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课前演讲喝彩

2020-08-10刘成

新课程·上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作用内容

刘成

摘 要:语文是一门工具,它既具有“人文性”,又具有“社会性”,它蕴含着鲜明的思想感情,蕴藏着丰富的伦理道德,能够表情达意。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与执着,这是深深困扰着广大语文老师的一个难题,而课前演讲就是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课前演讲;内容;作用

语文是一门工具,它既具有“人文性”,又具有“社会性”,它蕴含着鲜明的思想感情,蕴藏着丰富的伦理道德,能够表情达意。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调动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与执着,这是深深困扰着广大语文老师的一个难题,而课前演讲就是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方法。

一、课前演讲的目的

演讲是人们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通过观点诠释、事实阐述,从而传播信息,寻求别人的认同,是宣傳的重要方式,也是演讲者展示自我人格魅力、推销自我才华的方式。对学生而言,演讲实质就是表达观点、陈述事实、“放飞”魅力,老师把课前三分钟这一特定时间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这一平台展现自我,既满足了自尊心,又契合其自由表达的欲望。

(一)培养学生的语感,训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种口头表达,学生思维高速运转,自然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充分彰显。“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闪光点,这正是他的人生精彩之处。通过演讲这种方式,使他的闪光点放大,让他的个性得以展示,对于他个人来说莫过于最大的奖励。

(三)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通过“唤醒一批、激励一批、鼓舞一批”,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自然高涨,学习语文自然化被动为积极主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培养自己的审美情操,进而达到增长知识、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的目的。

(四)拓宽学生知识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种方法使语文课堂空间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从而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二、课前演讲的方法

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现状,演讲中限制太多、约束太多,学生思维难以放开。但必须做一些方向性、规格性的指导,要让每一个演讲者知道你上台的目的、你想表达什么。其他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策划、主动思考、积极展示。

(一)学生可以把自己满意的文章和大家分享,也可以诵读别人的好文章,融入自己的理解。

(二)教师规定演讲话题,学生根据话题展开,自己准备演讲内容。

(三)内容不限,学生自定,大到国际时事,小到身边琐事,让学生自己确定话题,准备演讲内容。

(四)给予学生一定素材,学生可以阅读一些与素材有关或者相似的文章。

(五)讲故事,可以与“听众”互动。这样,学生就需认真思考,做好预设,思维自然能得到发散,促使学生从方方面面寻找素材,乐此不疲地阅读大千世界。

三、课前三分钟演讲成效显著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话能力

说话训练能够打开学生心扉,开启学生思想大门,能够唤起学生表达欲望。每次演讲,演讲者、听众都是活动参与者,都是主角,听者为了能够做出正确评价,甚至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让人接受的建议,必须全神贯注地听,领会演讲主题,包括语言表达是否生动、自然、流畅。另外,课堂上的互动,听众的点评,方向不同,见解不同。长期训练,对学生听说能力、辨别思维能力、人格完善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课前三分钟演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说话能力。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讲需脱稿,学生自然需要反复朗读直至背熟,在此基础上还要能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发音准确清晰,能够根据内容、情节变化语速、语调、语气等,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在演讲中做到以情动人。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与内容当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正是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在演讲内容确定后为了能够完美地展现自我,展示自己的综合能力,会从多方面思考,着手准备。大量的阅读补充是必不可少的,融入自己的理解是必须的。因每次演讲内容不同,有他们熟悉的、关心的、亲身经历的,也有的演讲内容或许他们从未涉猎过,他们可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来准备演讲稿,更多的是从网络、书籍、亲友帮助中搜集信息和资料,以期展示自己的最佳风采。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写的能力

课前演讲首先要学会从话题中获取关键信息,从而确定演讲中心,再围绕演讲中心搜集、筛选、组织材料,这些都是写作的必要程序。在此基础上,学生往往还要费尽心思寻求能够博人眼球的题目,读者看了忍不住想继续看下去的“豹头”,还有读者看了久久不能忘怀的“凤尾”!初步成文后还要经历“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打磨,这样写作能力自然会提升。

课前三分钟演讲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思维能力进行了系列的训练,使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能落落大方地表述观点而不失条理,能搜集资料、整合资料,能厚积薄发,自然行文。当然任何训练方法不能忽视学生“主人”的作用,一切方法最终要学生主动参与、广泛参与、深度参与才能见效。

参考文献:

[1]刘永康.语文教学探索索引[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2]叶圣陶.说话训练[M]//叶圣陶文集(3).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作用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