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思辨型理念,培养学生思辨力

2020-08-10葛敏芳

新课程·上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课堂模式小学数学

葛敏芳

摘 要: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如果说数学是思维的体现,是聚焦思辨的沃土,那么数学课堂就是培养小学生思辨能力、启迪学生智慧的主阵地。思辨的数学课堂必须是“身临其境”的课堂,让学生融入所学的数学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对部分数学课堂模式展开分析和思考,然后尝试总结规律,最终结合实践提出认知观点,努力构建一种指向学生思辨力成长的数学课堂模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辨力;课堂模式

一、新样态数学课堂模式例举

1.“三主、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三主、六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训练为主线”,以教师预定的导学案为指导,以学生主动自觉学习为核心,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提升技能。六环节为定标、自学、合作、展示、训练和总结。

在这几个环节中,自学是前提,合作、展示、训练是重点,学生是否能充分自学,直接决定其他环节及一节课的学习效率。

2. “五精五環”课堂教学模式

“五精”课堂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做到目标精确、素材精选、内容精讲、练习精练、拓展精当。围绕着“五精”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通过上研讨课、论坛活动、撰写教学反思、外出培训等,探索出“五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设置为“课前预习—检查指导—深入探讨—巩固练习—适度拓展”五个环节。其中深入探讨环节是一节课教学的重点环节,一节课教学的重心。在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一个中心问题,层层深入。在学习方式上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为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自由地表达、质疑、探索、讨论。

3. “五成”课堂教学模式

“五成”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集数学学科特点及教学特质于一体的课堂教学形态,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及关键能力相呼应。主要是指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做到导引成趣、探析成思、交流成真、检测成效、展示成果。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基于“真实思维展开”的探究与思辨性学习,是充分展开知识生成的过程,是方法发现的过程、思想凝练的过程。为使“知识理解”与“探究发现”内在一致,在探析成思环节的安排中,教师要让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思路可循,有思考发生,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小组分工、集体合作等多种不同的形式进行。

不难看出,笔者列举的以上三种新样态数学生本课堂的教学最终归宿都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在这里能力发展和知识获取是并重的,甚至是超越的,是终极的目的。为此,笔者认为,凸显学生学习主体的数学课堂,要将学生的“学”作为一节课设计的出发点,将学生思辨力的成长作为一节课设计的归宿。

二、思辨型数学课堂理念内涵

新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实现学生的发展,所以必须将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发展作为一节数学课的设计核心。这就是“思辨型数学”生本课堂产生的缘由和背景。

那么,什么是思辨型数学?思辨型数学的关注核心是什么?

先从“思辨”这个词说起。思辨,就是思考辨析能力,具体来讲就是人的认识、分析、推理、判断和辨别等方面的能力。而思辨型数学就是以促进学生的思辨力发展为核心的数学,它是新课程理念中“以生为本”思想的课堂教学延伸和实践,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一次课堂探索。思辨型数学的特点是“以问促思、以思定教、以思促学、边学便思”。一节数学课要解决的问题,源自学生思辨上的最近发展区;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取决于学生的思辨力得到了怎样的训练。在这种理念和模式下进行的数学生本课堂,过程是不拘的,目的却是恒定的,那就是:学生通过一节数学课的学习,充分地开发了自己的独立思维,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三、思辨型数学课堂的实践

一切从问题中来,一切回到能力里去。“思辨型数学生本课堂”的具体运作模式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激思、引思、拓思、辩思和反思。下面笔者将以“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教学为实例,具体阐述思辨型数学生本课堂的运作模式。

1.激思

在学生预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联系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推导过程和方法,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这是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思辨力被激活,记录下许多自己的见解和没搞明白的问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2.引思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笔者拿出一个长方体,直接问学生谁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孩子通过预习知道了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乘宽乘高,当你追问为什么时,许多学生还是说不清楚,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就得到它的体积。所以教学时呈现了下图的长方体,要求学生看图数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算出摆这个长方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说出长方体的体积。

接着引导学生“用若干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出不同的长方体”并记录相关数据。这样通过一个一个地摆出一排,一排一排地摆出一层,一层一层地摆出一个长方体,亲身经历用单位体积构建长方体的过程,充分感知摆出的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使其获得对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初步体验。

3.辩思

“思辨型数学”生本课堂鼓励学生质疑,质疑教本,质疑标准,质疑权威,质疑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的一个小插曲:当我们归纳出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一个孩子冒出一句:也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这是下节课要学习的知识),这时,马上出现一些反对的声音,少部分学生皱着眉头在思考。我站在一旁没有说话,一场激烈的辩论赛开始了,数分钟后,一张张争得面红耳赤的小脸露出了笑容,统一了想法,表示没有异议。我的心里美滋滋的,这样的一场辩论赛,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去思考和认识问题,最终获得非常不错的学习体验和收获。

4.反思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让学生反思回顾,反过来思考一下自己今天的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孔子所云“学而不思则罔”正是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通过不停地思辨来总结经验,察检不足,及时调整,使得学习认识更上一层楼。当笔者让学生在纸上写出一条自己今天的学习行动不足和写出一条学习品质优点时,很多同学都拿着笔紧皱着眉头陷入了对这节课的回顾中,这个时候学生的思辨训练再次得到升级,它不仅能让学生的思辨围绕着文本和课堂高速运转,更难能可贵的是它能让学生回顾反思自己的学习表现,在“思辨力”的发展上得到一次很好的训练,帮助学生站在一个超越自我的高度重新建构自己的数学学习。

5.拓思

拓思是一节课的升华弘扬阶段,学生在思考辨析中经常犯的一种错误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课后留了这样一道思考题:用一个长32厘米,宽和高都是25厘米的长方体纸箱,装棱长5厘米的正方体木块,最多能装多少个?(纸箱的厚度忽略不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虽已经下课,可孩子们依然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课间就有孩子主动找我交流想法。教师应该注意拓宽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学会联系,学会推断,学会由此及彼。这就需要老师能够巧妙地引导学生,拓宽他们的认识、思考和辨析的视野宽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思辨力的进一步发展。

四、思辨型数学课堂探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发展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笔者的这节课里,通过一个一个的问题引导和激思设计,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正是因为思辨能力的发展,所以,这节课下来学生對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了,学数学绝不能停留在背公式上,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考的习惯

显而易见,学生开始慢慢喜欢上了这种富有挑战意义的思辨型课堂,他们甚至将这种独立思考、创造性思考的习惯带入了学习中。

3.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思辨中进一步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逐步养成善于思考、勤于实践的学习品质,这才是这节课最大的收获。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这不是我们做数学老师最希望看到的吗?

参考文献:

[1]叶萍.生本教育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J].现代教育论丛,2011(3):76-78.

[2]周小英.打造思辨合一的高效数学课堂[J].知识窗教师版,2016(8).

编辑 王彦清

猜你喜欢

课堂模式小学数学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技巧
高三数学“先考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宽与活小学教育阶段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