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8-13龙梅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20期
关键词:异常子宫出血临床疗效

龙梅

【摘要】 目的 研究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以及刮宫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 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 各43例。参照组实施宫腔镜下刮宫术, 实验组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病症检出率、手术各项指标。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高于参照组的81.40%(35/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 P<0.05)。实验组病症检出率93.02%高于参照组的76.7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 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7.52±1.26)min、术中失血量为(84.32±8.41)ml、住院时间为(3.14±0.84)d, 参照组手术时间为(23.69±2.47)min、术中失血量为(81.63±8.55)ml、住院时间为(3.01±0.57)d;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58, 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1、0.840, P>0.05)。结论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两种手术方式的术中失血量及住院时间相当, 但对于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能够提高病症检出率, 避免对患者进行二次损伤, 尽快制定确切的治疗方案, 提升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

【关键词】 刮宫术;宫腔镜下电切术;异常子宫出血;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20.034

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常见病症, 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子宫内膜癌、凝血功能障碍、子宫腺肌病等子宫内多种病变均可引发出血, 子宫不规律出血、月经周期紊乱等均是该病症主要临床表现。因此寻找病因及时止血是治疗子宫异常出血的主要方向, 若止血成功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生理痛苦, 还能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传统刮宫术对患者损伤较大, 术中失血量多, 恢复慢, 预后效果差, 故选择一种合适、有效的治疗方式一直是临床医学专家研究的重点内容。随着微创手术的发展, 宫腔镜在宫腔内疾病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1]。宫腔镜下电切术以及刮宫术是临床治疗子宫异常出血最常见的方式[2]。因此本文就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8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研究, 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产生的治疗效果, 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86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用抽签法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 各43例。实验组年龄35~57岁, 平均年龄(41.25±5.55)岁;病程6~25个月, 平均病程(11.23±4.59)个月。参照组年龄34~58岁, 平均年龄(40.81±5.74)岁;病程5~25个月, 平均病程(11.63±4.46)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①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且自愿加入本次研究;②经临床诊断为异常子宫出血患者, 且符合手术指征;③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4]:①与患者沟通存在障碍;②患有白血病、肾功能障碍等其他重症疾病。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行阴道分泌检查, 积极完善术前准备, 如有不符合手术指征患者, 要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所有患者均于月经干净后3~7 d内、或不规则出血止血后接受手术。参照组实施宫腔镜下刮宫术, 在入手术室后行全身麻醉处理, 并取膀胱结石位, 使用生理盐水进行膨宫, 以保持手术视野, 对患者阴道、整个宫腔进行检查, 将宫腔镜放置在宫腔内, 探查子宫内部情况, 探查出可疑病变内膜, 使用刮匙实行刮宫, 刮匙将病变内膜清除干净后, 完成手术。实验组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 其术前准备同参照组, 实施全身麻醉, 将宫腔镜置入子宫内对子宫整体进行探查, 出现可疑病变子宫内膜, 在宫腔镜直视下使用双极电切环切除病变内膜, 一边切除一边止血, 切除干净后排空宫腔放回电切镜, 将宫腔内压增大检查盲点、盲区是否存在残留病变内膜, 降低宫腔内压后检查有无出血点。将两组切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术后给予所有患者广谱抗生素治疗, 避免发生感染, 同时可给予缩宫素加强患者子宫收缩, 以此减少出血量, 并告知患者术后应注意清洁外阴, 保持卫生。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在治疗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 比较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痊愈:异常子宫出血完全止住, 3个月未复发, 子宫未出现粘连;微效:患者异常子宫出血量、出血时间较之前明显改善;恶化:患者病情无变化或加重[5]。总有效率=痊愈率+微效率。②对两组病症检出率进行比较[6]。③对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进行對比, 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痊愈32例, 微效9例, 恶化2例;参照组痊愈21例, 微效14例, 恶化8例。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41/43)高于参照组的81.40%(35/4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4, P<0.05)。

