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校联动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开设与实施研究

2020-08-09宋秀花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家校联动校本课程传统文化

宋秀花

摘 要:结合传统文化不断消失的现状,通过开设传统文化系列课程,能够解决传统文化的传承,并能够明确传统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因此可以采用家校联动的方式对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家校联动的方式,对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设和实施有很大作用。学校管理人员要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家校合作共育的有序进行,提高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

关键词: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家校联动

现阶段,传统文化在逐渐消失,人类文化也将因为文化的多样性向单一性发展而失去活力,传统文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要想保持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就必须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教育途径来解决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校本课程,由于课程的自主、灵活和地方性,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因此,可以将家校联动作为手段,做好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开设与实施,可以有效传承传统文化,还能丰富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基于家校联动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设意义

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依靠教育的途径只是其一,因为学校的教育可以通过校本课程,培养下一代拥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可以从源头上培养真正的中华民族的传人,因此利用校本课程传承传统文化,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媒介,应该充分利用,挖掘其价值和功能。由于传统文化具有地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随着现代社会化的加快,必须打破原先封闭的地域特性,使其内涵的范围扩大,进而趋向多元、开放、交流、融通。而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系统、细致、长期的工作,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与精力,才能有所收获。在教育工作的开展中,不仅需要学校的参与,还需要家庭的参与,这样才能保障教育工作的完整性与时效性。由此可见,基于家校联动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设,不仅能提升家校关系,有效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还能更进一步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

二、基于家校联动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研究

(一)课程实施途径

家校联动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实施中,要确保师生家长充分参与课程,学校各职能部门也得积极配合、协同推进,这样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例如,学校教导处可以负责课程框架的设计和课程开设及评价工作;教研室可以做好校本课程教材研发和校本教材培训,还可以组织各种教研活动;家长和学生全程参与课程的实施;班主任主要负责班级方面的课程开展。彼此之间通过多元化交流方式,满足每一位教师与家长的需求,调动积极性,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要鼓励广大家长踊跃参与,定期浏览相关信息与内容,随时发表自身的看法与观点,提出自身的意见与建议,为家校联动培养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课程实施方法

笔者认为传统文化课程之实施,其方法途径较多,以下方法可供借鉴。

1.专题教育法

通过邀请学生及其家长参与主题班会,进行有效的专题教育,其中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知识的竞赛表演等来活跃课堂气氛。

2.情景模拟法

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表现的欲望强,因此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表演。这样学生是学习者,又是表演者,能够调动积极性。

3.实地考察法

可以组织学生运用实地考察的方法有效提高课程质量。比如,在学习一些地域性的文化时,学校可以让家长、学生共同组织活动,了解传统文化的程序,增强传统文化意识。

(三)课程实施策略

1.面向全体学生

课程开设中只有面向全体学生和兼顾个体,并充分发挥表现突出、组织力强的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确保学生全部参与课程,让他们获得实实在在的切身体验,才能有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形成,才能发展好每一个学生。

2.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适宜

在确定课程内容的时候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平时的养成教育为基本点,并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各种常识,确定传统文化课程的教育范围。

3.课程的实施过程要严肃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严肃,注重仪式培养和体验教育。比如,一些毕业生的课程中,班主任、家长可以共同参与,采用正式的传统仪式,进一步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通过各种活动让他们充分感受和体验。

4.课程要面向社会

学校的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好公民。因此,传统文化课程虽然是在校内实施的,却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性,因此可以挖掘一些课外资源进行教学。比如清明節扫墓的活动。

5.课程的开发家长必须参与

因为课程采用家校联动的方式,所以师生和家长的积极参与显得至关重要,因为他们都是课程的参与者、体验者。

三、校本课程的评价

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良好的体验,传统的习俗也得到了传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强化。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的课程,使得家长对学校的认同度增加;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也有所改善。同时,学校的内涵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家校联动是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能够促使家长与教师积极踊跃参与,加强了家校之间的顺利有效沟通。通过定期的互动交流,可以有效弥补学校传统文化教学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因此,今后就可以加强家校之间的互动进行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实施,促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怡.基于苏州传统文化的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艺术科技,2019,32(1):256.

[2]易闰琳,易夔.家校合作下校本课程实施的形式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2).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家庭教育专项课题《基于家校联动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X134)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家校联动校本课程传统文化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