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意气风发羽林郎

2020-08-10武海燕

文史月刊 2020年7期

武海燕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这首《少年行》,以羽林郎形容少年的意气风发和建功立业的家国抱负。羽林郎何人也,引得才华横溢的盛唐诗人王维如此向往?

为国羽翼,如林之盛

羽林郎的来历,要从羽林军说起。羽林军(古称羽林骑、羽林卫等)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并且历史悠久的皇家警卫部队。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设置建章营骑,后更名为羽林骑,掌管皇家宿卫、侍从,属光禄勋。汉庭抚养阵亡将士的子孙,让羽林官教习武艺,称为“羽林孤儿”。取羽林这种星宿名来象征天子的亲军,既有利于巩固君权神授的合理性,也反映了羽林骑的精锐与可靠。

《汉书·地理志下》记载:“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羽林骑成员有不少是烈士遗孤,也选用三辅六郡良家子弟和勋贵子弟,但不允许从罪臣、罪犯、商贾等家庭选用,以防作奸犯科或以公权挟私利。良家子是指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之子女。而汉武帝时期七科谪的范围是:吏有罪、亡命、赘婿、贾人、故有市籍、父母有市籍、大父母有市籍。可见羽林出身要求之严格。而“以材力为官”,同时也说明羽林不仅出身好,还非常优秀。

汉宣帝刘询时期,以中郎将、骑都尉监羽林骑。属光禄勋,掌宿卫侍从。西汉时期,羽林骑、羽林孤儿约2千人。东汉仍属光禄勋,有羽林中郎将及羽林郎约百人,为皇帝的宿卫侍从;羽林左、右监及羽林左骑、羽林右骑,担任宿卫侍从和“出充车骑”,以上亦约2千人。东汉以羽林中郎将为主官,月俸为秩比二千石。羽林左监、右监,俸禄各六百石,分主羽林左、右骑。羽林秩比三百石。羽林职级不高,一般人的待遇大概相当于现在连长级别,羽林中郎将最高也就是现在团长级别。但由于在皇宫禁卫,有机会接触皇帝和大臣及权贵勋戚,羽林郎便成为广大青年男子羡慕的对象。

羽林是守卫宫禁和首都的精锐武装力量,在朝廷需要时也会参与对外征战,是高级军官的孵化器。西汉名将赵充国、甘延寿、上官桀等都曾为羽林,赵充国曾经追随李广利抗击匈奴,英勇善战。羽林孤儿还参与过平羌战争,立下赫赫战功。东汉末年,出身羽林郎的董卓率军入京,导致天下大乱,三国纷争。

《连环画报》1986年第1期

魏晋南北朝大体沿设羽林监,南北朝著名诗人庾信《结客少年场行》云:“今年喜夫婿,新拜羽林郎。定知刘碧玉,偷嫁汝南王。”(杜甫夸李白诗“清新庾开府”,即是说庾信)。

隋文帝杨坚创设十二卫府“禁卫九重”,没有专设羽林禁军。隋炀帝大业三年,改十二卫府为十六卫府,其中“左右羽卫”排名在前。出身晋王的杨广征辽时满怀豪情地写下《白马篇》:“白马金具装,横行辽水傍。问是谁家子,宿卫羽林郎。”

