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调查及积极心理干预效果研究

2020-08-09伍园园李丹马梦玲龚妮

中外医疗 2020年15期
关键词:病耻感心理干预效果

伍园园 李丹 马梦玲 龚妮

[摘要] 目的 探究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调查及积极心理干预效果研究。方法 方便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69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病耻感调查,将其中40例处于中重度病耻感水平的结肠造口患者分为干预组(积极心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探讨积极心理干预方法干预效果。结果 研究对象在总有效率上进行对比,干预组(95.00%)显著比对照组(70.00%)高(χ2=4.329,P<0.05),干预组干预2周、4周后的修正版社会影响量表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低(t=4.100、5.364,P<0.05),而在OAI-20上,干预组干预2周、4周后显著比对照组高(t=6.290、4.012,P<0.05)。结论 将积极心理干预应用于存在病耻感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后,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构建正确的身心健康模式。

[关键词] 病耻感;永久性結肠造口;心理干预;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tigma of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colostomy and the effect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 from January 2018 to December 2019, 169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colostomy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 of the Thir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 for stigma. Forty patients with moderate or severe colostomy were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s. There were 20 cases in each group (posi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The grouping method was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and the effect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thods was discussed. Results The study subjects were compared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The intervention group (95.0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0.00%) (χ2=4.329, P<0.05). The intervention group's revised social impact scale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2 and 4 weeks of intervention (t=4.100, 5.364, P<0.05), but on OAI-20,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2 and 4 weeks of intervention (t=6.290, 4.012, P<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to patients with permanent colostomy who have a sense of stigma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ient's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help patients build the correct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model.

[Key words] Stigma; Permanent colostomy;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Effect

结肠造口术是外科手术最常施行的术式之一,在世界各地都得到广泛应用[1]。结肠造口是由于治疗的需要将近端固定于腹壁外,粪便由此排出体外又称为“人工肛门”。由于肠造口改变了患者原有的排泄方式,将粪便的正常出口由隐蔽的会阴移到腹壁,使患者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一些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而下降,对患者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2-3]。腹腔镜下直肠癌术后,患者生存期可有效延长,5年内生存率较高,但是术后永久结肠造口护理及患者自我管理较为棘手,若不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支持,极有可能导致留下排泄隐患,必须根据患者情况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4]。术后永久结肠造口患者可出现生理和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单纯生理护理不能满足患者,患者负性情绪等问题无法解决,因此需根据患者情况采取个体化针对性护理[5-6]。该研究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69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病耻感调查,采取积极心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均经过患者知情同意,方便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169例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进行病耻感调查,将其中40例处于中重度病耻感水平的结肠造口患者分为干预组(积极心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2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研究对象均为该院所收治,研究对象基线资料存在可比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纳入标准:①均行直结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术;②无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受损;③依从性较好者。

排除标准:①研究者判断生存期<6 个月或其他原因不能完成该研究者;②合并重要器官功能衰竭的慢性病者;③具有精神意识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1.2.1  结肠造口患者病耻感水平调查  对169例研究对象患者进行病耻感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病耻感水平、社会心理适应水平。评估工具有修正版社会影响量表、造口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①社会影响量表包括24个条目,分为4个分量表(社会排斥、经济歧视、内在羞耻感、社会隔离)。量表总分是4个分量表分数之和,总分96分,得分越高,说明感知到的羞耻感越高[7]。②中文版造口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OAI-20):问卷共20个条目,包括正、负性情绪和社会生活适应3个维度,得分越高表示患者适應水平越高,总分80分[8]。

1.2.2  护理方法  经过病耻感调查后,处于中重度病耻感水平(>60分)的结肠造口患者共有40例,对其进行护理干预。其中干预组参加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学习,积极心理学的教材参考《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训练》等著作,每周1次2个学时,共24个学时,持续12周。对照组在相同时间段不学习该内容。干预组在学习时,主要通过主题活动、讨论、学习等方式展开,团体活动围绕“结肠造口”为主题展开,针对实验和视频资料展开讨论,讲授内容为积极心理学的常识和相关实验。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效果[9],显效:能正确面对现实,对治疗和护理采取积极配合的态度,正确对待人生,适应社会,生活自理。有效:情绪稳定,愿意配合治疗和护理,但对今后的生活有顾虑,生活基本自理。无效:意志消沉,顾虑重重,对治疗或前途缺乏信心,自理能力差。

②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周、干预4周后采用修正版社会影响量表、OAI-20评估患者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

