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南沿海普通公路中央绿化带生态设计与养护
——以G228线福清段为例

2020-08-12

福建建筑 2020年7期
关键词:福清绿化带绿化

傅 康

(福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福建福州 350002)

0 引言

公路建设是国家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量公路的建设同时,也带来了公路路域生态和景观破坏的问题。因此,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重视,生态城市、生态公路等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福建省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模范,在生态公路建设工作中更应投入大量的研究与关注。良好的公路绿化,对改善路域生态环境、保障通行安全和美化路域景观起到重要作用[1],而公路绿化带建成后的生态设计与养护是维持公路绿化效果,保证路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公路绿化体系和运营管理部门的工作难点。

基于此,本文以福州市G228线福清段为例,立足其中央绿化带养护管理,浅析东南沿海地区普通公路中央绿化带的生态设计与养护。

1 公路中央绿化带功能

中央绿化带(图1)是公路主线双向车道间设置的隔离带,主要用于隔离车道,保障行车安全[2],是公路绿化的核心[3]。中央绿化带的树种主要以防目眩和景观绿化为主,兼用镶边和地被植物,形式整洁、整齐一致,营造舒适安全的行车环境[4],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

图1 中央绿化带

①中央绿化带对公路上、下行方向的车道进行隔离,起到一定的诱导行车视线的作用[2]。②行车会车时对方车道的灯光易导致驾驶员目眩,极易引发交通事故,而绿化带植物能削弱和阻隔光线,有效减少交通事故发生。③绿化带通过不同植物的搭配,形成观赏性强的景观,能够为驾驶员带来舒适的行车环境,缓解视觉疲劳[3,5-6]。④在发生交通事故时,车辆若是撞上绿化带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减少伤亡[7]。⑤公路由于人流、车流量大,导致空气污染严重,公路绿化带可一定程度上净化生态环境[8]。⑥中央绿化带还可用于埋设通信管线、放置路牌及其他交通设施等[2],有效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2 东南沿海地区中央绿化带生长条件

本研究路段如图2所示。该路段为城头镇至海口镇段,起点K4623+025,终点K4636+000,全长12.975km,双向6车道,路面宽度22.5m,中央绿化带宽1.5m。

图2 G228线福清段

2.1 土质较差

普通公路中央绿化带大多以回填土为主,并且回填厚度一般不厚,土壤也不够肥沃,难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养分,倘若进行绿化种植,必然会影响植物生长。因此,该类路段绿化带选择的植物,大多数应具备较强的生命力,才能在土质较差的环境中生存下来[9]。

2.2 污染严重

中央绿化带是最靠近机动车道的位置,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大量尾气,其中含有些许有害物质,如CO、CO2、SO2等众多污染物,都将影响植物正常生长[9]。

2.3 日照时间长、强度高

中央绿化带处在公路中央位置,四周无遮挡,日照时间较长,公路路面会辐射大量热量,该区域内温度较其他区域普遍高,尤其夏季中午时段,最高温可达到50℃以上,高温环境不利于植物生长。

2.4 雨水盐碱度较高

东南沿海地区海风和雨水中含带盐分较多,日积月累,造成沿海路段土壤pH值较高,对植物生长造成较大影响。

2.5 风力较强

沿海地区海风相对较大,特别是多台风夏季,高强度风力易导致一些根系不够强壮的树种植物折断、倒伏,造成交通事故。

3 中央绿化带设计原则

公路沿线环境较为复杂,需根据不同的环境以及不同植物的生态位特征,合理设计中央绿化带。设计原则首先要保证视线的通透性,特别是在分隔带开口处,不宜栽植高大乔灌木,以免干扰驾驶员行车视线,因此,植物必须修剪简洁,树形整齐,排列一致,植物的株高、冠幅、种植间距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以下几种主要形式可供参考:

(1)宽度1.5m~2m的中央绿化带一般种植球类灌木,并以地被打底,灌木种植间距一般4m~5m。

以G228线福州福清段为例,其中央绿化带宽1.5m,种植的苗木种类:红花檵木、黄金榕、鸭脚木、海桐、海滨木槿和红千层。

(2)宽度2m~3m的中央绿化带,在保证视线通透性情况下,也可以种植脱干高、冠幅小的植物,并与球形灌木相间种植,丰富景观效果和加大遮阴效果,乔灌木种植间距一般在4m~5m。如:G228厦门翔安段,其中央绿化带宽2.5m,苗木种类:红花檵木、假连翘、红车、黄金榕球、木棉、小叶榕。

