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技术与工程领域课程教学实践的几点探索

2020-08-10陈翠萍

新课程·上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低年级教学实践技术

陈翠萍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阶段的教学,从传统的应试教育也转向了更加利于学生发展的素质教育。因此STEM教育理念,也成了现阶段小学教学的重要教育理念。科学作为一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而言,STEM教育理念的应用,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主要针对STEM中的T技术(Technology)和E工程(Engineering)进行论述。

關键词:低年级;科学;技术;工程;教学实践

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渗入“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教学内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刚刚步入校园,对于学习的态度与习惯也是从幼儿园的散漫向更加规矩的方向进行过渡。并且进入学校之后,学生从原来幼儿园教师的监督,到自己拥有一定的自由时间,这就使学生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科学》这一课程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带领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对学生加入技术与工程方面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加深入地进行科学知识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低年级科学教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几点探索。

一、低年级技术与工程领域课程教学实践的实施预想

(一)任务驱动,贴近生活

在科学学科中进行技术与工程方面的教学,最好的方式就是建立学习任务,开展教学活动。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单一的说教式教学显然没有教学活动和教学实验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课本中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学习任务,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双手,进行科学工程的构建,从而提高科学技术。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玩磁铁》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带有此题的物品,能够带到学校的可以带来学校,不能带来学校的拍摄照片发送到教师的微信中,并且可以让学生带来一些自认为可以被磁铁吸引的物品。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让学生自行展示自己带来的物品。有的学生带来了磁扣的小包,在打开包和扣上包的过程中,就是在进行科学工程的构建,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对磁铁进行初步的认识。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让学生进行实验,将磁铁慢慢靠近回形针,发现回形针向磁铁“跑”过来,并且让学生自行对发现的现象进行总结。学生进行实验和总结的过程,就是在构建一次完成的科学工程。并且通过反复的实验,学生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提升。

(二)多元思维,动手探索

学生构建完整的科学工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学生在整体的构建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的设计,材料的选取,具体的组合,整体的总结等多个模块。因此想要达到最终的目标,很有可能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实验,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会伴随着失败,并不断产生问题。因此在工程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与多角度的操作,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技术。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中《制作晴雨花》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首先让学生来了解食盐的特点,从而使学生掌握食盐返潮的技术。让学生自行进行晴雨花的设计,并且自行选择其他材料进行晴雨花的设计。在晴雨花的设计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考虑“晴雨花”的花是怎么制作的。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花朵的制作并不是重点,动手能力好的学生可以折叠成百合花、玫瑰花等形状,动手能力不好的学生可以借助丝线来进行花朵的制作。在实验过程中,受到天气的制约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看到实验的反应过程,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来帮忙“改变”天气:将晴雨花放到加湿器的旁边,或者将晴雨花放到火上烤,方便学生对时间进行观察。通过多元化的思维,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科学工程的构建。

(三)明确问题,指导过程

一个好的工程活动需要符合学生的最终学习目标。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重点,为学生明确本次科学工程搭建主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技术、工程与科学知识的融合,从而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自制指南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情境,在情境之中为学生建立问题,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科学技术来进行问题的解决。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逃离冒险岛”的情境,在学生了解游戏规则后,发现只有制作指南针才能玩这个游戏,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制作指南针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技术与工程活动也会随之开展。制作指南针的流程也会被学生设计出来。制造指南针所需的材料学生可能准备出来,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进行制作的过程中进行巡堂,随时为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低年级技术与工程领域课程教学实践的策略探索

