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自然 关注生命
——浅谈农村幼儿园饲养活动的开展

2020-08-07张贤青

好家长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鸭子经验动物

文 张贤青

幼儿与动物有着天然的近乎灵性的亲近,他们对动物世界的理解、对动物朋友的爱心是与生俱来的。农村幼儿园开展贴近自然的生态饲养活动,能让幼儿与动物近距离地接触,了解动物的生长变化,感受自己的行为与动物生长之间的关系,从而感受生命,了解生命,关爱生命。

一、巧用空间,创设生态乐园

农村幼儿园有着得天独厚的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些自然资源中隐藏着无数的教育契机。我们应顺应幼儿的天性,将大自然“搬”进幼儿园,营造自然生态乐园,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和幼儿一起对幼儿园进行整体规划,将幼儿园户外场地分为十大功能区,每个区域种有不同的植物。

丰富的植物引来了各种各样的鸟类和昆虫,为了便于幼儿与动物近距离接触,我们在树枝上放置喂鸟器,以吸引更多的鸟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放置石头、木桩,引来蜗牛、蛞蝓等;把沙水区的池塘分为两个区域,分别种植水生植物,养殖水生动物;将小树林中的泥地改造成一个40 平方米的“大鸟笼”,饲养鸡、鸽子、珍珠鸡;在种植园边圈出养殖家禽专区,用自己种植的蔬菜喂养动物,用动物粪便为菜园施肥……自然生态乐园由此诞生,为幼儿参与饲养活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二、整理资源,制定饲养计划

幼儿园的动物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和幼儿通过寻找、调查,梳理归纳了幼儿园及周边的六十多种动物资源。在此基础上,我们从安全性、教育性、生活性、代表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出发,筛选出三十多种适合幼儿饲养的动物。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动物的生长需要,我们将饲养活动和幼儿园课程结合起来,制定了幼儿园的饲养计划。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适合饲养体积较大、模样可爱、只需要简单照料的小动物,如小鸡、乌龟等;中班幼儿适合饲养体积较小,需要一定饲养经验的动物,如鹦鹉、蜗牛等;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及饲养经验,因此,适合饲养一些变化较大的动物,如蚕、蝌蚪等。其次,不同的时间适合饲养的动物也不同,春季适合饲养鸡、鹅、蜗牛等,秋季适合饲养螺蛳、河蚌、螃蟹等,鸟类适合全年饲养。从关爱动物生命的角度出发,那些适合短期饲养的昆虫、水生动物、蚕、蝌蚪等,饲养活动结束后需要将它们放回大自然;而家禽、家畜和一些鸟类则可以长期饲养。

三、追随幼儿,开展饲养活动

(一)实行分层饲养

1.班级饲养

以班级为单位的饲养活动是教师与幼儿共同商议而开展的。班级饲养有利于幼儿全程观察与对比观察。幼儿可以利用工具深入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长变化,并丰富他们喂食、打扫、换水、制作棚舍等饲养经验。

将班级的饲养活动与课程相融合,可以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饲养经验。班级可以通过制作海报、饲养笔记、幼儿绘画的形式呈现饲养故事,再与其他班的幼儿和家长进行交流。同时,班级饲养的动物可以相互交换,饲养笔记可以用于展示、交流,让幼儿进行资源共享。

2.公共饲养

公共饲养区域里有鸟笼、小池塘。全园幼儿轮流投放食物,照顾动物,幼儿可以随时观察这些动物,利用它们开展活动。我们引导幼儿为这些动物制作《动物档案》,档案中包含动物的名字、来源、入园时间、体重、外貌特征、生活习性及饲养过程中的趣事等。幼儿虽是轮流照顾动物,但在照顾的同时,会将投放的食物、照顾动物的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档案中,实现公共区域饲养经验的共享。

某些区域的动物所需食物较多,饲养的工作量较大,我们采用轮流饲养的方式可以减轻幼儿的饲养负担。除了幼儿园购买的食物外,幼儿也会为动物寻找、制作食物,如野草、蔬菜等,他们还在种植活动中考虑为动物准备喜欢的食物。