唐代“左右羽林军”是“北衙禁军”之首,屯驻于宫城以北,以保卫皇帝和皇家为主要职责,独立建制。唐高祖李渊从太原起兵,建国以后把太原嫡系部队3万人安排为宫城宿卫,叫“元从禁军”,又称“父子军”,终身世袭、子弟相补、待遇优厚。唐太宗精选勇士组成北衙七营,于玄武门置“左右屯营”。唐高宗、武则天时期,为加强皇权,北衙禁军脱离南衙十二卫建制,承担中央宿卫,同时大规模压缩府兵。唐高宗龙朔二年,改“北门(玄武门)左右屯营”为“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和左右羽林军又统称羽林亲军,设羽林大将军,为皇帝最亲信之人,地位远高于诸卫大将军。《新唐书·兵志》云:“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始取府兵越骑、步射置左右羽林军”。垂拱元年,武则天取消了以往以南衙诸卫将军检校羽林军的制度,羽林军正式升格为军政系统上独立的北衙禁军,定额兵士6000人。后来武则天又改称“左右羽林军”为“左右羽林卫”。可见唐代前期的羽林军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或许是害怕后人效仿,同时也为巩固边防,登基后的李隆基厚结羽林军,于710年发动政变诛灭韦后党羽。唐玄宗号召羽林亲军赴边塞立功,“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战功归来,受赏封爵:“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王维《少年行》)”,这些悍将劲卒、少年英雄一心戍边报国,在宫城的势力反而削弱了许多。世家子弟買通上司可以回家探亲,普通良人子弟可能一年也没有一次回家探亲的机会。为此,王维还有一首《羽林骑闺人》:“秋月临高城,城中管弦思。离人堂上愁,稚子阶前戏。”形容禁卫军不得归家探亲之离苦。唐肃宗至德二年,以追随其回到长安的禁军子弟组成左右神武军,与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总称北衙六军;为加强殿前警卫,唐肃宗还增置了殿前射生左右厢约千人,后扩编、改名为左右英武军、宝应军、殿前射生左右军、左右神威军、天威军。至此,“羽林”已成为诸多禁卫军的一种,兵微将寡,不复昔日荣光。宋元也有禁军,但没有名为“羽林”的,本文不予赘述。

明代实行“卫所制”,军籍世袭。明代的卫所极其庞大复杂,直属皇帝的称“亲军京卫”。在皇帝亲军上直“二十六卫”中,有“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和“羽林前卫”。可见明朝时的“羽林”只是诸多皇帝亲军中的一支,并无太多特权。

作为文学形象的羽林郎

羽林郎从历史人物,成为特色鲜明的文学形象,颇值得思考与玩味。可能是因为汉唐曾设羽林为皇家禁军精锐,因此羽林郎逐渐演化为皇家禁军军官的一种代称。因为至少在东汉,羽林郎就已经成为一种文学形象,而且有些叙事非常完整。这从辛延年的《羽林郎》可见一斑:“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辛延年为东汉人,而冯子都是西汉霍光的男宠仆,不是羽林郎,这首《羽林郎》分明是辛延年借古讽今。同样题材的诗作数不胜数,如明代顾璘《羽林郎》描写了一个羽林郎调戏酒家女子胡姬的故事,胡姬以“使君且莫近,况复羽林郎。自有蒲菀席,何用黄金床”婉言谢绝。明代徐熥《羽林郎》有“挥鞭过酒肆,招摇都市傍”描述其“嚣张气焰”。明代何乔新《真氏女》中有“良人词苑吏,不数羽林郎”的语句,诗中羽林郎是一种粗俗武人形象,是以贬羽林郎来讽刺“良人”,控诉封建礼教和世道人心。清代李先复《断臂烈妇行》讲了一个烈女节妇的故事,强奸未遂的杀人犯武弁张某腾“轻装宝剑羽林郎,下马斜窥颜色喜”,丑态毕现。可见羽林郎的形象已经不是当年模样。

 大唐故特进行右卫大将军兼检校右羽林军仗内供奉上柱国卞国公赠并州大都督泉君墓志铭

但羽林郎并非都是这种招摇过市、调戏民女的公子哥形象。相反,大多还是作为正面人物出现于主流文学作品中。以诗歌作品为例,两千多年来,才子们塑造了丰富多彩的羽林郎形象。在历代诗歌作品里,屡有以羽林郎为题或题材、内容的作品。或抒发少年英雄的建功之志,或寄托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也有人以羽林郎夸人,以羽林郎贬人,更有以羽林郎寄闺怨者。总的来看,羽林郎的形象通常是英雄少年、英俊倜傥,快意恩仇、活色生香。

