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高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20-08-12朱莉

学周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高效教学实践研究互联网+

摘 要:在“互联网+”高效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围绕着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增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工作,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迅速地获取资源,便捷地掌握信息,在探究知识、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高效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7-000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04

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高效教学活动要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来开展相关的工作。我认为,教学的高效性不仅体现在学科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技能,而且要考虑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让学生的社会交往技能不断得到提升,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环境,在职业选择方面学生都会面临更多的压力。所以,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让学生可以在校学习期间丰富自身的知识技能和社会技能。对于承载着更多历史使命的青年人,在“互联网+”的学习环境条件下,教师要善于整合创新,把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互联网+”的优势巧妙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真正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所以,教师要认真分析“互联网+”大背景下高效教学具体要达到的目标,并根據这些目标的指引,综合开展教学的创新改革,使得高效教学模式借助“互联网+”的框架展现出新的特色。

一、从“互联网+”模式的优势分析入手,开展高效的教学工作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教学的模式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新的框架和思路,把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学科的教学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提高教学的效果,在“互联网+”的框架之下进行改革创新,让学科教学活动能够进一步带动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教学质量。有人说,“互联网+”是21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所以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技术让信息成为非常便捷的流动的资源,也给我们的学科教学活动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素材。为了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大胆地引入“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引入“互联网+”的创新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潜能,使他们释放出更多的学习动力。在“互联网+”的框架之下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整合优势非常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信息互联快速获取的优势。“互联网+”依托网络通信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所以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之下,人们通过各种终端设备在凡是有信号覆盖的地方都可以非常方便地获取各种信息,特别是关于学习的一些信息。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涉及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如何真正地去运用这些知识。借助互联网,人们传递信息非常方便,可以说,人和人之间的距离也被迅速地缩短。所以,借助这一优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另外,在培养学生合作竞争的社会技能方面,也有了更多的途径和机会,这更需要教师的用心设计。

第二,“互联网+”迅速提高信息传播的速度。光纤提速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检索信息、获取信息越来越方便。所以,教师要注重发挥这一优势,广泛地整合资源,使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及时更新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密切关注当前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所获取的信息严重滞后,所以,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获取信息的速度快速提升,也能够让学生整合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更加便利。

第三,“互联网+”让数据的价值急剧提升。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技术,不仅信息载量快速增长,而且在分类方面也具有很多新的优势。无论是数据的质量还是数量,在算法的支持之下,能够极大地吸引人们的兴趣。所以,人们通过互联网对数据进行搜索,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整理,而这些数据也被相应的软件或网站记录下来,便于人们在今后的信息搜索过程中,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那么,“互联网+”的这个优势,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言,有哪些好处呢?最重要的是便于学生在建构知识,以及了解自己的专业前景的过程中找到更多的依据,从而帮助自己做出更多严谨的选择和决定。

所以,基于“互联网+”进行高效教学活动,重点要把握“互联网+”的具体优势,寻找“互联网+”的具体功能与学科教学活动的契合点,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和学习习惯。虽然学科有各自的特殊性,但是学生的学习规律基本上是相似的,所以“互联网+”在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途径,让学生在学习方面获得更加便捷的体验。所以,可以在“互联网+”的框架支持之下,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的功能,跟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步伐,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能够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获得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同步提高。

二、在“互联网+”的框架之下,高效教学的实践策略

在教育教学的领域当中,“互联网+”让学科教学活动可以更加高效地开展,在知识的传递方面更加迅速,在信息的提供方面更加快捷,所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确立。学科的教学活动,在设计方面也变得更加灵活,突破了传统教学环境下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所不能实现的一些功能。所以,教师要从学科教学的特点入手,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习惯、认知习惯、学习行为习惯等。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习习惯,另一方面要高效地传递知识,以实践化的应用和高效的信息获取作为重点的创新优势,让学生在综合专业素养方面得到提高。

第一,借助“互联网+”让教材的潜藏资源更多地被挖掘出来。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中的依据,但是从编写的角度来说,教材内容一般比较简练,而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需要这些简练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适当的拓展,解释丰富这些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掌握和应用。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获取比较快速丰富的优势,在授课之前的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获取广泛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掌握信息,从而对教材的重点知识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选择信息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所加入的要是那些能够帮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进行知识迁移的内容,通过整合创新呈现,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启发,让他们在信息编码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资源。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以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处于类似的情境中,便可以对相关的内容进行激活,从而实现了知识从书本到头脑,再到现实生活中应用的迁移。所以教材给了教师教学活动一个基本的框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地进行内容的丰富。另外,由于学科的发展性,教材的内容总是相对滞后,所以,要适当更新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及时将一些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前沿信息引入进来,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也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第二,以“互联网+”整合多种教学的方式手段,提高教学的效率。“互联网+”教学技术是学科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基本技术支持和媒介支持,可以说“互联网+”发挥了一种整合作用。这个整合的模式是以学生作为中心的,学生发挥着主导作用。所以,教师通过提前录制微课,安排学生进行互联网上的合作学习等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丰富的选择,也让学生在这些丰富的选择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适当地安排时间完成学习活动。近年来,特别是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方面,“互联网+”的优势非常显著,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通过互联网平台给学生安排一些学习的任务或者提供一些学习的资料,让学生根据教师的这些资料先进行预习,这样在课上线下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与学生一起围绕着学科预习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进行适当的拓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专业化水平。所以,“互联网+”更好地把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充分的激发。

第三,让学生的主动性在“互联网+”的模式下更多地发挥出来。“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以一种主动的心态和行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當中,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服从教师的安排,完成一定的作业,所以,在聆听教师讲课之前,学生没有任何的预习准备,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更多基础性的内容提前安排给学生。比如,通过互联网平台微课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在课堂上或者是线上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让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和全面。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也很好地被调动起来。学生总是有很多等待开发的潜能,教师要借助“互联网+”的平台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启发,让他们内在的潜能得到更多的释放,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体验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学习的信心,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

总之,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之下,教育教学活动可以有更多新的选择和创新余地,“互联网+”可以助力高效课堂的实现。在高效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立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展相关的工作。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发挥“互联网+”的平台和信息检索优势,让学生的学习体验更加丰富,能够主动地掌控自己学习的过程,提升学习的效果,帮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孙晶,李晓,赵莹,陆瑶,王婷婷.“互联网+”高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4).

[2]邵丽梅.基于“互联网+”的高等数学教学模式探究[J].黑龙江科学,2020(7).

[3]刘艳玲.基于互联网+教育的高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4).

作者简介:朱莉(1976.10— ),女,汉族,江苏射阳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行政管理,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高效教学实践研究互联网+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