(3)宽度3m~4m的中央绿化带,在保证视线通透性的情况下,也可以种植两排脱干高、冠幅小的植物,中央种植球形灌木,以提高绿化率和丰富道路景观效果。

4 绿化养护技术与管理

所谓“三分种七分养”,绿化养护是公路绿化工作的重要内容[10],良好的养护管理,对于保持绿化效果有着重要作用[11]。不重视养护工作,绿化带的植物生长缺乏可持续性,严重时还会出现倒退撂荒现象,难以长期发挥其生态效果。

苗木经过移栽后,根系受到损害,移栽后一段时间是根部水分新陈代谢的功能恢复过程,也是植被生长成活的重要阶段。因此,移栽后的科学养护有助于提高成活率[12]。植物适应新环境开始正常生长后,日常的养护管理工作必不可少。此时,应及时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及时规避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对植物影响,使其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最大程度发挥绿化的综合功能和生态效益,也能延长植物的生命周期,节省绿化开支[13]。对植物进行除草和修剪,除了避免杂草与植物竞争,对植物枝叶生长进行调控外,还可保持其美观造型,达到绿化景观目的。

4.1 中央绿化带植物选择与配置

公路中央绿化带应尽量选用生长健壮、耐干旱、耐瘠薄、抗大气污染、耐粗放管理的植物。沿海地区的公路绿化植物,还应该考虑抗风性因素。基于安全性原则,中央绿化带选取的植物,应柔韧度良好、枝条繁密、能有效抵抗冲撞。同时,由于苗木需要量大使用,因此选择的植物最好是市场常见、供应量较大、储备较多、价格较低的树种,方便大量栽植和后期补植。因此,绿化带植物一般以本土植物为宜,不但能提升植物存活率,并且方便后期养护,节省成本。表1列举了东南沿海部分地区绿化带常用的植物。由于绿化带土壤厚度有限,因此,所选树种的根系深度不宜超出相应标准[9]。现阶段较为常见的植物配置为“常绿小乔木+开花灌木”,即采用垂叶榕柱、海桐球等常绿植物用以防晕眩,采用灌木红绒球、红花檵木、朱槿等发挥间隔作用[5]。

表1 东南沿海各地区通用植物

表2为G228线福清段的中央绿化带选用的植物,6种植物按照不同高度形成3层的垂直结构,总体上配置较为合理。红花檵木(Loropetalumchinensevar.rubrum)、黄金榕(Ficusmicrocarpacv.GoldenLeaves.)和鸭脚木(Scheffleraoctophylla(Lour.)Harms)3种灌木作为地被层,高度均在35cm左右。以枝条繁密的灌木作为地被植物,能够有效避免土壤裸露,可以减少风对绿化带土壤的侵蚀,减少公路扬尘,同时还可以增加冠层对雨水的阻拦,减少水分在绿化带中的积累,防止根系长时间水淹。而红花檵木叶片红色,花期较长,花瓣颜色艳丽,观赏性较强,并且叶片表面多绒毛,可滞尘[14],抗污染[15]能力较强,是良好的公路绿化树种。高度1 m左右、冠幅1.2 m左右的海桐(Pittosporumtobira)球作为第二层,常绿树种能够有效防止目眩,且树形美观,球状造型醒目吸睛,能够很好地避免驾驶员视觉疲劳。海滨木槿(HibiscushamaboSieb.etZucc.)和红千层(CallistemonrigidusR.Br.)两种小乔木作为顶层,高度1.8m~2m,两种植物均属于花色鲜艳美丽的植物,观赏性强。海滨木槿作为福建沿海地区的本土树种,耐性较强,很适合作为沿海公路的绿化树种。海滨木槿为落叶树,其凋落物能够对绿化带土壤养分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红千层同样属于耐性较强的树种,生长速度较快,萌发力强,耐修剪,即使在非花期时,也可作为常绿树种以防眩。

表2 G228线福清段中央绿化带所用植物

4.2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是公路中央分隔带绿化养护管理的核心[1]。水分管理应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和公路环境特点等制定科学的浇水方法、浇水时间、浇水量[16]。目前大多数公路以洒水车人工浇水或漫灌为主,也有少部分公路实行喷灌、滴灌等新型方法。前者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时间,且容易影响行车安全;后者浇水效果好且节省时间和人力,但需要提前铺设浇灌设施,投入较多费用[1]。G228线福清段采用的是人工洒水车浇灌,一年施行养护期4个月,每个月浇水1次,一般在初冬、早春各浇一次,夏季浇两次,具体浇水时间视天气状况而定。

