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从严治党形势下领导干部角色冲突调适与家风建设

2020-08-10冯雪

领导科学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家风建设角色冲突从严治党

冯雪

【摘要】领导干部的家风是社会风气的指向标,对党风政风和民风起着示范和引领作用。领导干部作为一个社会意义的存在,必然集多种角色于一身,治家理政就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角色活动。由于部分领导干部角色意识不强,对党员身份的领悟和实践偏差以及我国家国同构的差序式社会格局,容易导致领导干部公共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冲突,直接后果是治家失败,最终损害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文章试图通过强调角色意识背后的责任,铭记党员身份,以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以角色调适为先导来涵养良好家风,尤其是积极涵养红色家风,进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关键词】家风建设;角色冲突;从严治党

【中图分类号】D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20)05-0035-04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黨中央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同腐败行为作斗争,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坚决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的土壤,但反腐形势依然严峻。近些年来,从查处的各类腐败案件中分析发现,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风的败坏。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整体决定部分,但是部分也在制约着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有时甚至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关键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关键部分”,手中握有执政资源和领导权力,如果他们都能养成良好作风,必然促使整个执政党良好党风政风的形成。可见,领导干部的家风,不仅关系着各自的家庭,更深刻影响着党风政风民风。故此,家风建设在党的作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家风建设也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新抓手和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次讲话再一次强调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是廉政建设的重要一环。领导干部家风是社会风气的指向标,对政风、社风起着示范和引领作用。

一、领导干部角色冲突与家风建设之间的关系

1.领导干部公共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冲突

社会角色就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在现实生活中,领导干部同时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既是领导又是下级,既是父母又是子女、配偶、兄弟、朋友、同事、邻居等。当领导干部对自身的角色认知不清或者没有及时适应角色转换时,就易造成角色冲突,实质是责任冲突。所以,角色冲突是指在角色的扮演过程中,角色之间或者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或者抵触,从而引起角色扮演者心理上、行为上的不适应、不协调。角色冲突大体可以分为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两类。最典型的角色冲突是领导干部公共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冲突。

角色冲突必然给领导干部带来各种困扰和压力。领导干部作为社会人,集多种角色于一身。角色扮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政治生态的纯洁与否,直接影响着全面从严治党进程的快慢。中国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每个人都有适应与不适应的一面,尤其作为领导干部,既面临着诸多的老问题,更面临着多元而复杂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他们必然承受更为突出和尖锐的角色冲突。能够顺利地化解和处理角色冲突,就能体现出较高的综合能力水平,增强政府的公信力,进而促使良好干群关系的形成。因此,处理角色冲突是新时代每位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之一。

2.领导干部角色冲突是家风败坏的主要原因

漫长的自然经济持续强化着家庭的治理功能,家庭治理内嵌于国家治理之中。领导干部既是有着职业规范且代理人民行使公共权力的“特殊”人群,又是遵循自然法则和经济学法则的普通人。由人与人构成的家庭作为基本单元,领导干部最终归属于具体的家庭,同样有着正常的生存、情感及其他社会需求,而权力作为一种政治符号,对领导干部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两种不同角色在某些方面的不兼容性容易造成角色冲突与扭曲,甚至会产生行为失范。比如,工作繁杂的基层领导干部往往要付出更多,长期以往,若得不到公正的对待和肯定,必然滋生出不满的情绪,进而影响其工作效率和工作状态,甚至会被利己主义思想所侵蚀,开始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如何“补偿”自己,从而忽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诉求。领导干部对自身的角色认识不清、定位不准,在角色实践中就会出现偏差或冲突,导致家庭关系对政治生活产生侵蚀,家风败坏现象由此显现,直接影响着政治生态的纯洁性。

二、领导干部角色冲突引发家风败坏的具体表现

1.家族式腐败频发,家庭内生态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来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部分领导干部的角色冲突引发家庭内部呈现家风不正、家教不严等一系列消极现象,他们突破党纪红线、法律底线,利用手中权力为家庭、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中央纪委在对河北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周本顺被“双开”的通报中,首次使用了“家风败坏”这个词语。通报指出,周本顺为其子经营活动谋取利益,家风败坏、对配偶子女放任纵容。这种全家腐败直接污染了党内政治生态,对社会、对人民的危害不可估量。

2.潜规则严重存在,圈子文化泛滥

很多领导干部出现角色冲突时,由于受人情面子的绑架,容易出现牺牲公共角色的责任而满足其他社会角色的要求。从亲缘、地缘和业缘角度衍生出一张非正式的、以领导干部自己及家庭成员为“圆心”的各类差序格局式的人脉资源网,这些非正式的关系网络直接导致党内制度刚性权威的弱化,使党内显规则失灵而潜规则大行其道,进而导致圈子文化泛滥。

3.政商关系扭曲,市场绑架权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构建“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本应是政府和企业的关系扭曲为领导干部个人和企业家的关系,政商关系扭曲主要表征就是政商关系过密,一是领导干部本人或家族成员从事经营活动;二是权力元素隐形参与市场;三是权力寻租,权力被资本绑架,其实质是权力与市场的关系。扭曲的政商关系导致权力被市场绑架,领导干部被利益绑架,利益熏心,最终走上了背叛党和国家、背叛人民的不归路。

