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定“微”

2020-08-10简岳源

新课程·上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微课应用

简岳源

摘 要:为了能让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应用微课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内在原因,并从教学课型、教学内容、学生三方面就如何合理应用做了详细论述,总结了微课在教学中最佳的应用有效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微课;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

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微课”是现今教学中最为热门的词语,无论在教学杂志上、学科教学各类比赛上,还是教师课程培训上都有微课的身影,不少一线教师也跟风追捧,尝试在课堂教学上应用微课,其教学效果差异较大,合理应用得当则产生连锁反应,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以及成效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应用不当,其效果微乎其微,微课则成为摆设的“花瓶”。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呢?我们从微课应用的过程中找到根源所在。

例如:一位小学教师在教学时在Word插入图片这一知识点,应用微课制作了本节课的知识点,尝试在课堂上让学生跟着微视频试做插入图片的操作,但大部分学生都不看教师所预设的微视频,而是按照书本上的操作步骤或者自行尝试操作,何解?

二、问题的分析

课后经过笔者的分析,发现原因有二。

其一:虽然插入图片是本节课的重点,但其操作方法比较简单,教材已经清晰明了地概况出步骤:(1)单击“插入”菜单;(2)单击“图片”子菜单;(3)单击要插入的图片;(4)单击“插入”按钮。图文并茂,学生只需参照书本即可学会其操作方法,难道学生还要慢慢地观看视频吗?

其二:学生是五年级的孩子,对电脑操作已有一定的基础,并且之前学生在“画图”模块中学习了“图像的移动、复制、插入”等知识点,完全可以迁移到本节课的知识学习上,所以大部分学生自行探究尝试就可以操作。

出现以上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为“微课”而应用微课。当今微课在教育领域上是“当红小生”,一些老师出于“与时俱进”的想法,或是想展示一下自己制作微课的技术,又或者一些教学先行者想建立一套“课堂微课教学模式”,以致微课在课堂上遍地开花。但微课是否值得人人赞赏呢?并非如愿。事实证明学生才是学习的主角,同时也是教学方式、手段、策略的归宿,一切为学生而服务。

三、问题解决方法的探究

(一)信息技术教学根据教学课型应用微课

信息技术课类型多样,大致有:新授课、复习课、作品制作拓展课等教学课型。教师在开发与应用信息技术微课时应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内容来选用适合的微课。并不是所有的信息技术课型都需要微课,如理论性知识及作品评析更需要教师亲自对学生讲解,师生互动交流会有更好的效果;操作性知识的新授课则更需要结合微课来进行讲解。对旧知的复习课中,学生可借助微课重复查看遗忘的某个操作,从而完全理解和掌握操作的步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课程的需要与一节课中各环节的需求应用微课。

下面笔者列举几种信息技术课型应用微课的不同需求。

1.新知识與实践相结合的新授课

新知学习主要以当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主,并以练习检测对新知的掌握,这需要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探究,此时不应对每一个操作知识点过多地使用微课,避免让学生失去探究的动力,形成对微课的依赖,扼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那么新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授课需要什么微课呢?笔者认为,在新授课上,教师依据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有梯度的问题,然后按照不同的问题制作不同的微课,让学生各自修炼。学困生对本课的教学重点还没有弄清楚,教师应引导他们选择基础知识讲授型的微课,保证其掌握好本课的内容;对于水平高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选择探究学习类的微课,以便更好地拓展。因材施“微”,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

2.综合性的复习课

需要准备大量的不同类型的微课,一节信息技术复习课一般是以专题或项目开展教学,可能要涉及之前所学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一个完整的班级学生是有差异的,接受能力不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不同。复习课的知识点要求全体学生统一过关是难以达成的,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重复指导,这就需要演示类的微课来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操作能完成但是不熟练的学生也得到进一步巩固。

3.作品制作拓展课

作品制作拓展课是构建知识、巩固知识和提高知识的课型。学生在作品制作中既是自我操作技能的提升,同时也是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主角应该是学生自己。因此,微课的应用也要按需制作,内容也不能过于全面,而应该主要针对过难的操作和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或是一些有创意的内容,开阔学生眼界,具有一定引导意义。

