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庄经济对村庄规划编制的影响分析
——以晋江村庄为例

2020-08-12

福建建筑 2020年7期
关键词:晋江宅基地用地

李 芳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1)

0 引言

村庄规划的核心,是在对村庄进行充分研究的情况下,从村庄实际出发,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为村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方向,完善村庄基础设施,优化空间布局。近年来,国家通过机构改革,对相关规划进行了整合,将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也纳入村庄规划中,推动了村庄规划的可操作性[1]。

晋江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造就了闻名全国的“晋江经验”,是享誉全国的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晋江市以鞋业、纺织、伞业、建材等为主,村庄“藏富于民”,有许多发达的个人企业。笔者在近年来从事了大量的晋江村庄规划中,发现晋江村庄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不同经济状况的村庄在编制规划中存在一定特点。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东石镇、内坑镇、安海镇与金井镇等10多个村庄调研与规划编制,研讨村庄经济情况对村庄规划的编制影响及成因。希望在“乡村振兴”战略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大背景下,能对如何更好地编制新一轮村庄规划,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1 晋江的村域经济现状

晋江的经济发达,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 781元①,远高于全国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0 731元②。村民收入来源多种渠道,使晋江村庄经济呈现不同特点:①民营经济发达,往往拥有乡镇自建工业区、村镇本地企业家,有利于村庄经济发展。②大量家庭有成员出国务工,为本地经济带来活力。③村庄集体经济较弱,村庄收入较少,主要依靠上级财政拨款或企业家捐赠,集体土地储备少,整体上土地管控能力较弱,土地利用现状如图1所示[2-3]。

笔者结合近年来参与的晋江村庄规划项目的调研成果,对村庄建设用地、工业用地、村庄人口、人均建设用地进行整理,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村庄人口、用地整理表

2 村庄经济对村庄现状用地的影响

村庄土地利用现状如图1所示。

图1 村庄土地利用现状图

2.1 用地结构问题

据实地考察,村庄产业较为发达,经济实力较强的村为长埔村、白垵村、黄塘村、山兜村。而梅峰村、新店村、前湖村工业较弱。在用地结构上,经济较发达的5个村庄中,产业用地占比最高为长埔村70.3%,最低为山兜村34.5%。而经济较差的远郊村,产业用地占比在2.9%~12.8%之间。由此可见,村庄经济水平与产业用地面积成正比。

2.2 用地权属问题

用地权属方面,由于晋江分地到户政策,宅基地与农用地的个人特征明显。从近期部分乡镇完成的农村地籍调查成果来看,一户多宅、多户一宅、户均宅基地面积超标等现象均存在。例如黄塘村,560处宅基地中,超过150m2的宅基地占359处,而一户多宅占16.8%,一宅多户占30.9%;亭顶村453幢宅基地中,383户超过151m2,一户多宅占18.1%,一宅多户占37.3%,超标状况明显。经调研,主要原因是早期建设的住宅大多是石结构大户型,占地较大。祖宅分户后未经析产,形成一宅多户的情况。因居住需求,村民在旧宅外围新建房屋,形成一户多宅的情况;相比之下,经济较发达的村庄对老宅的翻建较多,在翻建时压缩了宅基地的面积,一宅多户的情况略少。此外,村庄建设用地私下买卖也导致用地权属不均等,使部分村民拥有的宅基地面积超标。

2.3 人均用地问题

按目前的计算方法,人均建设用地远大于标准,现状人均建设用地最高为长埔村,按户籍人口统计为340.55m2/人,远高于《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93)》确定的V类村庄150m2,远高于2011年版《福建省村庄规划导则》120m2的标准。在晋江,产业发达的村庄吸收了大量的外来人口,如长埔村、黄塘村的外来人口远超本地人口,实际居住需求较大。因此经济发达的村庄与普通村庄相比,户籍人均建设用地面积较大,而常住人口人均建设面积较小。

3 原村庄规划编制面临的问题

3.1 规划的外部管理问题

在《城乡规划法》的第二十二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早期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缺少与村集体的对接,导致规划成果可实施性差。笔者近年参与的11个村庄规划,有10个村庄反馈原版村庄规划与村庄发展实际不符,甚至阻碍村庄的合理建设活动。另外,原有乡村规划实施需要同时满足国土部门与住建部门的管理要求,由于不同部门成果要求不同,在管理上存在冲突,但这个问题在自然资源部成立后,通过机构重组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如表2所示[4]。

