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多糖体外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2020-08-12曾小燕李鸿霞梁纪强刘青莲蔡延渠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叶类抑制率自由基

曾小燕,李鸿霞,梁纪强,刘青莲,蔡延渠

(1.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广东 深圳 518000;2.广东药科大学 新药研发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6)

1 根、根茎类中药多糖

根类中药是指以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入药,根茎类是地下茎的总称,包括根状茎(黄连)、块茎(延胡索)、球茎(半夏)及鳞茎(贝母、百合)等。常见的根及根茎类中药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见表1。由表1数据可知,除了白芷多糖、桔梗多糖、当归多糖、黄精多糖外,其他中药多糖的半数抑制率浓度≤10.0 mg/mL,表现出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尤其是三七多糖、黄芩多糖、莪术多糖、百部多糖、天麻多糖、当归藤多糖、人参多糖、黄连多糖等。

表1 根及根茎类中药多糖对抗氧化指标的半数抑制率浓度及对铁还原力浓度范围 (mg/mL)

续表1 (mg/mL)

2 藤、木、树脂类中药多糖

茎木类中药包括药用木本植物的茎或仅用其木材部分,以及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茎类中药则包括茎藤、茎枝、茎刺、茎的髓部等;树脂类中药通常是以植物体的正常代谢物或分泌物入药。常见的藤、木、树脂类中药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见表2。由表2数据可知,栝楼藤茎多糖与槲寄生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较为接近,桃胶多糖则较弱于前两者,均表现出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表2 藤、木及树脂类中药多糖对抗氧化指标的半数抑制率浓度及对铁还原力浓度范围 (mg/mL)

3 皮类中药多糖

皮类中药通常是指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位入药的药材,其中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如黄柏、杜仲;少数为根皮,如牡丹皮、桑白皮;或为枝皮,如秦皮。常见的皮类中药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见表3。由表3数据可知,除了合欢皮多糖抗氧化作用较弱外,桑白皮多糖等均表现出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表3 皮类中药多糖对抗氧化指标的半数抑制率浓度及对铁还原力浓度范围 (mg/mL)

4 花、叶类中药多糖

叶类中药一般多用完整且已长成的叶或叶的某一部分,少数为带有嫩枝的叶,如侧柏叶等。花类中药通常包括完整的花(如洋金花、红花等)、花序(如款冬花等)或花的某一部分(如西红花用其柱头等)。常见的花、叶类中药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见表4。由表4数据可知,佛手叶多糖的抗氧化作用较弱,其他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作用,特别是密蒙花多糖。

表4 花、叶类中药多糖对抗氧化指标的半数抑制率浓度及对铁还原力浓度范围 (mg/mL)

5 果实、种子类中药多糖

果实、种子类中药通常是采用完全成熟或将近成熟的果实,少数为幼果,如枳实;多数采用完整果实,如五味子;有的采用果实的一部分或采用部分果皮或全部果皮,如陈皮、大腹皮等;也有采用整个果穗,如桑椹。常见的果实、种子类中药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见表5。由表5数据可知,车前子多糖、佛手果多糖的抗氧化能力较差,其他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作用,特别是栝楼果多糖、甜杏仁多糖、山茱萸多糖。

表5 果实、种子类中药多糖对抗氧化指标的半数抑制率浓度及对铁还原力浓度范围 (mg/mL)

6 全草类中药多糖

全草类中药亦称草类中药,通常是指可供药用的草本植物体或其地上部分,药用全体的如紫花地丁、蒲公英、金钱草、车前草;药用地上部分的如益母草、广藿香等;有的药用为地上茎,如肉苁蓉;有的药用草质茎,如麻黄。常见的全草类中药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见表6。由表6数据可知,薄荷多糖等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特别是马齿苋多糖、鱼腥草多糖、杠板归多糖等。

表6 全草类中药多糖对抗氧化指标的半数抑制率浓度及对铁还原力浓度范围 (mg/mL)

7 藻、真菌及其他植物类中药多糖

藻类中药主要来源于褐藻门、红藻门,少数在绿藻门,如海藻、昆布等。菌类中药入药部位则以菌类的菌核、子实体或子座与幼虫尸体的复合体为主,如冬虫夏草等。常见的藻、真菌及其他植物类中药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见表7。由表7数据可知,冬虫夏草多糖、海金沙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他亦表现出明显的抗氧化作用。

表7 藻类、真菌类及其他植物类中药多糖对抗氧化指标的半数抑制率浓度及对铁还原力浓度范围 (mg/mL)

8 结语

抗氧化即抗氧化自由基,就是某一物质在低浓度时便能有效抑制自由基的氧化反应,主要机理是直接作用于自由基或间接消除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阻止反应继续发生。目前常见的抗氧化剂以合成为主,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在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具有抗氧化作用且低毒的中药多糖类化妆品、保健品及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更是当下及未来的研究热点,也是市场最重要的功能性诉求之一。

本文在已报道的中药多糖体外抗氧化试验研究基础上,按照不同药用部位进行分类整理发现:①根、根茎类中药多糖的研究最多,其次为果实、种子类中药多糖,其后为花、叶类中药多糖,最后为全草类,藤、木、树脂类,皮类,藻、真菌及其他植物类等中药多糖;②绝大部分中药多糖均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其中半数抑制率浓度≤1.0 mg/mL的有三七、黄芩、莪术、百部、天麻、当归藤、人参、黄连、桑白皮、密蒙花、红花、夏枯草、马齿苋、鱼腥草、杠板归、栝楼果、山茱萸、冬虫夏草、海金沙等中药多糖;③目前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主要有自由基清除法、对抗氧化体系激活作用测定法、抑制自由基产生能力活性测定法、细胞抗氧化活性法等[150],中药多糖的体外抗氧化作用评价中多采用自由基清除法及抑制自由基产生能力活性测定法,但具体评价指标方面尚无统一规范,以致所统计数据不全,因此无法真正对各中药多糖进行平行比较。

综上所述,中药多糖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应用前景广阔。通过整理常见中药多糖体外抗氧化实验数据,以期为其在医药、保健食品方面的深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叶类抑制率自由基
双酶水解鱼鳞蛋白制备ACE抑制肽的工艺优化研究
浅谈叶类蔬菜收获装备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川省叶类蔬菜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血栓弹力图评估PCI后氯吡格雷不敏感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
自由基损伤与鱼类普发性肝病
自由基损伤与巴沙鱼黄肉症
我国茎叶类蔬菜有序收获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日本荚蒾叶片中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物的提取工艺优化*
北京叶类蔬菜生产现状及其变动趋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