研究对象在总有效率上进行对比,干预组(95.00%)显著比对照组(70.00%)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5),见表2。

2.2  修正版社会影响量表、OAI-20评分

研究对象干预前的修正版社会影响量表、OAI-2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2周、4周后的修正版社会影响量表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OAI-20上,干预组干预2周、4周后显著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结肠癌是临床常见恶性疾病,临床在治疗时主要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并通过结肠造口的方式,达到提升患者生存几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但患者由于受到结肠癌造口的影响,其生活方式发生变化,容易使得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情绪,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和今后的生活[10-11]。

结肠造口给许多患者带来了不便和精神痛苦,但它确实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一个良好的造口不仅取决于手术本身,也与术前医患沟通、教育和术后长期康复密切相关[12-13]。因此,肠造口治疗将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涉及身体的改善,心理康复和社会认知的漫长过程,而对于结肠造口患者的关系更是一个社会性的漫长性的过程[14]。护理心理学正是心理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它在研究疾病的病因、病理、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张菊等学者[15]发表观点称:选取114例行Miles手术做永久性结肠造口有配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观察组在围术期提供患配偶与患者进行同期心理干预,对照组只对造口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干预效果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可达91.23%(P<0.05)。该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对象在干预总有效率上进行对比,干预组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达95.00%,与张菊等[15]学者观点相符,该研究还发现,干预组干预2周、4周后的修正版社会影响量表评分均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在OAI-20上,干预组干预2周、4周后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分析原因:心理状态对人体的一切机能活动起着支配和调节作用,心理所反应的精神状态对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核心在于满足个体的积极体验感,激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对待未来持乐观和希望的态度。将积极心理学理论应用于中重度病耻感水平的结肠造口患者,通过组织积极体验感活动,并制定一些易于满足的小目标,以满足患者的积极体验感,并组织参加具有积极、正面心理建设作用的活动,帮助患者建立对未来生活的信心,从而提高其心理品质,更利于改善患者的症状。积极心理干预可消除患者及家属对造口的不良心态,有效提高患者对肠造口术的正确理解度,增强他们的治愈信心,减少患者忧虑。

综上所述,对存在病耻感的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采取积极心理干预后,可显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帮助患者构建正确的身心健康模式。

[参考文献]

[1]  胡兵,扬振德,邓鹏,等.老年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存质量、心理精神调查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7,14(4):164-168.

[2]  徐丽,胡霞,王晓俊,等.146例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家属心理需求调查[J].护理学报,2016,23(23):71-72.

[3]  潘莉,操静,周小玲,等.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后患者早期社会心理适应能力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4):23-24.

[4]  熊欢,张翀旎,宋玉洁,等.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心理弹性、认知情绪调节与伤残接受度的关系研究[J].护理研究,2018, 32(14):2246-2249.

[5]  林琼,赖雯娟,林御贤,等.接纳与承诺疗法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9,34(16):1509-1511.

[6]  夏婷婷,王淑云,杨富国,等.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造口相关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11):1480-1484.

[7]  段晓侠,王艳秋,陈冬梅,等.以奥马哈系统为框架的延续护理在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4):531-536.

[8]  张双,张志茹,潘翠柳,等.ADOPT护理模式对結肠造口患者护理知识和适应水平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26):3244-3246.

[9]  陈红莲.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结肠造口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8):86-88.

[10]  史莉娜,马玉芬,王光健,等.同伴教育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及社会心理适应状况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24):66-71.

[11]  袁玉艳,王淑云,黄霞,等.永久性肠造口患者伤残接受度、心理一致感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6,23(8):1-5.

[12]  王裕玲,顾巧丽,袁吕荣,等.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15):1681-1685.

[13]  Jones  Kelli,Turner  Bradley,Brandao Joao, et al.Pilot Study: Colostomy and Urine Collection Protocol for Investigating Potential Inciting Causes of Hen Diuresis Syndrome[J].Avian Diseases,2015,59(2):227-234.

[14]  Salvadalena  Ginger,Hendren  Samantha,McKenna Linda, et al.WOCN Society and ASCRS Position Statement on Preoperative Stoma Site Marking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Colostomy or Ileostomy Surgery[J].Journal of wound, ostomy, and continence nursing,2015,42(3):249-252.

[15]  张菊,刘春蓉,税方,等.个性化干预对高龄直肠癌Miles术后结肠造口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7,23(7):54-59.

(收稿日期:2020-02-22)

猜你喜欢

病耻感心理干预效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素养与病耻感的相关性分析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探讨
强制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病耻感及相关因素研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人性化心理干预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