表2 村庄用地变化表 hm2

3.2 村庄的内部管理问题

村庄管理体制是以党支部为核心,领导村委会与各部门,通过村民委员会与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村内重大问题。由于村庄规模、教育水平、经济水平等原因,某些村委管理层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考虑到某些土地权属复杂,难以协调,用地需求的调研仅停留在村委决策层,公众参与不足,导致了某些历史问题在规划上没有得到解决,规划成果一定程度上仅倾向管理层面的意愿。

4 村庄经济对规划编制思路的影响与策略

4.1 经济发达的村庄对用地拓展的需求更强

在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新增建设用地需求主要包括农村宅基地和产业用地等两个方面。几乎所有村庄均提出了新增宅基地的需求,但用地需求无法满足,主要分为两种情况:①旧的村庄规划用地类型与实际用地情况不符,致使有翻建意向的村民,翻建申请无法通过审批;②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足与村民分户需求相矛盾。在实际调研中,一般村庄对居住用地的需求更大,而经济较发达的村庄,由于近年外来人口减少,原有住房可以满足居住需求,但对产业用地需求量较大,如长埔、山兜、白垵、黄塘等6个经济发达村庄,对保障工业用地以及用地退二进三的需求较为强烈。

因此,除城区范围对农村用地侵占导致村庄用地大规模调整情况外,在规划策略上,对经济发达村庄在用地总量上采用适度增长,如长埔村、黄塘村;而对经济较不发达的村庄,以存量挖潜和减量规划为主[5]。

4.2 经济发达的村庄对用地调整的接受度更大

在规划过程中,如梅峰、新店、前湖等村庄主要以解决当前问题为导向,重视近期建设项目的落地,不关注交通系统、公服设施、住宅用地的提升。而经济较为发达的村庄,如长埔村、白垵村,可以接受较大规模的用地调整,以及路网结构的优化,规划上有一定的前瞻性。主要因为经济较发达的村庄村集体有更强的经济实力与号召力,同时,村民也更容易接受新的思维模式。

因此,在规划策略上,对经济发达的村庄,根据村庄发展需求进行较大的产业用地腾挪整合;而经济水平一般的村庄,以居住用地的集聚和服务设施的提升为主[6]。

4.3 经济发达的村庄对一户一居模式的接受度更强

在宅基地指标管控愈发严格的情况下,提高开发强度是村庄发展的必然趋势。经过与村民的沟通,经济较发达的村庄在编制过程中更容易接受由“一户一宅”模式向“一户一居”的模式转变。部分村庄如长埔村、许西坑村等村庄,已经开始或即将建设安置小区。因为安置小区有利于增加容量,也利于接纳人数变化较大的外来务工人员,更符合经济发达村庄的需求特点。

因此,在规划策略上,对经济发达的村庄,通过腾退低效工业用地,整合破旧宅基地,增加建设用地指标,集中建设安置小区,改善人居环境;对经济水平一般的村庄,则以保障个人宅基地用地面积为主要任务[7]。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如图2所示。

图2 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图

5 村庄规划的根本问题

原有村庄规划存在照搬城市规划方法、地类标准不统一、权属问题难以协调等问题,这也是新一轮村庄规划编制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村庄规划与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融合,也进一步将这些问题暴露出来。

5.1 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问题

包括城乡户籍堡垒,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乡村土地制度,与城市土地制度在城镇化进程中的摩擦。村庄用地与城市用地同价不同属,在针对部分被划入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由于用地类别不同,导致编制规划时,城市规划区内部分用地被无形的壁垒割裂,难以进行统一规划[8]。

5.2 乡村土地制度本身的问题

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从“个人”向“集体”转变;改革开放后,村庄用地“划分到户”,将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使用权从“无偿、无限期”使用转向“有偿、有限期”使用,走出了土地市场化的第一步。然而,在土地使用的表象上,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与土地私有制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以及村民对土地权属意识的淡薄,使村庄规划编制存在一些隐患。

6 结语

村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议题,村庄经济、村庄用地存在一定的互生关系,村级建设指标的下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拓展型村庄的发展。由于近年实体经济的下滑,产业型村庄借助一批工厂的倒闭,盘活了村庄建设用地,而村庄经济不发达的村庄,由于对私人土地的管控力不强,在“小农经济”的底盘上,如何利用现有土地进行“乡村振兴”,仍然是一个值得思索的命题。

注 释:

①数据来源:晋江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jinjiang.gov.cn/xxgk/tjxx/tjsj/201901/t20190116_1546015.htm

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猜你喜欢

晋江宅基地用地
审批宅基地要一户一宅
这些情况下,不得流转农村宅基地
在晋江发现“她力量”
农村宅基地改革“春雷乍响”
晋江小吃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全球华人晋江切磋跆拳道 小选手萌翻观众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
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