三、领导干部角色冲突引发家风败坏的原因分析

1.领导干部自身的原因

一是领导干部角色意识不强、定位不准、认知不清。领导干部在角色实践中,因角色意识不强、定位不准、认知不清,在实际利益的驱动下,其家庭角色所固有的张力在得不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会溢过边界对公共角色造成干扰和破坏,造成家庭角色对公共角色的裹挟,进而导致治家失败和家风败坏。

二是领导干部缺乏党员身份意识,理想信念不坚定。在社会生活中,具体的现实利益往往比抽象的价值自觉更容易影响人的思想观念。自身政治定力不够,理想信念不坚定是领导干部家风败坏的根源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只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防腐祛邪。而在市场经济和物质利益的驱动下,得了“软骨病”的领导干部容易忽视党员身份,扭曲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将权力异化为自己的囊中之物,公权私用。

2.我国长期形成的差序格局式的社会结构

一是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千千万万个小家构成了大国。当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不够时,在现实的、具体的实际利益面前,现实需求就超过了价值自觉,进而导致治家失败和家风败坏。

二是差序格局的特点以及浓厚的人情文化色彩。我国是一个讲人情面子关系、论亲疏远近的差序格局社会。每个人都有一张以“己”为中心的人脉资源网。在这个社会中,个人容易因为人情关系而破坏公开的程序和制度,这种差序格局社会易导致领导干部出现角色冲突和治家失败。

四、调适角色冲突,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思考

1.强化角色意识,自觉调适角色冲突

一是强化角色期望,明确公共角色的责任。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领导干部工作的根本宗旨。时刻牢记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是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对好干部标准的高度凝练,是领导干部工作的基本参考。

二是进行角色排序,明确角色定位。按照社会关系,领导干部复杂的“角色集”可以概括为自然人、社会人和政治人。但是作为领导干部,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公仆理论,应当将“政治人”这个角色放在首位。

三是根植角色实践,厘清公共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关系。厘清公共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关系,其实质是谨慎处理好公与私的关系,既要水乳交融,又要泾渭分明。两种角色界限明晰,家庭角色不能牵绊、依仗公共角色,要讲政治、讲原则、讲纪律,做到内心有方圆。

2.依靠文化自信堅定理想信念,始终铭记党员身份

一是建设党内政治文化,依靠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共共产党党性的文化。”领导干部要学以致悟,悟以致用,知行合一,传承并弘扬中华文化,以学益智、以学修身,融会贯通、形成觉悟,以文化自信支撑政治定力。

二是坚守共产党人价值观,始终铭记党员身份。思想是关键,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刻感悟与运用。主观上,理论对个体改造有根本的指导作用,其关键在于该理论的科学性和彻底性,因此要读懂、读透经典原著,内在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进而增强理论自信和文化自觉,坚守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始终铭记党员身份。

3.以角色冲突调适为先导,把握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着力点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良好的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我国长期形成的社会结构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虽不可完全被消除,但我们必须尽量减少其对领导干部的影响。

第一,明确角色定位,重塑家庭内外关系。良好的家庭内生态是防范家庭关系侵蚀权力的重要环节。一是感情融洽、相互支持的夫妻关系。二是既养且教、爱而不溺的亲子关系。领导干部要善于以身示范,言传身教、启发引导子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三是公私分明、有情有义的亲属关系。领导干部应树立正确的亲情观、公私观,理性处理亲属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坚守人伦亲情和党纪国法之间的界限,把情义严格限制在家庭活动范围内。

第二,细化从严治家制度,主动涵养廉洁家风。涵养家风要遵循家风建设的规律,坚持秉公用权,严防权力元素渗入家庭。一要要注重家教,发挥家规家训的治理功能。领导干部应制定符合其家风特征的家规家训,对其家庭成员及近亲成员起到行为约束、思想引导和观念矫正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家庭民主生活会,了解家庭成员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倾向,从源头上规范家庭成员的行为。二要强化亲情助廉措施,让家人当好官员的“守门员”和“监督员”。三要健全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监督制度。逐步完善严格的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完善内外结合的家风建设监督制度,着重强化领导干部家庭成员的内部监督,同时充分发挥媒体监督、社区监督、邻里监督等。四要建立领导干部家风失范问责机制。对领导干部家风败坏不仅要进行道德追诘,还要进行政治问责。

第三,依据马克思主义家庭观,积极涵养红色家风。马克思主义的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充满着阶级感情和革命情谊,是红色家风养成的基础。领导干部应带头涵养以爱党爱国、忠于理想的家国情怀为内核,以严守纪律、忠贞不渝的政治品格为基石,以律己修身、廉洁奉公的清廉本色为精髓,以从严治家、励志传承的历史责任为根本的红色家风。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公报[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 01/08/c_1120268082.htm,2017-01-18.

[3]柯华,欧阳慧.红色家风的内涵及其价值[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5,(11).

[4]林本庸.转型期领导干部的角色冲突与化解之方[J].领导科学,2016,(36).

责任编辑:马程

猜你喜欢

家风建设角色冲突从严治党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声音
领导干部家风建设与党内政治生态净化
从社会学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冲突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研究
广电媒体转型中的角色冲突及对策
探析中国共产党人的家风建设
深刻把握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