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闽南村庄人居环境规划研究
——以漳州郭坑镇口社村为例

2020-08-12

福建建筑 2020年7期
关键词:人居绿化整治

蔡 卓

(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福建漳州 363005)

0 引言

在十九大报告中,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主要包含“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5个方面。自此,农村的人居环境治理开始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也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指向。

当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的发展存在明显不均衡状态,局部地方人居环境遭到严重破环,比如村庄内部道路不畅、生活生产垃圾处置难、河塘溪水污染不净、房屋破旧待修、植物杂乱无人整理等。另一方面,伴随着众多村庄的日渐衰败,劳动力流失、老幼留守、产业败落、地域文化无人传承等现实问题也造成了村庄人居环境无人、无力管理的现状[4-7]。因此,如何面对农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缩小乃至消除城乡两极差距,实现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是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生活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基于此,本文依托闽南农村地区,参照《福建省村庄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分类指引和《福建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以漳州郭坑镇口社村为实践研究对象,探索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环境整治规划策略。

1 规划背景及上位规划

1.1 村庄概要

漳州市龙文区郭坑镇口社村,始建于元代,地处龙文、龙海、长泰三县市交界处、九龙江中游,距离漳州市区一江之隔,交通时距不到半小时。现状面积11.94km2,人口1840人、458户,辖口社、下贯、蓬莱3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

1.2 自然及人文资源

(1)自然资源

漳州龙文区有社区、居委会、村庄合计76个,永久基本农田合计973.96hm2,生态保护红线(2018年评估数据)合计1210.94hm2,口社村占龙文区永久基本农田的10.33%,生态保护红线的32.14%。此外,口社村属多丘陵地带,拥有山地1万多亩,广植经济速生林。

口社村以及邻近东溪农场、金鸡山风景秀丽,村内水系环绕,与外围九龙江北溪相呼应,且九龙江北溪系厦门市引水水源保护区上游,是龙文区东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

(2)人文历史底蕴

口社村人文历史资源丰富,有奉祀保生大帝吴夲的口社慈济宫、奉祀唐代名将辅顺将军马仁的将军庙以及清乾隆年间所建的日升石楼、阅汪石楼、曜星石楼、霞贯石楼群等,独具闽南地域风格的历史建筑。建筑色彩绚烂丰富,白石、红砖、赤瓦相互映衬出闽南农村地区标识性的建筑环境色调,如图1所示。口社村也是漳州市区居民户外休闲度假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每年春节、国庆等大型节假日高峰日游人量可达10 000人次左右。

图1 口社村历史建筑群(局部)

1.3 上位规划

(1)上位区域总规限制

核对漳州市、郭坑镇总体规划等上位规划强制性内容,口社村永久基本农田、生态林地以及生态保护红线区,主要分布在主要居民点整治规划范围以外、村域西部;同时,口社村涉及厦门北溪水源二级保护区陆域和水域范围,鹰厦铁路(规划厦漳城轨R2线),水环境保护重要性尤为突出(图2)。

图2 漳州市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上位规划

(2)村庄规划实施情况

《龙文区郭坑镇口社村村庄规划(2012-2030)》于2012年获批,其规划模式仍然以增量为主,主要表现在建设用地规模从10.53hm2规划增加至15.1hm2,其中住宅用地增加了2.35hm2,绿地增加了1.12hm2。但至2019年,上轮规划新增的住宅和绿地均未实施。口社村地处漳州市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外,为大型保护开发特色村庄。

2 口社村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现状分析

2.1 人居环境建设需求

其一是,面对生态保护与村庄发展的矛盾,需要控制和引导村庄产业和建设发展,避免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比例影响;其二是,需要挖掘和梳理好村庄特色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恢复村落传统的“山、村、田、园、塘、溪”景观格局,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其三是,口社村等大部分龙文区的村庄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新增需求并不是建设用地或农村居民点,而是养老和幼托服务等方面,规划模式宜从增量向存量、减量转变[8]。