4.3 养分管理

公路中央绿化带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需要每年不定期施基肥、追肥等[17]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18]。G228线福清段中央绿化带一年进行4次松土和施肥工作。由于是线性结构,因此最好选择叶面肥,方便施工,也可以在浇水时适当混合一些肥料进行浇灌,配合松土翻耕措施,增进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般在刚种植完苗木后一段时间施基肥,以促进根系愈合和生长,春、夏植物的生长季进行追肥[19]。具体施肥情况应结合植物的生长状况确定,如可以针对性地对长势不良的植株,根据其缺乏的营养元素施用相应的肥料;若植株生长较为繁茂,则应减少施肥或不施肥,避免因枝叶生长过多而增加修剪工作量[20]。对于G228线上的红花檵木、海滨木槿和红千层等观花植物,可追施磷、钾肥促进开花;对黄金榕、鸭脚木等观叶植物,可追施氮、磷肥促进枝叶生长[21]。

4.4 病虫害管理

G228线福清段一年进行4次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日常的绿化巡查工作,减轻养护管理的工作难度,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多观察绿化带植物的生长状况,一旦出现病虫害应早发现早治理,避免因治理不及时导致病虫害沿绿化带蔓延。一般若出现根部害虫,可在根部施用腐熟的有机肥,灌溉水淹害虫,在除草剂中添加杀虫剂同步杀灭杂草和害虫等方法进行害虫治理[22]。

4.5 修剪与除草

一般无特殊情况,G228线福清段每年进行除草及修剪2次,对于夏季杂草生长旺盛时期,适当增加次数。可以采用人工拔除法或除草剂法,但人工拔草对于公路中央绿化带来说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建议采用除草剂的方法较为稳妥,还可以混合杀虫剂进行杀虫。为避免植物枝条过长妨碍行车、遮挡交通指示牌等,应对生长过于旺盛的植株进行修剪。而且,修剪也可以保持绿化植物优美的造型。修剪时,对于红千层这种主干明显的小乔木,应保护主干,主要通过加强对萌蘖枝、下垂枝的疏除[23]使其具有良好的株型。对于海滨木槿这种分枝较多,主干不特别明显的植物,主要通过对发生病害或生长过盛的分枝进行修剪来培育主枝[24]。对于红花檵木、鸭脚木、黄金榕等分枝多的灌木,应及时修剪弱枝、病虫枝、枯死枝、衰弱枝、徒长枝、过密枝等,促进植株的旺盛生长[24]。对于海桐球这种造型灌木的修剪,应以外型轮廓清楚为原则[24]。

4.6 补植

补植措施包括长势极差、发生病虫害或死亡植株的拔除,换填种植土以及新苗木补植;或者在栽植后植物没有达到良好的绿化效果时,需对植物进行更换补植。在补植后,应及时进行观察和养护工作,特别是水分管理方面。沿海公路的中央绿化带经常受到风力影响,在刚栽植后的一段时间易出现倒伏,对根系和枝叶伤害较大,可以在最初栽植和后期补植时采取诸如捆绑、建支撑架等保护措施。

5 公路绿化养护管理问题的思考

目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均由各地公路管理部门负责,绿化养护统一纳入公路养护管理,但现行的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模式,还是传统的养护管理模式,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普通公路养护资金缺口较大,养护经费需首先保证公路本身各项基础设施,其次能投入到绿化养护当中的更是少之甚少,不利于绿化养护工作正常开展;另一方面,目前国省道养护仍旧由公路沿线道班负责,养护工人目前存在老龄化、绿化养护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责任心不高等问题,消极怠工,效率低下等情况日益突出,已无法保证高质量绿化养护工作。

鉴此,G228线福清段作为试点,尝试探索新的养护管理模式,将有限的养护经费得到利用最大化。2018年,将该路段绿化养护工作进行公开招投标,聘请专业的绿化队伍养护,公路管理部门定期对其考核。截至目前该路段绿化养护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善,为今后公路绿化养护逐步推向公司化、市场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6 结语

在沿海普通公路绿化带的最初设计方案、选择植物和配置、栽植以及后期养护中,一定要在注重景观美学原理的同时,遵循生态学原理,尽力将绿化带生态、经济和观赏的综合价值发挥到最大。东南沿海地段绿化带植物应选择适应性、抗风性强的树种,在色彩、花期的搭配上尽量保证绿化带树种的多样化,并采用乔-灌-草的垂直结构。对于日常养护工作,一般情况下,每月进行浇水、施肥、松土和病虫害治理各1次,每年修剪与除草2次。日常应安排养护人员及时进行巡视检查,根据植物生长状况对各种养护措施进行调整。

猜你喜欢

福清绿化带绿化
最美城市“绿化带”
朱屺瞻《绿化都市》
校本作业开发:提高物理高考复习效率的利器——以福清二中为例
种子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风景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旗袍秀——旗媛淑院福清分院揭牌
打招呼
我爱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