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雨课堂和微课的诊断学教学模式探索

2020-08-13马秋玲王祎叶亚茹王自闯周云洁李永伟刘现辉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0年21期
关键词:新医科诊断学雨课堂

马秋玲 王祎 叶亚茹 王自闯 周云洁 李永伟 刘现辉

10.3969/j.issn.1671-489X.2020.21.048

摘  要 为提高中医院校诊断学教学质量,构建微课与智慧学习工具雨课堂融合的诊断学教学模式,连接教师与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并进一步改革教学评价的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来推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协作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键词 新医科;微课;雨课堂;诊断学;信息化教学;智慧学习工具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0)21-0048-03

1 引言

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以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为特点的科技革命正在蓬勃发展,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科技联系得越来越密切。新医科,旨在进行科学、人文、工程的交叉融合,并培养能够适应和服务于新时代的医学研究和医学实践的复合型人才。要完成建设新医科的目标,在教育与信息化结合愈加紧密的背景下,建立创新信息化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高质量教育资源的应用开发,创建与信息化高度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将网络虚拟课堂和传统现实课堂有机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推动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协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革新,如翻转课堂、慕课和微课应运而生,已经被各个高等院校广泛接受并在教学中实际应用[1-3]。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微信等即时移动通信应用程序成为当代大学生主要的通信交流工具,因此,基于即时移动通信应用程序的移动学习模式也成为大学生中流行的新型学习方式[4]。近年来,基于移动智能手机开发出的各类智慧学习APP(如蓝墨云班课、雨课堂、Google Classroom、超星学习通、课堂派等)成长迅速,冲击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被各高校争相研究实践[5-9]。但这些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各有千秋,因此,如何根据所教课程恰当选择、取长补短,就成为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微课是以5~10分钟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记录课堂上或课堂下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的各个章节知识点(教学大纲要求重点和难点)的内容或某个教学环节(如演示甲状腺检查操作、心电图分析),并通过网络分享给学生,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网络课程资源[10]。微课的制作以学生为本,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的需要掌握内容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制作,为学生提供师生互动和情景在线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和难点,提高学习效率。

雨课堂是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的APP,作为一款能够全面提升教师与学生互动感,提高教学效率的智慧教学工具,能够全方位地提升课堂与课下的教学质量[11]。雨课堂应用智能手机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传统课堂相连接,具有便捷易用、功能强大、互动感强和数据分析反馈及时的特点。在便捷易用方面,对于教师而言,实际应用时只需要将雨课堂在电脑端下载安装后,作为一个PPT插件操作,就可以进行教学资源的制作,并上传至雨课堂公众号即可。同样,学生只需要关注雨课堂公众号,就可进行学习。同时,雨课堂可以覆盖教学的全过程并进行评测:教师可以在课前发布包括教学课件、慕课视频等课前预习资料;上课时,学生可以通过点击“不懂”按键反映上课时没有听懂的知识点,以便教师控制教学节奏和讲解重点;课后,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发布课后开放性思考题来进行拓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12]。

以上三个环节,教师都可以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基础问题让学生限时作答,评测各个环节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可以及时反馈疑问,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改变传统的单方面教学的情况。评测结果以数据统计的方式实时呈现,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查看,让师生双方都能够及时了解学习效果和评价,及时调整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诊断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专业的桥梁学科,是学生首次接触的临床相关课程。由于该课程具有内容繁多、技术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技能、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考核方式不够完善等问题,学生学习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13]。而中医院校因受学时限制,更是迫切需要寻找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因此,笔者就在新医科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医院校诊断学教学质量进行探索。

2 微课与雨课堂融合的诊断学教学模式

课前预习发现问题  通过近年诊断学教学反馈的总结和对学生调查问卷了解诊断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现学生的需求。在诊断学教研室主任和专家的带领下,根据诊断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开会讨论商定教学重点、难点,制作系列微课、雨课堂配套PPT、教学设计和配套的练习题。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平台,作为参加微课与雨课堂融合的诊断学教学模式的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平台。教师在教学前向学生推送课件PPT和微课,设置习题,可以确认学生是否在课前完成自学、观看微课的内容和时间、习题的作答正确率和疑问反馈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分析,评估学生课前自学掌握的好坏和反映的重难点,在课堂上重点讲解。

课堂上师生相互交流、解决问题

1)教师结合根据课前发现或反馈的问题,进行共性問题讲解;学生遇见不懂的内容可以通过“不懂”按钮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内容。