2.2 人居环境现状问题

(1)居住房屋

由于建设年代不一、村民财力有限而分期建设等因素影响,历史风貌建筑周边混杂着传统民居、豪华欧式别墅、简易红砖裸房以及大量水泥墙面方盒子住宅,加之无序的屋顶搭盖、水箱、天线等构件,构成了“绿水青山+杂乱农房+风貌建筑”的村庄房屋现状。

(2)景观绿化

村庄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底,但村民对于环境景观缺乏普遍性的关注;其次,在环境保护建设上的管理有效性较低。总之,无论是绿化景观、水旁景观、宅旁景观还是公共绿地景观、植物配置等各方面皆需重新整改。

(3)垃圾与污水处理

在生活垃圾处置上,村内缺乏合理布置的正规垃圾堆放点,以及后续垃圾转运处理安置办法。其外,因房屋改造、棚户建设等原因产生的生产垃圾与居民生活垃圾未有明确分类处理,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情况。

此外,因村庄内居民生活分布零散,农村污水量小、不稳定,污水收集节点多,致使收集难度大。其次,村庄的发展建设周期长,村内地下配套管网布点规划难以全面统一,也为污水收集处理带来了难度。

目前农房整治行动以及村容村貌提升行动涉及到的面积大、难点多、时间周期长,亟待规划梳理落实。

3 口社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策略

本次美丽乡村整治规划,主要分村庄规划、产业发展和环境优化行动计划3个层面。由于口社村现状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已基本完善,且生态保育作用明显,因此本次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规划策略采用存量微更新模式,重点在于村庄特色提升,包括农房风貌和乡土建筑导引、公共空间营造、人文历史保护与利用、自然山水融合等[9]。

3.1 村庄规划

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和村民需要,贯彻“多规合一”的编制理念,村庄规划侧重于3个方面内容:用地整合、管控边界以及三大设施提升(图3)。

图3 口社村美丽乡村总体整治方向

(1)用地整合方面

充分利用现有房屋、设施及自然和人工环境,通过政府帮扶和农民自主参与相结合的形式,分期分批改造农民最急需、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基础设施、公共开敞空间、绿化和停车场地等配套设施用地,改善人居环境。

(2)管控边界方面

将村域用地划分为生态空间、农业空间、村庄集中建设空间和其他空间,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框定村庄整治建设活动集中在建设空间边界内,并针对三大空间边界落实相关管控规则。

(3)三大设施方面

侧重于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防灾设施和道路交通系统整治提升建设,落实近期即将启动实施的口社中心幼儿园、口社农村污水提升工程以及污水处理站、口社至霞贯港道水系清淤等工程,按照龙文区预留九龙江北溪旅游大道要求,规划县道500线(旅游大道)扩宽至24m。

3.2 产业策划

口社村目前依赖农林牧渔业,且以花卉苗木种植以及小龙虾养殖为主。但是,花卉苗木种植和小龙虾养殖的农业生产强度高、周期短、竞争大,收入不高,且对土壤、水环境有不利影响。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加强,规划中建议转变产业发展思路,挖掘霞贯石楼群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口社内港等人文特色资源,重点扩展旅游业,将口社村打造为环郭坑绿岛休闲旅游环线上的一个特色节点,促进村民致富增收。

产业需求方面,考虑到村庄与周边区域资源禀赋竞争条件以及承载能力,村庄旅游市场主要面向半小时交通圈内的漳州市区近中程旅游市场。产业发展,建议以果蔬、花木产业为基础、旅游观光产业为核心,重点策划古石楼文化街、综合服务中心、湿地科普园、水上活动区、原乡院子、花木展示区等项目,以期实现持续收益的产业发展模式。

