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董继宁山水画的情致表达

2020-08-06田园园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意境

田园园

摘 要:董继宁是我国当代山水画艺术的集大成者,他的山水画作品充满了艺术美感与艺术情致,他把对生命的体验和生活的情感赋形于艺术作品之上,彰显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创作追求。他作品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他的笔墨趣味既是艺术手段,又是精神气韵;他的色彩既是随类赋彩,又是随情赋彩;他的意境表达是艺术精神的揭示与阐释,更是文化涵养的因心造境。著名画家、美术评论家周韶华评其画曰:“大地性、宇宙性、再造大千世界的当代性,是董继宁的山水画神韵之所在。”因此文章通过参考多部关于董继宁的书籍和作品梳理分析其情致在意境、笔墨、色彩方面的表现,读懂他在创作中的情致表达。

关键词:董继宁;情致;意境

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是一种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还是呈现人们内心精神活动的载体,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历史价值以及商业价值。就中国的山水画艺术而言,它是一种艺术更是传递作画者内在精神的形式。当然,形式是艺术不能缺少的表现手段,艺术的内容离不开艺术形式,同时艺术的形式也离不开艺术的内容。对于艺术的内容而言,艺术形式有助于其展现得更加完美,有助于将其内在的精神价值发挥得更加鲜明有效。中国山水画艺术就很注重山水精神和画家情致,精神、情致是山水画的内在价值。画家董继宁将深远博大的民族文化精神和讴歌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挚感情表达于艺术作品上。在董继宁的艺术作品中情感表达是他一直的艺术创作主张,因为他将精神价值当作艺术文化本质力量,其绘画艺术语言和绘画形式是他精神感受的自然流露和精神价值的寄托。在创作情感上他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以及自然和生命的蓬勃发展,笔墨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崇高敬意,在绘画色彩上表现自然景物的内在精神而不是写实模仿,是对大千世界的颂扬与礼赞,在意境营造上传递真情实感。总之,董继宁的作品就是其情致的自然表达、情感精神的依附。

一、意境情致——因心造境

意境是山水畫的构成要素之一,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精神与内涵所在,同时也是我们评价山水画好坏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画山水画最重要的一点是传达一种思想和意境,不断地探索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将自己的沉淀以及感悟融入作品中。因此李可染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可见意境就是山水画的灵魂,也是山水画不可缺少的美感。

在董继宁的艺术创作中十分着重对艺术的精神与意境的展现与阐释,而这些意境都是来自于作者内心的情感抒发。比如在《高山流水》一画中虽是大山大水的局部,但是岩石和垂瀑在画面上的布局依然在玄秘的境界中组合,我们虽是目睹“局部”景象,却会有潜心万仞、游心鸿蒙、胸次高旷的赏读心境,这便是意境。董继宁的山水画不论大小都是具有大意境的,而这些都是源自他的艺术气质和艺术观念。他游遍天南地北,行走万里山河,从不同的山川地势中用心感受自然的精神本质,然后进行创作。有《悠悠黄土情》中黄河、大地、红日天地万物无限交融与自然生命浑然一体的意境;有《月下江南》水乡月夜朦胧、流光澄净的意境,这么美的月夜来源于他内心的宁静和情致的淡雅;有《烟雨大别山》写生归来后一挥而就的百折不挠的精神意境。不难看出,这些都是作者体验自然后的内心感悟,是对自然的情感表达。他说:“大自然的宽广博大让我深深爱上了乡村的一草一木,大山的凝重让我学会独立和要强,田野的旷达让我体味到辽阔与淡泊,山泉溪流给我以生活的盎然情趣。山川草木,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和爷爷同龄的老树》《牛铃响起的地方》《山下金桂红》《蟋蟀园地》《家乡的小河》等作品都是他对乡村平凡生活的再现,也是领悟生命中的因心造境。

石涛在其“一画论”中强调,艺术形象必须经过“心”炉铸造,由心主宰画面中天地万物,认为“夫画者,从于心者也”。由此可见,山水画意境“用心体悟”的必要性。董继宁山水作品意境情致正是抒发心中的所思所想,对大自然万物的热爱、对生命的歌颂、对生活艺术的追求,是他精神心境的表达。

二、笔墨情致——写意抒情

作为中国山水画中的一种常见表现手法,笔墨既可以充当手段,也可以是一种载体。“以笔线为间架,故以线为骨。骨须有骨气;骨气者,骨之质也,以此为表达对象内在生生活力之基础。”潘天寿这段话说明了笔与骨与气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董继宁的笔墨变化中,他比较注重下笔时的笔力变化与作者内在抒发情感的气势结合,将下笔时的气韵与笔迹结合化作笔墨呈现。他的笔法会根据不同事物和心境有所差异,对于同一事物类别在画面中不同位置时表现出的笔墨亦有不同。

