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对策分析

2020-08-13高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对策分析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高红

摘 要:新课标的推进,无形中给小学语文老师带来了很多要求和挑战。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更是要注重学生的情操和美好心灵的养成。因此,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地教学中是无比重要的。通过对策分析,这样也会让学生也更加热爱老师。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是意义重大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对策分析

对于刚开始步入小学校园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这个时候他们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也会有很多不习惯。因为小学课堂不再像幼儿园那般“自由”,小学生开始有规矩了,这个过程的转变难免需要时间。小学生大多数自控力不强,情绪不稳定。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仅凭教师讲解,他们很难做到专心地听课。从而效率低下,学生很难掌握老师在课堂讲授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看到这一点并做出对策,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情感教学便是很好的切入点。

一、情感教育的现况分析

作为汉语言教育的开端,小学语文的教学尤为重要。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门课程的方法,因为是孩子第一次接触语文,这个时候老师做好学习的引导非常重要。而这个阶段也是学生养成良好语文素养的关键时期。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和学生沟通交流。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说“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就是需要自己把对课文的理解用情感表现出来,使聆听者达到某种共鸣。有一个现状,有小部分老师对于情感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使用积极性不高。在教学时,他们倾向于把时间和精力用到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在情感交流环节中没有过多的准备。这样长时间的下去会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倦和抵触,如果忽视情感的教学,在某种意义上这失去语文教学上很多方面的意义。[1]

大部分小学生属于易冲动、情绪不稳定、甚至有点调皮,这在整体上提升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难度。要想突破现阶段语文情感教育的困境,教师不仅要因材施教,更是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和特征进行正确的引导。再结合新课标语文教学等来为学生构建一个情感教育的课堂,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究式学习。主要是还是从学生的情感入手,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探究。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情感,还能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创新等综合能力。

二、情感教育的路径研究

1.创新教学内容

情感教育并非一蹴而就。要运用好情感教育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认为要从这三点去思考。一是信任学生,小学生普遍都有较强的好胜心,他们希望自己做的事都能被老师夸奖和肯定。老师信任他们,对他们就是最大的肯定。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适当地把一些事情给学生去做。这样学生会觉得老师相信他,也让他有成就感。二是要理解并尊重学生。感情建立的基础便是理解,小学生年龄小,在认知力和理解力上都存在很多不足。而部分老师往往“唯我独尊”,很少从学生角度去考虑事情,没有注重学生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和老师产生隔阂,有事也不再想和老师沟通。三是课外多和孩子相处。因为学校里的课外时间毕竟有限,小学每天又放心比较早。放学后,老师可以把班里的学生分成几个组。每天轮流带一组学生去附近的公园游玩,在这个过程中,放下自己老师的身份,更多地以一个朋友去和孩子们交流开玩笑。给他们讲解一些大自然的知识,慢慢地他们会去观察生活,观测身边的一切。老师通过多种途径去接近孩子,了解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情感教育能否应用好的关键。

2.创设教学情境

目前,小学生在现实中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相对来说比较匮乏,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凭借教师的讲解和分析难以让学生在专业知识方面有一个深刻的印象,更不用说进一步的理解这些知识了。在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即使教师在备课和讲课方面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但是由于受到其他各方面不同因素的影响,整体教学效果依旧不好。所以,为了把情感教育与课堂教学过程相结合,教师需要改变教学的方式,引进现阶段比较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声音、文本、图片、动画等等多种元素结合在一起,来为学生创建集趣味性、生动性等为一体的情感教学模式。有利于全面带动激发、提升学生的情感和语文思维。在此基础上,再结合现阶段实际教学目标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进一步引领学生从各个的角度来探究和思考,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语文情感感知力和学习能力。[3]

比如,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个课程的过程中,由于现阶段的小学生生活得是比较快乐和幸福,在家的时候也是倍受家长宠爱的,基本上是有求必应的,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即使可以理解到课文中涉及的主要内容和情感,但是对小女孩的艰苦处境和作者的情感却很难感同身受。所以,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给学生播放一些全家团圆、合家欢乐的小视频,来激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再播放《卖火柴的小女孩》视频,让学生认真观看的过程中加以思考,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和视觉上的冲击,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个故事的感知和理解。在学生流露情感之后,教师再结合本文的主题发问:“为什么小女孩为何会独自一人在平安夜时卖火柴?”“小女孩的火柴卖出去了没有?”“小女孩总共擦了几次火柴,分别看到的什么?分别代表了什么?”“文章在最后为什么会写小女孩在‘幸福中死去?作者这样写是想表达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掌握虚实结合的描写手法,而且能让学生对不同社会背景下人的不同命运感同身受,进而能让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珍惜当下的优良品质。

结语

情感这东西似乎总让人琢磨不透,不管是教学还是生活,情感无处不在。情感让人与人之间产生感情。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可以直击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使他们将感情和语文学习融在一起,从内心唤起对学习的兴趣。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为今后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全面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振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问题分析[J].文教资料,2019(27):59-60.

[2]陳金玲.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96.

猜你喜欢

对策分析情感教育小学语文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