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趋同化视阈下本科留学生导师制管理模式的实践探索

2020-08-13周颖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导师制管理模式留学生

周颖

摘 要:高校随着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同时其教育、管理等问题也逐渐凸显。而本科留学生导师制在导师的选择标准、具体工作、制度实施等方面的优势,为目前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留学生 导师制 管理模式

一、背景

随着我国高校国际化水平的提高,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同时问题也逐渐凸显。学生管理部门之间沟通不顺,留学生入校手续、始业教育、心理咨询、教学安排等都与中国学生不同。此外,留学生会遭受文化不适应所导致的孤独感[1]。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留学生教育质量和管理效果,甚至会引发国际问题。而本科留学生导师制中导师的任职条件、指导内容、频率和方式,都为目前高校留学生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借鉴与帮助。

二、导师在留学生管理模式中的角色定位

1.制定导师选拔标准

什么样的教师适合当导师,没有一个明确的通行标准,但在遴选教师作为本科留学生导师时必须考虑如下方面:

其一,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导师要熟悉专业知识,全面了解本专业的教学计划及培养过程,了解课程安排、培养方案、各项奖惩制度和规章制度等。本科留学生导师在思想品德和生活等方面也要给予指导,因此导师也要具备一定的生活阅历[2]。

其二,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导师在具备外语基础的同时应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部分本科留学生会因为文化不适应而对中国产生抵触情绪,产生极大的负面情绪。因此本科留学生导师应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帮助学生克服交流中遇到的问题。

其三,具备工作热情和教育经验。作为留学生导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拥有教育热情;其次是要热爱和关心留学生。此外,导师应具备丰富的教育经验,懂得留学生教育的规律,并且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

其四,符合导师遴选的量化指标。在学历与职称上,规定副高以上职称(或博士学位)。在教学经历上,具有两年以上本科教学经验,至少有一门专业主讲课程。在科研项目上,至少主持一项校级以上科研课题,有一定可支配的科研经费。

2.导师的具体工作

一是思想方面的指导。导师对所负责的留学生应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使学生明确来华学习目的和动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是学习方面的指导。第一,了解留学生,至少在学期初和每个月各组织一次见面指导,了解学生的出勤、作业、学习情况,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在专业课程规划、教学计划等方面给予深入细致的指导,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学习生活。第二,因材指导,帮助留学生制定明确的专业学习计划目标,使其在校期间能做到合理安排个人学习计划。第三,参与毕业论文选题,督促论文写作进度,监督完成论文。第四,导师应经常总结留学生教育的经验,积极参加留学生教育改革,探索留学生教育的规律,并对留学生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三是生活方面的指导。本科留学生存在语言文化不适应、思想不成熟、心理不成熟等问题,但由于本科留学生存在语言沟通问题,预约专业的心理咨询可能性不大。所以导师要在主动关心留学生的生活,在平时与留学生的交流过程一旦发现该生的心理状况出现问题,要及时与该生辅导员、班主任联系,向其通报其情况,并进行一定的心理辅导。

三、导师制实施遇到的困难

1.导师资源有限,指导学生数量过多

导师指导留学生的合理数量应该是5位学生左右,但事实情况已经大大超出了合理的范围。在实际实施中,学校安排的留学生导师一般是具有博士学位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此类导师对留学生学习、生活各方面指导效果较好,但如此高水平的导师人数有限,从而出现了“学生多,教师少”的局面。

2.導师工作职责和内容不清晰

首先,学校在聘用导师时没有对其进行专门的培训,导师也基本上都是第一次开展此项工作,自身对于如何指导学生不是很清楚。其次,导师制要求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既要指导学习,也要指导做人。这样的规定缺少指导的具体形式、时间安排等具体内容,让导师难以把握。

3.留学生自觉性不高

本科留学生导师制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没了互动,其效果将大打折扣。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学生在见导师之前,自己从来不做准备,提不出问题,参与指导活动只能被动地听,既不思考也不参与讨论。这会导致学生不能长期保持学习热情,形成惰性,态度不积极,不主动与导师联系,被动等着解决问题。

四、建议

1.增加导师资源,缓解师生比紧张状况

要缓解师生比的紧张状况,可适当突破教师学历和职称要求,选拔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硕士学历讲师开展此项工作,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3]。针对导师任务重、时间精力有限的问题。学校可以设置导师库和导师组,每位导师配备若干名研究生助导以进行工作。研究生是导师和留学生的沟通桥梁,有效缓解有些留学生与导师产生的距离感。

2.明确导师工作职责,提高指导效果

明确导师和辅导员各自的职责。导师主要负责科研、学习、选课等,辅导员主要负责思政教育、日常管理,协调师生关系,以期实现导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此外,学校应开展培训工作,邀请优秀导师介绍导师制工作的成功做法。同时,学校应定期组织校内导师进行交流和分享,建立导师工作室,指导导师工作。

3.提高留学生主动性,增强师生良性互动

留学生应充分利用邮件、QQ、电话等方式请教导师,增强指导效果。学校可赋予导师评价留学生的权利,制定制度规定留学生的要求与义务。如定期主动汇报学习情况,接受导师指导;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接受检查、批阅;学生轮流主讲、主持专题讲座等。拓宽活动内容主题,如探讨学术问题,社会问题等。丰富活动形式,如谈心谈话、专题讲座、读书交流会等方法。创新活动方法,导师可与学生在校园散步的过程中、在与学生参观游览的过程中、在与学生喝咖啡聊天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良好互动。

参考文献

[1]宋卫红.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3.

[2]陈志忠.本科生导师制研究——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个案[D].江西师范大学,2010.

[3]孙俊.本科留学生导师制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06):95-97.

猜你喜欢

导师制管理模式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