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对照分析

2020-08-13卞慧莲郑敏袁丹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0期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抑郁症

卞慧莲 郑敏 袁丹红

【摘要】 目的 对照分析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60例抑郁症患者, 以入组顺序分为对照组(单数)和观察组(偶数), 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 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 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1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9, 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效果显著, 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 用药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关键词】 抑郁症;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抑郁自评量表;不良反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0.064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 也是现代社会高发疾病之一, 成为了威胁人类生命的杀手之一。患上该疾病后会出现焦虑、激怒、抑郁或单向性情感障碍等一系列症状, 有的患者甚至存在狂躁发作情况, 使得患者身心备受折磨, 生活质量每况愈下。对于该疾病, 临床上普遍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1]。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是临床常用药物, 其中帕罗西汀属于典型的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 选择性高, 药效较强, 可有效提高高突触间隙中5-HT, 进一步强化中枢5-HT神经功能。艾司西酞普兰属于一种常见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能够强化中枢神经系统5-HT的方式, 从而有效改善抑郁症状[2]。对此, 本研究结合相关研究报道、专业知识及多年临床经验, 在对抑郁症治疗中分别使用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两种药物,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以此来选择出最佳的药物,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精神科门诊2018年1~11月收治的6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入组顺序分为对照组(单数)和观察组(偶数), 每组30例。对照组男15例, 女15例;年龄40~73岁, 平均年龄(30.3±14.2)岁;平均病程(4.3±1.2)个月。观察组男16例, 女14例;年龄40~72岁, 平均年龄(30.4±14.4)岁;平均病程(4.3±1.3)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ICD-10精神与行为障礙分类》[3];②经抑郁自评量表(SDS)[4]评分及临床症状予以确诊;③存在焦虑、激怒、抑郁或单向性情感障碍等各种临床症状;④接受本次研究前1个月内并未服用其他同类抗抑郁药物;⑤患者对于本次研究完全知情, 并自愿签订了同意书。

1. 2. 2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重度或者危重度急性发作, 既往有机械通气或者插管的患者;②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等较为严重的全身性疾病的患者;③精神异常, 无法配合医护干预;④存在检查禁忌证的患者;正接受其他研究项目。

1. 3 剔除标准 ①不满足本次研究纳入标准或排除标准, 错误纳入本次研究者;②治疗过程中患上新的疾病, 接受治疗则会影响本次疗效的患者;③治疗过程中病情越来越严重, 需要接受其他治疗方案的患者;④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 患者不愿意再接受原治疗方案的患者;⑤不愿意配合, 也未严格遵照医嘱服药者;⑥患者强烈要求退出研究者。

1. 4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进行治疗, 患者用温水服用20 mg盐酸帕罗西汀片(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1106), 服用1次/d;用药7 d后基于患者病情改善情况适当增加20~50 mg的剂量, 但是最大剂量不得>50 mg。观察组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 温水服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80788), 刚开始药物剂量为10 mg, 服用1次/d;服用7 d后基于患者病情改善情况可增加药物剂量20 mg。两组患者均接受12周的治疗, 治疗过程中不得服用其他同类别药物, 且严格遵照医嘱服药, 不得擅自停药或更改药物剂量。

1. 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发情况。采取SDS评估两组治疗前后患者抑郁情况, 具体评价标准:无抑郁:<53分;轻度抑郁:53~60分;中度抑郁:63~72分;重度抑郁:>72分 [5]。同时如实统计分析两组不良反应, 包括乏力、厌食、口干、嗜睡。随访1年统计分析两组的复发情况。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情况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情况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复发情况比较 随访1年后, 观察组中有5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16.67%;对照组中有13例患者复发, 复发率为43.33%;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79, P<0.05)。

3 讨论

临床上, 抑郁症是一种典型的发作性精神类疾病, 发病期间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精神运动及植物神经系统体征, 并表现出思维缓慢、语言不清、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更有甚至会出现抑郁性木僵、自主工作消失等症状, 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每况愈下, 更有甚者会失去宝贵的生命。目前, 对于抑郁症致病因素尚未完全明确, 极有可能同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大脑病变改变、社会因素、遗传因素及大脑解剖结构的变化具有直接的关联性。以上各种致病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交织, 进而诱发了抑郁的出现。患者长时间遭受抑郁症的折磨, 往往痛苦不堪, 严重者会出现自残行为, 严重影响了生活与工作, 并逐渐同社会脱轨。