3.3 环境优化

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等“一革命四行动”。

口社村目前农村污水整治提升工程以及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已完成设计、启动实施,规划完成一座日处理能力170t/d的霞贯污水处理站、新建改建约3700m的污水干管;近期计划投入新建两处公厕,现已完成选址。

4 口社村人居环境实施办法

4.1 面源污染治理

通过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末端截留,以农业标准化生产和项目为抓手,推广农业“五新”技术和控源、节能、减排等各种有效措施。

(1)源头控制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使用量:通过田间试验和土壤测试,把握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包括适宜的施肥品种和施肥时期、准确的施肥数量、恰当的施用方法,合理的施肥结构等),降低化肥面源污染风险。

采用缓(控)释肥技术,降低农业面源污染:通过控释技术将肥料中的养分缓慢释放,既保证农作物的需要,又降低过多养分的流失;而且,在施用量与次数都比常规肥料少,但农作物产量维持稳定。

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降低化肥流失:通过建设滴灌设施和液体肥料装置,将农作物所需的水与营养物质进行混合后,以管道和滴管输送到农作物根部,以更加利于农作物对水和营养元素的吸收,更加准确控制化肥施用,提高化肥利用率,同时也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

(2)过程控制

建设生态田埂和生态沟渠、构造池塘系统并沿河道种植两侧植物缓冲带,在减少田间水分、养分流失的同时,有效地拦截、分解各种污染物质。改进灌溉方式:优化农业耕作模式,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采用喷灌、滴灌等技术,减少面源污染范围和程度。

(3)末端控制

在地表径流与地下淋溶等方面采取监测措施,在农药包装废弃物收集与无害处理、重大病虫害抗药性监测、农药残留监测等方面采取具体措施。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

4.2 村容村貌提升

采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点、线、面”结合的景观整治策略,对村委会、阅汪楼、日升楼、七彩田园等重要节点进行详细设计。分类整治四旁绿地以及公共活动节点绿地(图4)。

图4 口社村村容村貌提升行动

(1)绿化景观整治

道路绿化,结合不同的道路段特点做出相应整治。局部主村道路及巷道因用地局限,道路景观主要结合宅旁绿地进行综合整治,做到边角绿地菜地化;霞贯石楼群周边主村道局部区域绿化空间与现状自然风光带相邻路段,则以乡土开花乔木和管养粗放的花灌木为主进行绿化。

(2)水旁景观绿化

水旁绿化美化,以河道两岸绿化美化为主,以全面提升河道的引排功能、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为主要目标,实现水清、畅通、岸绿的农村水环境。

实现水塘绿化美化,以种植水生植物的方式进行软化,杜绝在池塘内丢弃垃圾。

对于现状港道进行清淤处理,将现有驳岸改造成自然驳岸,并丰富场地绿化景观,实现美观、生态的需求。另一方面,在原有机耕路的基础上完善游步道系统,因地制宜设置休憩场地,满足村民及游客的休闲、观光需求。

(3)宅旁景观绿化

强化石楼及周边绿化水平,提升舒适性。宅前屋后结合场地实际情况,以菜地为主,配置适宜的果树和庭院书,达到绿化、美化效果同时,提高土地经济及实用性;围墙和廊架视建筑质量种植爬藤植物,增加绿量。

(4)村旁景观绿化

注重保护村庄农田及花木种植园景观,注重村旁农田菜地和花木园的绿化、美化,推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

(5)公共绿地景观绿化

充分利用村内不可建设用地、拆迁用地进行景观改造。利用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部分建筑拆除后的用地,设置休闲用地并配置绿化,在兼顾公共绿地实用性的同时,为村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