2)根据课前学生反馈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相互交流讨论,进行弹幕互动。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通过智慧学习工具实名统计课堂视频的弹幕。通过学生在课上的实时反应,教师可以了解个体学生对于课堂讲解的实时反馈。

3)总结串讲,教师根据学生讨论过程中发现的难点,总结串讲,帮助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教学内容。

课后复习  课堂学习后,教师可以在平台上为学生布置复习测验,统计复习测验的回答情况,从而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质量作出评价。以此为根据,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后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与总结,有针对性地将学生的疑难点制作成微课,加强记忆,方便学生进行复习。教师在制作课后微课过程中,可让学生广泛参与,一起制作完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 微课与雨课堂融合的诊断學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诊断学现行的考试模式主要由两方面组成,即学期末的理论考试与期中的技能考核,很少采取分阶段形式的或单元性的考核。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缺少平时性的监督,大多数学生仅在期末考试前针对考试内容以通过考试为目的进行突击性复习,并没有真正对学习内容加以理解并融会贯通。在技能考核上,多以抽题的形式进行,不仅考核内容简单,且在综合成绩中所占比例小,导致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在旧的评价形式中,仅仅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单方面评价,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无从体现。

而在微课与雨课堂融合的诊断学教学模式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就可以进行形成性评价,使得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如检体诊断操作这部分的形成性成绩,可以让学生在微信平台上抽取题目,拍摄视频上传至班级微信平台,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自评的三方评价形式构成形成性成绩。平时成绩由教学过程中的课前测试、随堂测试等组成。在雨课堂中,软件可以自动生成在线检测题、试卷、问卷的图表信息供教师参考,使教师快速简便直观地评估课程效果。

4 结语

笔者将智慧学习工具雨课堂和新型授课方式微课引入诊断学教学中,连接了教学的学习和评价的各个环节,让课堂互动时刻在线,在智慧学习工具提供的既完整又立体的数据及图表支持下,让教与学更简洁明了。对学生而言,课堂上限时的练习题与教师解答,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专注度;课前预习,对微课制作的参与,上课时“不懂”的反馈、视频弹幕的互动讨论,这些环节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互动体验,提升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感。对教师来说,雨课堂的数据采集功能可以将学生在教学各个环节的学习数据详细记录并以数据和图表的形式反馈给教师,加强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监控;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分析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及学习效果,及时作出反馈和改进,对学生反馈的难点和重点部分制作情境式和实用性微课,供学生学习。

教师可以在教学的前端就让学生广泛参与,比如在制作微课过程中,可以以学生操作的规范和优秀的检体诊断和问诊视频作为微课资源,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通过微课与雨课堂融合,可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全程学习的能力,增强师生与生生间的沟通交流,探索出中医院校新的诊断学教学模式,并在新的时代背景与新医科的要求下,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小霞.基于慕课的“电子技术”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J].现代信息科技,2018(5):108-109,112.

[2]张萍,Ding Lin,张文硕.翻转课堂的理念、演变与有效性研究[J].教育学报,2017(1):46-55.

[3]曹雪鹏.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192-193.

[4]Simon S.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support for tea-

ching an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J].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6(31):32-42.

[5]姚洁,王伟力.微信雨课堂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7(9):50-54.

[6]常自娥,张琪.基于“微信+A+课堂派”的高校课堂探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4):87-90.

[7]肖安宝,谢俭,龚付强.雨课堂在高校思政课翻转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7(5):46-52.

[8]王志丽.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综合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21-126.

[9]耿晓媛,王树锋,徐素波.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统计学原理》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51):

133-134.

[10]王婷婷.浅谈教师微课制作方法与思考[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0(3):73-75.

[11]曾瑞鑫.学堂在线召开发布会宣布推出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J].亚太教育,2016(24):3.

[12]汪萍,宫磊,朱晓蕾,等.基于雨课堂教学模式的形成性评价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20(3):385-388,391.

[13]曾湘辉.高职院校临床诊断学教学质量提升探析[J].才智,2020(14):84.

猜你喜欢

新医科诊断学雨课堂
《全身 CT 血管成像诊断学》出版
新医科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变革与探索
面向新医科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新医科背景下中医药本科专业人才录取选拔模式探究
新工科新医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平台探索
雨课堂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提高《电工基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雨课堂在经管类本科经济法教学中的微应用
基于现代网络通讯工具的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