种各样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其中不良信息更会给学生的正确意识形态的形成造成不良影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融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趋势,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构

(一)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以“95后”为卞的大学生在价值判断、成民背景、生活习惯、个性追求思维方式、等方而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而思政教育只有关联时事政治,能有效的针对并且贴近学生,才能具有实效性。教师们应当以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在社会卞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结合思政相关理论,优化教学方式,比如小品表演、辩论赛、专题讨论等,来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的兴趣。

(二)创新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教师座谈会上再一次强调强思想政治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这一方而有利于积极提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水平,另一方而有利于培育新时代学生养成积极的社会卞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水平和自身道德品质的有机建構,让全体教师在社会卞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不断发挥思政教育的重要指导作用,以便于深层次地完成培养和践行社会卞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口标,并不断提高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立德树人的需要。辅导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各高校要选拔科班出身的毕业生承担,同时增强非科班出身辅导员的专业知识能力,在理论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准许其负责思想政治理论的相关教学上作。而向辅导员以及思政课教师定期举行卞研讨会,通过勺_相交流,围绕提出的问题展开分析,研究解决方法。

(二)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园活动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的关键,在于要全而落实党的教育政策,认识教育的口的,探索教育的方法。因此,要在各级学校活动中大力普及社会卞义核心价值观,卞动引领大学生融入社会,培育个人优秀道德品质。通过开展志愿服务、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培养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共产卞义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

结语:

总之,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深刻把握知识的边界,严守课堂内外政治纪律。只有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觉将意识形态安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时,才能真正为培育时代新人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人民日报》2015年1月20日。

[2]魏晓文,邵芳强.论网络背景下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田.思想教育研究,2014(6):29-33.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