(6)绿化树种选择及应用

绿化以重点突出乡村地方特色,以乡土气息浓郁的适生作物和植物品种为主,如桃金娘、茉莉、马樱丹、香蕉、桃树、凤凰木、白兰、木棉、香樟、朴树等。

4.3 建筑整治行动

根据龙文镇郭坑镇口社现状农房整治进行分类,依次分为:普通农房整治、文物保护建筑修缮、重点整治、拆除新建、公卫整治5种类型(图5)。

图5 口社村农房整治行动

(1)普通农房整治

针对口社村沿街存在的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多处裸房建筑,进行统一有效的处理。考虑到资金及可操作性,这些建筑整治措施为:建筑表面采用白色涂料,底层加装石制护墙,局部加仿木涂料的造型线条。

蘑菇房是村内的经济来源之一,规划尽量予以拆除搬迁至集中的设施农业地经营;不可拆除或位于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的,参考保护建筑的改造方式进行改造。平改坡、坡顶采用红色瓦片;局部加装坡檐;建筑立面采用白色仿石材料粉刷。

(2)文物保护建筑修缮

文物保护建筑的修缮是本次整治的重中之重。在规划措施上,首先保持和恢复建筑外部的基本历史风貌和场所环境;其次对建筑进行一定的维护和修缮,逐步完善其内部使用功能,修补破损缺漏的屋顶红瓦、墙体中部蛎壳灰面层以及墙裙的花岗岩;拆除不协调的搭建建筑,适当开发此类建筑的展览、纪念价值。

(3)重点整治

重点整治,包括文物保护建筑周边的建筑与霞贯村古石楼群沿街建筑的入口建筑、沿街裸房建筑、戏台及戏台周边建筑。重点整治的措施,参考文物保护建筑改造措施:采用”平改坡“,坡顶采用红色瓦片,局部加装坡檐,建筑表面采用个白色仿石材料,底层加装石质护墙,阳台改为木质护栏。

(4)拆除新建

在霞贯村戏台周边新建游客驿站,在霞贯村入口附近新建一处民宿,为前来游玩的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将提高村民的就业率与收入,打造原汁原味的乡村旅游品牌。

(5)公卫整治

新建一处公卫以及改造一处公卫。新建公卫位于口社幼儿园对面、辅顺将军庙一侧;改造公卫位于霞贯村戏台附近的原有公卫,将原有公卫脏乱无人管理,改造成为对外开放,保持公厕干净,有人管理;并且,对公厕的粪污通过过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清除岸边堆放杂物,防止杂物腐烂,影响水质;定时清理池塘内淤泥,保证水质清澈。河流绿化美化以防洪防汛的安全功能为优先,并满足行洪排涝通道的畅通,在保证村民安全生产、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景观整治。

5 结语

闽南地区村庄具有语言相同、地理相近、文化相似、发展历史同源的现实背景。在全面乡村振兴发展下,实现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人居建设目标。现阶段的村庄振兴,更偏向关注农民收入提升、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和管理体系构建,唯此才能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

基于此,本次通过口社村人居整治规划的探索,笔者提出以下优化策略:

(1)关注村庄经济建设,以产业规划带动村民就地就业,实现乡村特色产业兴旺发展。

(2)着力村庄社会生活建设,要致力倡导村民积极参与村庄规划、建设、发展过程中,最终实现全民物质生活富裕。

(3)要积极打造乡风文明,创造人居意境。通过文保单位活化、历史故事挖掘、农房建筑美化等方式发扬本土地域文化特色,提升村民精神文化富足和村庄景观风貌。

(4)强调村域生态宜居建设观念,明确乡村生态管控空间,实现生态环境保护,重建乡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打造宜居生活条件。

(5)以有效治理为目标,制定各具特色的、可行的村庄规划实施方案。

希望文中的思路和方法,能够为其他村庄打造建设优良人居环境时提供有益的参考,以共同促进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

猜你喜欢

人居绿化整治
“六乱”整治绘就宜居底色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沁水县端氏镇『六乱』整治不松劲
朱屺瞻《绿化都市》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福州市3年整治415个老旧小区 2020年计划再整治60个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全国集中开展整治酒驾、醉驾行动
我爱绿化
改善人居环境 建设美丽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