(一)自选材料,力求创新

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教学内容立足于科学知识以及相关的重要概念,这样便为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提供了拓展机遇,以供学生将所学习的科学知识加以实践运用以及不断验证,在实践探索中深化自身的学科素养,并提升应用型技能。根据这样的教学期望,教师需关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材料使用情况,唯有充分应用与技术设计以及技术制作相关的各种材料,才能协助学生进行更好的实践探索,提高其学科素养,发展其创新思维与技能。材料是技术与工程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关键要素,教师需提供具有结构层次的典型材料来让学生进行充分应用与实践探索,而这些典型材料的类别须具有多元性,这样才能在教学引导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其充分考量不同材料的使用性能,通过合理搭配与组建来锻炼自身创新能力。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中《神奇的新材料》教学中,教师就可立足本课教学目标来为学生在技术与工程领域课程内容的探索中提供多元新型材料,以供其灵活思考与拓展运用来验证一些科学概念并深化自身的创新意识。比如,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纸杯、蜡烛、粉笔灰、打火机以及水等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经由教师指导能明确荷叶不沾水以及不粘灰的特性,并且通过具体的操作探知蜡烛黑也不沾水以及不粘灰特性。获悉这些神奇的科学事物特点之后,教师还要通过媒体课件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人类根据荷叶特点所汲取的灵感,从而创建多种新型材料,比如纳米布料、纳米玻璃涂料等,而为求更加直观,教师还可通过影像向学生展现由这些新型材料所组建出的产品类型,包括纳米布料、钢化玻璃、复合木头以及隐形飞机等材料组建过程。借此让学生所学习的科学概念与知识更为具体化与形象化,有助于加深其理解,帮助其他人就各种新型材料的不同性能来获取对科学知识的领悟。

(二)设立问题,梳理思路

低年级技术与工程领域课程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提升课堂互动性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缓解高难度科学知识带给学生的学习压力与紧张情绪,使之在愉悦的氛围中能与教师展开互动,经由教师指导与点拨来拓展思路,展开更具方向的科学探索。对此,教师可通过设立问题来帮助学生梳理在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中的探究思路,让其在相关实验设计以及产品制作中能有迹可循,从制作产品的材料方案、具体操作流程或者验证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把控,确保科学实验的严谨性来提升自身对技术与工程领域课程内容的深度理解。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科学》中的《做个小温室》教学内容时,学生立足于此项实验可进行有关技术与工程领域方面的实验装置设计,并且思考相关的流程与方案,这时教师必须通过問题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帮助其探知在技术实验中所需要把握的几项关键要素,以便保证技术实验的严谨性来提升对科学概念的了解,并发展实验创新与探究能力。根据此实验,教师可提问:“你打算用哪些材料来做小温室?”“这些材料的性能以及在温室实验中发挥的作用是什么?”“通过对材料的使用,你打算做成怎样的小温室外观?”“为了保证小温室的安全性,你想通过怎样的制作流程和方案让所设计出的温室既结实又独特呢?”等。根据这些问题,学生能从温室实验设计的材料把控、外观构成与组建以及使用性能等方面做出思考,充分考虑到制作一个温室的多元影响要素,借此拓展思路来设定更为完善的技术实验方案,提升实验严谨性,以确保最终的科学探究成果。

(三)互动探索,构建模型

低年级技术与工程领域课程教学内容最重要的便是激活学生的科学概念,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引完成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探索,以获取高强度的理解,同时将所理解的知识加以实践使用,在实验探索中验证某些科学知识以及概念,深化学科素养并提升实践创新能力。对此,教师要为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应用提供具体的途径以及指导策略,比如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彼此互动来构建有关教学概念的具体模型,而教师要在学生对模型的构建中优化指导策略,帮助学生通过模型组建、模型验证与修改以及模型评价来完全化践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具体教学要求,提升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创新与实践探索能力水平。

还是以《做个小温室》这一节课程教学为例,在本课实验探索环节中,教师将班级学生设置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组内完成实验探索。接下来第一步指导策略便是激活学生的科学概念,让其在小组内部进行模型的初步组建,这其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把握“温室的制作材料”“温室的外观与形状”“温室的作用”与“温室的实用性以及外观美学”等因素来画出设计草图,并以此来合理选用各种材料初步组建温室模型。这项过程由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互动探讨,经由意见交流选定最合理的方案来执行。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模型的验证,主要验证材料使用的合理性,以确保达到想要的温室外观,并且同时考量到温室模式的实用性以及安全性能。在小组内部通过具体操作对这些外观及性能进行验证后,成员再参考其他小组的温室模型,由此进行充分的对比以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后修改草图来删减、补充或调整材料来进行优化设计。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针对小学阶段的教学,也有了更多更加新潮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综合发展,为学生展开有效的科学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彤.小学低年级技术与工程活动开展技巧[J].湖北教育(科学课),2017(5).

[2]袁俐.技术与工程领域下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课堂实践探讨[J].教育与装备研究,35(4):81-84.

编辑 冯志强

猜你喜欢

低年级教学实践技术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