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2020-08-13王丽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实效性角度文本

王丽娅

语文学科不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工具性学科,而且对人的品格、气质、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今后终生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学生在课堂中究竟学到了什么,课后得到了什么,这永远都是语文教师必须追问和思考的。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教师要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强调与文本对话,多角度地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是每个语文教师课前必做的工作,准确充分,多角度地解读文本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我觉得作为语文教师要经常变换角度去深入感受领会文本,或者站在作者的角度;或者站在学生或教师的角度;或者站在其他读者的角度。当然重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要学什么,站在教师的角度考虑怎么传授给学生,这样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就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多角度地解读文本的主体,教师要做多角度解读的引导者,通过教师的解读和调拨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得到发散,学会从多个角度来分析文本,鼓励学生们激活思维并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给学生足够的平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新课改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说到根本上,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白板”、“容器”,强行灌输,而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主体。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一个语文教师无论学识如何广博,都必须始终站在学生这个主体位置,而不是站在演员这个角度上去表演。即使你的表演再精彩,如果学生学不是主动的学习,培养不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失败的语文教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角色,教师由教学过程的操作者、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基础。所有的教学方法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我们可以对教学内容做这样的处理:难理解、深奥的知识用讲授、实验或演示法;有争议的问题采用谈话法、讨论法;相对浅显的问题可采用自学或自主分析法以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自信心;比较枯燥的理论学说可以和现实中学生熟悉的例子相结合,以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当然,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活学活用,根据教学要求、学生基础等具体情况来加以选择。

此外,在探究教法的同时,也要重视学法指导。学法,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所运用的方法。一个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是绝对不会在这方面少下功夫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指导,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习而得之,终身受益。方法得当,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多么的重要。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灵活、客观地进行,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五、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加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读”

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读书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读中悟,悟中读,这是体现语文学科本质的必由途径。学习称为“读书”“念书”,就是抓住了学习语文的关键。从“满堂灌”到“满堂问”、“满堂练”都忽视了“读”这一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读书使我们明智,白纸黑字,润泽了我们生命的鲜活,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是我们进步的阶梯。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读”放在重要的位置,“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也成了很多语文教师的共识。尤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对课文细碎的分析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所以阅读的量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可以“由文到情”的体验,自然读书的实效性也好。

“朗读”不仅仅是语文课堂训练的一种形式,更是学生理解文本的有效凭借,教师要恰当而准确的利用这一凭借深入文本,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和感悟,寻找问题的答案。“朗读”还要有恰当的问题牵引,要有目的去读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有系统地培养学生“读”的好习惯,并逐步提高“读”的技巧,从而领悟“读”的乐趣,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除以上所谈浅见外,我认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还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学艺术的发挥。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實效性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的联系密切,与教师的智慧共存,实效的课堂会时时闪现智慧,智慧的课堂也会处处彰显实效。作为语文教师,要做一名充满智慧的引领者,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提高实效性。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实践和积累,提高教学艺术,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更高素养的语文教师,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猜你喜欢

实效性角度文本
神奇的角度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角度不同
人啊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