“梦里泉山”系列作品在笔墨的表达上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山脉通过强健有力的线条勾勒出,山体的前后变化通过卧笔大面积擦出,再加上散锋皴擦画出大山的层层肌理,整个画面勾皴点染并用极具装饰性,表达出对自然生命的体验。《陕北纪行》以散锋用笔一鼓作气顺势而画出陕北大地的真实质量感与空间感,用干枯的笔墨勾勒出陕北大地苍茫的山景,寄托了内心对这片大地的热爱和情思,用大墨块的手法泼出了大地、天空无限相接的韵味。在江山万里行——董继宁山水画展“生命颂歌”部分,《茫茫昆仑》运用大笔触、大墨块,挥洒自如,一气呵成描绘出茫茫昆仑山峰刺破天际的凌然浩气,表现出最直观、最强烈的自然体验。这样的笔墨完全来自于内心的痛快抒发,正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抒情写意的体现。这些绘画作品中既有古典水墨情怀,又有现代山水情趣,同时还不失墨、色、水相互融合的水墨趣味,用不同的笔墨趣味表达出内心不一样的情感之致。

艺术语言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笔墨,如果不把握好整体格局的话,那么整体的效果就不会特别好。墨的运用离不开笔,而笔的运用离不开气,运笔的连绵不断,一气呵成所形成的墨迹,便与物象形成有机的融合,从而形成了“隐迹立形”的效果,这种效果概而言之就是“韵”。董继宁的作品所形成的笔墨气韵,是一种源于内心的情感书写,他秉持气随笔运笔墨观,在笔墨中就彰显出了其性情,这些性情又与山水之性情产生水墨情致。

三、色彩情致——随情赋彩

南朝谢赫提出的“随类赋彩”,是传统绘画的赋色观念。在随类赋彩观念的影响下,中国山水绘画的赋彩不注重事物表现的准确性和个体化,更注重传达物象的内在精神,不是单纯的写实。董继宁的山水画色彩创作在随类赋彩的基础上把创作主体对不同物质的主观情感流露在画面上,达到随情赋彩,可以说是在色彩表达上的独有情致。

《山川交响图》在赋彩时用墨色铺底色,其上施以红、橙、黄、紫色,用多彩交融的方法来营造出光影的明暗变化,形成山川交融的美感效果。同时画笔下的山川随着主观情绪的变化跳出固有的顏色,以情感加色,创作出情感交融的作品。《峥嵘岁月大别山》远山红云蔽天,披染丹霞,情致豁然;近树碧黛,渐远赤黄,于魅力之中见峥嵘。这些颜色并非景物的自然之色,而是作者读懂了革命圣地大别山的红色精神随情施色,红色代表革命,绿色代表自然生命,统一于画面中讴歌了伟大的革命精神。《朱墨写得万仞宏》用焦墨勾皴画出了山谷的雄奇,营造出大山巍峨的雄势,又用朱砂点染出满山云树,在恢宏的意境之中见炽烈的感情。这些作品都是作者随主观感情而施加色彩的,把自然画成活的,赋予作品情感。

孔孟之伦理色彩观与老庄之本心色彩观,都从主观意志出发探索色彩认知价值与社会价值,中国画赋色观也源于此。董继宁作品在随类赋彩时更是以随情赋色取胜,把个人的情绪因素用色彩的冷暖变化进行表达,使画面更为意境之所达,这大概是艺术家对大山大水的情致之彩。

艺术不仅要立足于人类的思想与文化,更要注重抒发内心与情感。艺术创作是通过笔墨色彩来表达所见一景一物的感受,是作者情感表达的自然流露,因此,在艺术创作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是彰显内涵精神。董继宁在绘画的色彩上运用得很好,他吸收了西方画的色彩关系,运用了很多水彩画的因素,用楚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浪漫情怀以及充满激情的笔调与色彩大大丰富了山水画,抒发对山河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重,作品所表现出的壮丽、悠远、空阔,显然是艺术家自己心境的一种书写。荆楚文化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并且有博大精深的体系,这种文化的内涵赋予了画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思想。楚文化在整个华夏文化中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并且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优秀的艺术家喜欢把民族的文化反映在自身的作品中,发现并创造美,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体现出历史与文化的内涵。董继宁是湖北省的画家,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艺术风格和荆楚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且多数是以反映祖国的大好河山为主,崇高与优美并重。董继宁师从李宝林、周韶华等多位大师,他的作品中吸收了古今中外的多种艺术,经过他自己的不断推敲和修改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其秉持气随笔运的笔墨观、随情赋彩的色彩观、因心造境的意境观,怀着对祖国河山的向往与热爱,对山水精神的执着与追求,在当代山水画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董继宁.灯下独语[M].香港:香港亚太文艺出版社,2005.

[2]董继宁.继宁山水北京纪行[M].北京:中国美术馆,2006.

[3]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罗颖.意象与色彩:山水画设色问题研究[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

[5]周积寅,胡光华等.中国画艺术专史:山水卷[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

[6]郑苏淮.宋代美学思想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7]邱浒,林芝.董继宁的水墨山水画及市场趋势[N].美术报,2007-07-20(24).

[8]陈传席,顾平,杭春晓.中国画山文化[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9]万青屴.李可染艺术研究丛书:海天回响[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7.

[10]蒋跃.绘画形式语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11]钟跃英.气韵论[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意境
谈高三古典诗歌意境教学
意境民族
春色满园
试论唐代诗歌的意境美
创意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中国古代文学意境美刍议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