2. 2 两组病症检出率比较 实验组检出病症40例, 病症检出率为93.02%(40/43), 参照组检出病症33例, 病症检出率为76.74%(33/43);实验组病症检出率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 P<0.05)。

2. 3 两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异常子宫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症, 是源于调节升值系统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失常导致, 可由多种病因引起, 一般情况下多由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等导致, 非月经期子宫异常出血、月经量增多等均是该病临床表现。近年来有研究表明[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女性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痛经等有密切关系, 特别是其在异常子宫出血的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备受医学专家的关注。患者会并发不同程度的贫血, 对其生理、心理等会造成严重影响, 降低其生活质量。目前临床针对异常子宫出血主要明确其引发子宫出血的具体病症, 积极采取止血治疗。

多项研究表明[8], 传统刮宫术误诊几率大, 出血量多, 手术风险较高, 在术中极易引发子宫穿孔, 甚至是大出血, 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且术后极易引发感染, 影响预后恢复, 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特别是育龄期女性, 對其生活造成较大影响。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以及改进, 宫腔镜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宫腔镜对于诊治子宫疾病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将宫腔镜置入子宫内可对子宫内部整体进行探查, 在宫腔镜直视下对疑似病变进行诊断以及处理, 对病灶范围、大小、部位以及子宫内膜形态等进行严密观察, 能够提升对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检出率以及准确率。临床常使用刮宫术以及电切术两种方式, 宫腔镜联合刮宫术可以更加全面、细微的对子宫内膜形状、病灶部位等进行了解, 且能够在宫腔镜直视下取材, 弥补了传统手术方式的不足之处。电切术采取电切环直接将子宫病变处进行切除, 多用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切除, 主要是经过热效应对子宫内膜进行切除, 促使局部纤维瘢痕化, 阻止其增生, 进而减少月经出血量, 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较于刮宫术处理病变处更加直接、更为彻底, 对子宫正常组织以及解剖结构不会造成损伤, 且可以在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同时完整保留患者生育能力。本文结果显示,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高于参照组的8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得出, 实施宫腔镜下电切术较刮宫术疗效更佳, 能够较为理想的将病灶切除, 促进患者康复。刮宫术难以进入宫底、宫角等偏僻部位, 且该手术是利用机械对病灶组织进行剥离与切除, 将病灶组织切除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会造成一定的损伤, 致使有效率较低;实验组病症检出率93.02%高于参照组的76.7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诊断检出率较高, 能够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 并依据诊断结果对患者实施更加精准的治疗;两组术中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无差异, 表明两组手术安全性均较高;实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得出宫腔镜电切术技术操作方式较为繁杂, 且有可能是源于医生对电切技术操作熟练程度较低, 因此导致时间较长。本文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 例如样本数量较少, 无客观性指标等, 因此在今后研究中可加大样本数, 提供更具有说服力的指标等, 深入研究宫腔镜下电切术以及刮宫术对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 宫腔镜下电切术以及刮宫术两种手术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失血量少, 住院时间短, 但相较于刮宫术, 电切术疗效更佳, 且病症检出率更高, 对患者而言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文静, 黄钰华.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疗效比较. 海南医学, 2017, 27(8):1347-1349.

[2] 秦妍婷. 宫腔镜下电切术及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及病因检出率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19):4874-4876.

[3] 王慧, 邓晓华, 樊秀娟, 等.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6):29-30.

[4] 江颖茹.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比较.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 12(7):126-128.

[5] 佟英奇.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对比.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 12(16):55-56.

[6] 邓相桃.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 心理医生, 2017, 23(26):115-116.

[7] 张燕珠, 王洁梅. 宫腔镜下电切术和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 39(14):1652-1653.

[8] 穆莉, 穆雪梅.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在异常子宫出血的治疗.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 6(44):47-48.

[收稿日期:2020-03-12]

猜你喜欢

异常子宫出血临床疗效
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应用分析
宫腔镜电切手术用于子宫内膜息肉导致异常子宫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