(二)制定饲养制度

制定饲养制度是顺利开展饲养活动的保证。制定饲养制度首先是出于饲养活动的需要,包括饲养环境的要求、食物的准备、观察的时间和周期、值日生的安排等;其次是关爱动物的需要;最后是保护自己的需要。

(三)做好饲养记录

在饲养活动中幼儿会有很多记录行为,包括对动物外形和行为的观察结果、喂养情况以及动物的生长情况等;记录的方式有绘画、图文、表格、拍摄等。小班幼儿的记录方式有拍摄照片、简单的绘画、录音及教师提炼的图文等;中、大班让幼儿自主记录,一开始幼儿记录的目的性不强,方法也较单一,只是把动物的外貌特征、饲养过程用绘画、图文、符号等方式记录下来。随着陪伴动物的时间日益增长,幼儿关注的兴趣点逐渐聚焦,教师可以用图表、符号等形式引导幼儿做好饲养记录。

(四)关注饲养劳动

饲养活动包括给动物喂食、喂水,制作动物居住的棚舍,清扫动物的棚舍,为动物制作饲料,帮助动物保持清洁、卫生和健康等,这些为幼儿提供了充足的劳动机会。在实践过程中,幼儿不仅总结了饲养经验,掌握了有关动物饲养的方法和劳动技能,还激发了他们的劳动意识,培养了他们的劳动品质。我们在保证活动安全性及适宜性的前提下,鼓励幼儿自主饲养,让他们体会劳动的快乐。中(二)班饲养了小鸭子,幼儿们为了不让小鸭子受潮着凉,尝试为小鸭子擦干茸毛,带小鸭子晒太阳,用稻草、沙土、干草等为小鸭子铺地板,每天为它们打扫“房间”,保持干燥。小鸭子渐渐长大了,幼儿们为它寻找居住的 “房子”,为防止黄鼠狼来偷袭小鸭子,幼儿们与门卫爷爷一起建造鸭棚,还为小鸭子建造嬉戏玩耍的“游泳池”……幼儿在陪伴动物成长的过程中,萌生出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深深地感受到自己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

(五)家园携手饲养

饲养活动离不开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我们将关注动物、关注生命、引导幼儿观察、鼓励幼儿开展饲养劳动等理念传播给家长,以此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家长们成为饲养顾问,参与饲养品种的决策,交流饲养经验……

我们还将饲养活动延伸到家庭中,有些家庭与班级同步饲养,这样方便家庭之间对比观察、交流饲养经验。如家庭中饲养蚕的幼儿建议睡前要给蚕投放大量桑叶,因为他观察到晚间蚕也需要不停地进食,他还根据经验,提议为即将吐丝结茧的蚕准备草结。

四、关注生命,规范饲养程序

(一)关注生命,保护动物

幼儿的饲养活动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时候他们饲养的动物也会死去,动物的逝去是幼儿理解生命的契机,也能促使他们加倍精心饲养其他动物。因此,我们应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关注生命、关爱动物。饲养动物前,我们可引导幼儿通过调查问卷、查阅资料的方式充分了解动物的习性,为动物营造接近自然的生活环境;在饲养的过程中,在遵循动物生长规律的前提下,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用爱陪伴。

(二)规范操作,保护自己

在自然环境中,幼儿们与动物亲密接触,在饲养动物的过程中,也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常常争先恐后地捡鸡蛋,捉鸭子,但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通常不进行防护。在疫情全球蔓延的大环境下,我们要重新思考幼儿园动物饲养的安全性。因此,我们为幼儿配备了防护服、连体雨衣、儿童口罩等防护物资,在打扫、捕捉动物时做好防护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安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我们在自然生态的环境中,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引导幼儿关注生命,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陪伴动物一起成长。

猜你喜欢

小鸭子经验动物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小鸭子得救了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开心的呼噜噜
什么是玩呢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
表扬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