有描述胸怀家国之志,笑傲庙堂边疆者。见于唐代,有李嶷《杂曲歌辞·少年行》:“十八羽林郎,戎衣事汉王。臂鹰金殿侧,挟弹玉舆旁。”李端《送王羽林往秦州》:“秦州贵公子,汉日羽林郎。事主来中禁,荣亲上北堂。輶车花拥路,宝剑雪生光。直扫三边靖,承恩向建章。”见于宋代,有严羽《羽林郎》:“貂帽狐裘塞北妆,黄须年少羽林郎。弯弓不怕天山雪,生缚名王入建章。”明代羽林郎虽无汉唐之盛,但仍有很多作品以羽林郎寄托报国之志。请看宋登春《少年行》:“谁家年少羽林郎,宝马金鞭从武皇。新赐腰间白羽箭,弯弓直欲射天狼。”于慎行《赠人为金吾郎》:“侠少羽林郎,承恩直建章。臂鹰驰道侧,调马御楼旁。”任淳《出塞曲》:“十八羽林郎,飞腾事朔方。青萍玄锦毂,赤兔紫丝缰。”王恭《古塞下曲》:“十二羽林郎,横弓事朔方。陈云遮塞月,杀气堕边霜。战苦阴山黑,兵残落日黄。长驱射雕手,生系左贤王。”王禹声《长安元夕》:“谁家年少羽林郎,金鞍玉勒紫丝缰。”何白《淮阳归兴》:“穷秋征马出扶桑,五夜流乌入建章。土木再烦将作匠,诏书频拜羽林郎。”谢榛《武皇巡幸歌》:“年少羽林郎,严冬较猎忙。旌旗开御道,剑戟拥长杨。飞去五花马,射来双白狼。中官传赐酒,甲胄拜君王。”少年英雄风华正貌,报效国家豪情满怀。清代没有“羽林郎”,但羽林郎形象仍“不减当年”。乾隆皇帝玄烨《过蒙古诸部》写道:“诸部贤王颙首望,随行争羡羽林郎。”吴文溥《短歌》高唱:“北走出雁门,西行渡临洮。问君何所往,饮马长城濠。旧隶羽林籍,新佐霍骠姚。长揖请论事,军门夜横刀。”多么豪情满怀!

有叙述快马游侠健儿、快意青春年华者。见于唐代张籍《少年行》:“少年从猎出长杨,禁中新拜羽林郎。独到辇前射双虎,君王手赐黄金铛。日日斗鸡都市里,赢得宝刀重刻字。百里报仇夜出城,平明还在倡楼醉。遥闻虏到平陵下,不待诏书行上马。斩得名王献桂宫,封侯起第一日中。不为六郡良家子,百战始取边城功。”韦庄《春陌二首》:“嫩烟轻染柳丝黄,句引花枝笑凭墙。马上王孙莫回首,好风偏逐羽林郎。”又见于宋代曹勋《结客少年场行之二》:“结客少年场,横行静朔方。缥姚新拜将,亲选羽林郎。百宝装犀甲,千金饰箭房。笑谈看匕首,博戏赌香囊。聚饮胡姬酒,同升射雉堂。联骑绝沙漠,分麾入范阳。陈前俘黠虏,马首拜降王。归来辞厚赏,小阁醉红妆。”王称《赠羽林翟大》:“十二羽林郎,星文映上苍。承恩当列仗,走马出长杨。夜宿平康里,春游侠客场。袖中徐匕首,万里报君王。”(平康里是风花雪月的烟花巷的代称)。见于明代,有朱诚泳《羽林郎》:“戮力收城后,承恩下紫宸。电飞骝马疾,日绚锦袍新。邃閤宵藏妓,长途昼杀人。赦书终见宥,依旧佩麒麟。”见于清代,有毛奇龄《甘州遍》:“歌肆侧,酒垆旁。调鹰牵犬归去,愁杀羽林郎。花刬帽,往往赌毬场。暗风扬。薰衣透缕,隔巷细生香。”羽林郎快意恩仇、活色生香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