对于该疾病, 抗抑郁药物是主要治疗方法[6]。目前,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成熟, 市场上抗抑郁药物种类多样, 其中选择性 5-羟色胺再抑制剂最为普遍, 临床医务人员应基于药物药理学特点, 并结合患者生理特点、躯体现状及病情选取最佳、最有效的药物。口服艾司西酞普兰后能够迅速被胃肠道吸收, 并以最快的速度延伸到各个主要器官, 有效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强化神经元5-HT的功能, 积极阻断5-HT再摄取, 加快神经元传到信息的速度, 有效缓解抑郁情绪。帕罗西汀能够选择性同5-HT受体进行融合, 并对5-HT再摄取进行有效阻隔, 进一步增加中枢神经突触间隙内的5-HT浓度, 对神经进行有效刺激, 有效改善抑郁症状[7]。然而, 帕罗西汀因迅速增加了5-HT的含量, 该系统十分活跃, 不仅会出现焦虑症状, 而且还会导致胃肠道不良症状(恶心、干呕、食欲不振等)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药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表明,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情况优于对照组, 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 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论同邓向辉[8]研究结果相一致, 这充分证实了相比于帕罗西汀, 艾司西酞普兰临床效果更显著、更安全, 复发率更低, 临床效果更明显, 应将其作为抑郁症治疗的首选药物。另外, 临床上, 除了药物治疗外, 还应从心理上进行有效干预, 护理人员选取适宜的时间同患者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 深刻理解“顺其自然”的道理, 想方设法满足患者各种合理的需求。鼓励患者能够将内心所想表达出来, 耐心倾听, 准确找到病因, 并进行针对性干预, 科学指导患者积极克服心理障碍。同时, 基于患者一般资料, 制定针对性、個性化、可操作的健康教育计划, 引导患者对抑郁症发病原因、机制、临床症状等进行详细了解, 掌握各种临床治疗方法, 促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 使得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医务人员应指导患者掌握情绪调节的有效方法, 提高患者自我情绪控制的水平, 积极预防抑郁症状的出现。另外, 抑郁症患者大多数存在严重的心理疾病, 往往十分抵触同他人交流与沟通, 对此医务人员告知患者家属亲人的关爱的必要性, 在生活上对患者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 用心激励患者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积极同他人沟通与交流, 逐渐融入到社会生活中, 享受愉快的生活。通过以上各种干预措施, 进一步强化临床治疗的预后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帕罗西汀能够有效、迅速缓解患者抑郁症状, 可有效避免患者自残、自杀行为的出现, 然而由于本次研究随机方法不明确, 没有根据循证医学标准开展研究, 直接影响了以上结论的准确性, 因此针对该药物是否能够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自杀风险还需开展合理设计, 并进行大样本全面分析与探究。

综上所述, 抑郁症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药物治疗更具优势性, 可作为该疾病临床治疗的首选, 并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 徐建龙, 陈丽丽, 关一旭, 等.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的对照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A4):220, 224.

[2] 刘姜慧, 赵晶.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对照观察. 中国民康医学, 2019, 31(17):90-91.

[3] 王鹏举, 王飞, 陈丽丽, 等. 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55):133-134.

[4] 刘琳琳, 赵辉.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效果对比分析.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52):166.

[5] 赵路平.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疗效.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 12(1):78-80.

[6] 马建英, 杨勇, 杨轩皓.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效果比较研究. 当代医学, 2018, 24(32):118-120.

[7] 周朝雄.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单项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当代医学, 2018, 24(22):152-153.

[8] 邓向辉.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盐酸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38):11-13.

[收稿日期:2020-03-23]

猜你喜欢

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抑郁症
帕罗西汀联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治疗抑郁症42例
度洛西汀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发作的对照研究
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酒依赖患者伴焦虑抑郁障碍的对照分析
对一例因抑郁症有自杀倾向的案例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作用机制
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
探析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老年性抑郁症效果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艾司西酞普兰和舍曲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