(二)信息技术教学根据学习内容应用微课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从教学内容来看,呈现从简单到稍微复杂的梯度知识体系,例如:广州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把内容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第一层次是“跟着做”,即提供范例,按照操作步骤体验新知,第二层次“动手做”,即模仿范例,用不同方式、方法表达不同的效果,以此内化新知,第三层次“试着做”,即脱离范例,尝试用新知创作不同的作品,以此拓展、应用新知。学习内容有层次,同样学生也有不同层次差异。作为教师顺势利导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创造学习的机遇,把知识内容按难度分为初级(跟着做)、中级(动手做)和高级(试着做)三个档次制作不同的微课。

例如:教学广州市小学信息技术第三册第二单元Scratch第16课“酷猫踢足球——重复执行控制指令”中,可以制作三档不同的微课。C档微课,以再现老师上课的例子为主,即演示对“足球”角色添加“重复执行指令,编写足球滚动的程序脚本的方法;B档微课是在C档的基础上,添加酷猫与木棉仔一起追赶足球的动画场景,多个角色一起滚动的程序脚本;A档微课则要求综合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设计出“美丽的海底世界”中鱼儿欢快游来游去的程序脚本。如图1所示。

三个不同档次的微课,适合于不同学习进度的学生学习。三档微课有三个资深老师,同时指导着三种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相应练习,有效解决了分层学习的问题。学生可根据自身的接受能力与学习进度,选择不同难度的微课学习,以此达到每个学生自我的需求,通过这样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三)信息技术教学根据学生应用微课

当今教育教学的方式不断演变,技术也随之改进我们的学习方式,微课就是目前最为热门的技术,现在不少教师提倡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应用微课,借此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我們在认同微课这种方式的可行性,但不是一概而论,正如文章开头的例子,学生不选择看微视频,而选择看书、问同学等方式解决问题,显然教师应用微课时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因素。笔者在课堂上应用微课时,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归纳了以下三点方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学习基础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讲解面向全体学生,但学生存在着差异,我们可充分发挥微课“一对一辅导”的功能,把相同知识点的讲解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差异,制作不同层次的微课。对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学习能力偏低的学生,微课制作需要加重讲解演示操作的力度,如:教学画图工具里的曲线的使用方法,画出一条曲线后需要拐弯的角度与方向,教师需要边讲解边示范操作,让学生清晰看到曲线使用的技巧。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考虑使用问答式,启发式的微课,让他们跟着教师的提示步骤,逐步摸索,从而掌握新知识。

2.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的表现形式。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方式也所有不同。当学生学习难度较大的技能操作时,经过教师的讲解后,按自己的理解尝试操作,遇到困难时再看微课提示。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不能统一强求学生在某个时段或某个知识点使用微课,因为学习不是机械的操作与模仿,而是主动建构。例如在Scratch的编程教学嵌套式语言程序,难度比较大,学生难于理解,也不知道怎样设计程序步骤。对此,老师在制作的微课中,不仅先讲解程序设计理由与推进的步骤,更重要的是在微课中适当设置问题,并提示学生暂停并进行思考与尝试。学生在微课的指引下学着调试程序,边操作边思考每一步改动对于程序的意义与作用。而且老师把尝试与调试程序的机会充分给了学生,已满足不同学习进度的学生。

3.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形成的习惯也有所不同,遇到不懂的地方,有的学生依赖于教师,有的问同伴,有的看书、搜索资料。在大班授课的课堂上,教师往往照顾不了差异不同的学生,对于一些操作性动态过程难以理解,而书本是静态的呈现。这时微课就可以填补这一缺陷。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用微课,善于从微课中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养成习惯。而教师把课程中所有的知识重点、难点、易出错点做成一系列的微课,借助网站或平台(如图2所示),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提供全方位的辅助资源,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想到微课,犹如一位教师随时陪伴他们,帮助他们扫除一切学习障碍,真正让学生乐于使用微课。

四、结论

“以学定教”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现今的微课同样也是以学定“微”,只有正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学习类型、内容、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合理地运用微课,让微课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工具,解决学习困难的锦囊,发挥其最大的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张幼芬.试论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

[2]盛晴波.积极构建“学为中心”的信息技术课堂:例谈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12).

[3]黎标.基于微课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研究[D].南昌大学,2014(5).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微课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课”的应用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有关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及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