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化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的行动研究

2020-08-10项明霞

新课程·上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行动研究小学数学

项明霞

摘 要:有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对小学生来说具有很重要的启蒙意义。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探索问题。还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最好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问题化学习;小学数学;课堂实施;行动研究

在当前新课改全面推进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提升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趣味性与针对性更强的措施进行知识教学,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有效增强,从而将其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使其更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学习中,使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培养小学生问题化学习的价值

小学是学生成長和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生在其中形成的一定的问题意识有许多积极的价值。首先,学生可以增强思考的能力。问题意识的形成与思维密切相关,只有积极的思维才能通过测试和提问产生问题。因此,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自然会得到锻炼。其次,学生应该有高度的质疑精神。在学习过程中,提问精神是学生发现问题的基础。通过问题意识的培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提问精神。最后,它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动力。新时期数学教学只有不断展开创新,才能获得长远发展的动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应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呈现出新的面貌。

二、数学问题化学习的教学作用与原则

(一)教学作用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特别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学习问题情境具有显著的教学效果,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对此形成有效的理解。第一,它可以使数学知识的表达更加具体。小学数学虽然知识的难度不高,但由于学生缺乏数学积累,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容易有困难。通过问题情境更直接地展示数学知识,学生能更容易地理解数学。第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问题情境通常是开放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深入探究情境,使学生实现问题意识的不断提高。第三,它能使课堂充满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问题情境开展数学教学,打破以往黑板式课堂,使学生有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

(二)教学原则

通过数学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培养,需要遵循几点基本原则。首先,问题情境的创设需要符合生活实际。学生的认知还较为肤浅,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应以生活实际为主,这样能让学生迅速进入其中。其次,要合理融入数学知识。不论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是利用问题情境教学,都是以数学课堂为载体开展的教学活动,所以数学问题情境要融入课本中的具体知识。最后,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具有开放性,不能设置过多的限制,要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维空间。

三、问题化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的行动研究

(一)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兴趣是从内而生的一种力量,是学生学习的最强动力,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教学,借助兴趣的作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有助于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逐步建立问题意识。例如,笔者在课下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图形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笔者进行了细致的讲述,为了使学生建立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空间概念,笔者组织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进行近距离的观察与接触,让学生感受各种四边形的不同与联系。在教学时,笔者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平行四边形与梯形?学生仔细回想后,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指示牌、书包、桥墩、塔等,总结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建立空间概念,为接下来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这样,笔者通过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

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非常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是学生敢于提问的基础。有了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学生的心里就有了安全感,学生就会放下心中原有的顾虑,自由发挥,把心里的问题大胆提出来。这也要求教师应改变思想,教师应该和学生平等相处,不可以以“高者”自居,要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和学生一起参与问题的讨论,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此外,还要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讨论。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从正面给予提示,不要直接给出答案,最好是要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解出答案。保护每一位学生的自尊心,让课堂气氛一直轻松、活跃,这样持续下去,学生就会“敢想、敢问”。

(三)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

“新课改”明确规定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将自身放在引导辅助的地位,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引导式教学,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带入学生的视角进行知识教学,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设计,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才可以有效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将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好奇心充分激发出来,极大程度地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及问题意识,使他们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学习中,并敢于提出看法与见解。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鼓励和表扬学生质疑问难的行为,使学生更为积极地进行问题探究,从而使他们的问题意识得到有效提升,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四)指导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以合作教学的模式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力量共同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不仅能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理解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笔者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三位数的算理,特为学生创建这样一个情境,首先借助多媒体播放北京标志性景点的视频,然后笔者提出,王叔叔和李叔叔一家暑假都去了首都北京游玩,他们乘车所用的时间都是12个小时,但王叔叔一家是乘坐平均78千米/时的旅游大巴去的,而李叔叔一家是乘坐平均145千米/时的火车去的。根据这个情境,笔者提出问题:李叔叔和王叔叔是从同一个城市去的吗?你能算出王叔叔和李叔叔所居住的城市到北京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吗?学生结合具体的时间和速度就能得出正确的算式。在学生得出算式之后,笔者为学生具体解释计算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就能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五)正视学生的课堂提问,并给予中肯和正确的评价

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去接受新事物,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他人,也就是家长和教师的看法和评价都是报以认真的态度接受的,这当然也是他们通过别人对自身的看法认识自己和完善自己的过程。因此,学生如果不能在课堂提问环节得到教师的重视以及正确的评价,将会重击他们脆弱的自尊心,更有甚者可能会落下自卑的隐患。所以,教师需要正视学生的课堂提问环节,并且给予正确、客观的评价,赞赏学生的提问行为。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程“年、月、日”的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以下问题情境:“小刚今年9岁了,可是为什么他的爸爸只过了3个生日?”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本身都还是抱有比较单纯的看法,这么一听教师的问题,大多数都表示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自己的疑问:“老师,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他的爸爸难道只有3岁吗?”“老师一定在和我们开玩笑!”虽然在教师看来,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好笑,甚至已经超出了本堂课的教学范围,但是教师还是需要正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进行思考,不能忽视或者直接否定学生的提问。教师需要做的是肯定并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提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意识,有效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提升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新课标也强调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没有问题的数学课堂显然是不成功的,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学生才会思考,才能够找到解题的方法。有了问题不一定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就一定不会有创造。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凤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167-168.

[2]梁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7(47):127.

[3]钟先云.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J].江西教育,2017(33):62-63.

[4]张彩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6):41.

[5]贾袁君.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7(32):70.

[6]高尚文.善用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探讨[J].学周刊,2017(32):26.

[7]张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5(20):73.

[8]高静.浅谈数学问题意識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20):74.

编辑 王彦清

猜你喜欢

行动研究小学数学
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行动研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创新研究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