有描写少年英雄江湖老,慨叹烈士暮年者。见于唐代,有李郢《赠羽林将军》:“虬须憔悴羽林郎,曾入甘泉侍武皇。雕没夜云知御苑,马随仙仗识天香。五湖归去孤舟月,六国平来两鬓霜。唯有桓伊江上笛,卧吹三弄送残阳。”杨巨源《赠邻家老将》:“白首羽林郎,丁年戍朔方。阴天瞻碛落,秋日渡辽阳。大漠寒山黑,孤城夜月黄。十年依蓐食,万里带金疮。身贱竟何诉,天高徒自伤。功成封宠将,力尽到贫乡。雀老方悲海,鹰衰却念霜。空馀孤剑在,开匣一沾裳。”再如常衮(一说卢仑)《代员将军罢战后归故里》:“独行过邑里,多病对农桑。雄剑依尘橐,兵符寄药囊。空馀麾下将,犹逐羽林郎。”见于宋代,有吴泳《羽林郎》:“汉家官兵名羽林,臂膺走马长楸阴。选填并隶光禄籍,宿卫日费司农金。遥闻虏骑前犯塞,六部良家人不耐。黄须儿战邺下次军,白袍兵劫花门寨。义军转阃无已时,就令虏得名王归。封侯起第豢醲赏,仍是汉殿前孤儿。”

有以羽林郎追思良将者。如明代陈恭尹《羽都督殉节诗》:“金方为教本坚刚,受命先朝卫五羊。生死只知城下士,姓名不惮羽林郎。血流大地终成碧,骨化飞尘久亦香。世禄几家能矢报,为君歌此问苍苍。”再如张弼《挽许将军词》:“……金符玉节羽林郎,作乐左右腾声光。龙辔鸾辂忽远属,挽戈土甲不少忘。授钺山西任都阃,恣戮腥膻诸犬羊。蒲州营前卤血紫,高山□里卤首降……”

有以羽林郎衬托战争的残酷以及对家庭的伤害:“……貔貅百万羽林郎,旌旗所指孰敢当……指麾卫军歌楚声,主将倾危血刃腥。丁督护,魂来归,少妻娇儿,涕泗涟洏。去时鞍马何人骑,肘后玉印今归谁?”(元代熊梦祥《丁都护》)

有以羽林郎劝珍惜年华励志者,如明代陈言《放歌用少白韵》:“君不见十八羽林郎,君王手赐黄金铛。日晚朝回拥宾从,片言出口生輝光。一朝负遣辞丹阙,穷巷悄然车马绝……莫向尊前惜沉醉,参差辜负东园花。”汪昌《拟结客少年场》:“侑歌金谷伎,较猎羽林郎。相期在意气,一诰千金黄……日月曾几何,朱颜变老苍。悉数平生友,各在天一方。悔不早努力,老大徒悲伤。”

有以羽林郎讽刺奸臣者。明代王世贞《将军行》:“……白面羽林郎,含咽向重泉。小女配人奴,歌舞侯家筵。田园亿千彊,各自称新阡。生为众人恨,死为众鬼怜。寄语二心臣,贻臭空万年。”

有以羽林郎寄托春思者,如元代陆友《见说》:“幽并豪侠士,新拜羽林郎。夕按秦娥曲,朝薰荀令香。折花当阁道,射柳傍宫墙。见说红城下,今年春草长。”明代李攀龙《古意》:“双双羽林郎,翩翩五色骢。挟瑟上高楼,调丝方未终。”

羽林郎,古代文学的一点亮色,一抹阳刚。时至今日,仍有作家以“羽林郎”为小说题材或重要角色。

羽林郎,永远是那个鲜衣怒马、活色生香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