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江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究

2020-08-06张华刘桃秀王坤

现代交际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张华 刘桃秀 王坤

摘要:龙江精神是黑龙江人民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成果的总和,蕴含着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利他、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奋发向上、刚健有为的主体精神,对大学生具有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价值导向,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优质素材,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了有力依托。将龙江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树立“大思政”的教育实施理念、构建“三全育人”的整体性教育机制,实现龙江精神与“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构建龙江精神育人的课程体系,推动龙江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

关键词:龙江精神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1-0001-03

龙江精神是黑龙江人民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形成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黑龙江人民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的集中概括。在现实中,龙江精神具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观念表现形态,“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龙江精神的主要原始形态和典型代表,集中体现了龙江精神的思想意蕴和本质内涵,凝聚了龙江精神的精髓;二是物质表现形态,主要包括与龙江精神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的企业、历史遗址与纪念场所,它们是龙江精神的具象化表现,是龙江精神的物化形态。作为黑龙江人民政治觉悟、道德情操、精神意志和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龙江精神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将其融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优化教育效果。

一、龙江精神的思想意蕴

1.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人们忠诚、热爱、报效祖国的一种集情感、思想和行为于一体的社会意识形态。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的爱国主义精神是龙江精神的核心和灵魂,凝聚着黑龙江人民的精神世界。正是在这种博大崇高的关怀精神的感召下,龙江人民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人民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树立了顾全大局、勇于担当的大局观念,铸就了黑龙江人大气、博爱的群体形象。心怀家国是龙江精神永恒的主题,也是黑龙江人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它主要表征为黑龙江人民自觉将地区发展与国家需要和人民利益诉求结合起来的大局意识,以及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勇于担当、舍己为公的牺牲精神。在龙江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这种爱国精神和关怀意识一以贯之,并被不断地赋予新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种精神表现为抗联英雄们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畏牺牲、英勇抗日的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种精神表现为北大荒的拓荒者和大庆石油工人为国分忧、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业精神,为了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和甩掉“贫油国”的帽子,他们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不畏荒原创业的艰辛与风险,舍弃舒适的生活条件,奔苦而来,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垦荒造田、勘探采油,用他们战天斗地的冲天干劲和勇于拼搏的奋斗精神,树起了爱国主义的历史丰碑。没有这些心怀大爱的创业者们,就没有今日的“北大仓”,也不会有大庆这座“黑金”涌动的现代化石油名城;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为了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国家推动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需要,实现黑龙江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北大荒人和大庆人开启了以改革提升发展质量的“二次創业”的新征程,不断进取、锐意改革,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现代化水平。

2.积极利他、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怀

道德是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根本规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反映和体现,其本质“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的需要以及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在个人欲望的满足和社会和谐之间确立的一种平衡机制”[1]。根据马克思主义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原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是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至上,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优先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成果的组成部分,龙江精神蕴含的道德观念是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观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集体利益至上的道德原则,针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黑龙江人民具有高度的集体意识和大局观念,主张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要服从和维护社会利益;二是积极利他的道德自觉和道德取向,针对自身与他人的关系,黑龙江人民具有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先人后己的伦理自觉;三是心怀人民、无私奉献的道德追求和道德境界,集中表现为黑龙江人民为了人民、国家和社会,牺牲自我利益的高尚的道德品质。上述三点是龙江精神蕴含的基本道德内核,也是黑龙江人民的人生信条和价值取向,它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时代任务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构筑了黑龙江人高尚的精神境界,塑造了他们超然伟岸的道德形象。

3.奋发向上、刚健有为的主体精神

主体精神的实质是“人主动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主动认识与完善自身人格的心理倾向及其行为表现”[2]。它是人对自我地位、能力和价值的自觉意识,是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人生价值的根本动力。人在面向自己时,要有一个拼搏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有一种不甘平庸、力争上游的主体精神。这种主体精神在龙江精神中主要表征为三个方面:一是面对困难、无所畏惧、坚韧乐观的心理品质;二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三是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进取精神。奋发有为的主体精神是黑龙江人民积极乐观、勇于开拓的生命意志的集中体现,表征了黑龙江人不畏困境、迎难而上,征服与超越的人格品质。正是这种积极进取的主体精神塑造了龙江人昂扬向上的主体人格,凝练成龙江人不断超越自我、勇于创造、开拓进取的精神气质,它使黑龙江人民自信自强,激励着黑龙江人用艰苦卓绝的开拓实践改造世界、创造历史,不断开拓地区进步与发展的新局面。

二、龙江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龙江精神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价值导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培育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涵养价值自觉,唤醒他们对意义世界的觉醒与追求,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育大学生的价值理性,引导和帮助他们“精神成人”,促进其自由和全面发展。龙江精神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其中蕴含的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无私奉献的道德境界、真善美的审美取向,以及以全人类解放和幸福为终极关怀等精神内涵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的,具有较强的政治导向、道德教化和人文启悟价值,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对心灵、精神、道德、价值的思考与追问,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完善个性、培养人格树立了榜样,为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开展精神成人教育指明了方向。同时,龙江精神所蕴含的先进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规避功利主义的干扰和物质至上的价值误判,引导他们回归生活的人文主旨,指导他们在超越物质、超越功利、超越现实的基础上建构精神世界、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从而提升精神境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成人”的教化目的。

2.龙江精神为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供了优质的素材

思想政治教育的宗旨在于通过教育内容的内化机制教化和塑造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如果只停留在抽象的意识形态话语层面的灌输与说教,难以实现内化,必须依托一定的文化载体和精神内容,化虚为实,通过潜移默化的涵化过程,才能发挥引导、教育和改造作用。龙江精神的思想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和表现载体多样化,将其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可以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教育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一方面,龙江精神内涵丰富,蕴含着许多反映时代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追求,如强国富民的关怀意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集体本位的道德伦理、积极进取的主体精神等精神成果,它们是龙江精神的观念载体,契合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意义,具有丰富的育人价值,是有益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另一方面,龙江精神在形成和发展中,涉及许多具体、客观、生动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历史事件、人物事迹,以及客观存在的文化设施和丰富多样的文艺作品,它们是龙江精神的物质载体和文化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宝贵的资源。如蕴含东北抗联精神的东北烈士纪念馆、东北抗联博物馆、侵华日军731细菌部队罪证陈列馆,蕴含北大荒精神的北大荒集团、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蕴含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松基三井、铁人纪念馆,等等,它们将龙江精神由抽象的精神理念转化成为一种直观、鲜活的客观存在,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此外,在龙江精神的孕育与发展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如抗联英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马占山,大庆油田开发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铁人王进喜,新时期石油科技攻关的新铁人王启民和李新民。他们的先进事迹生动地诠释和承载着龙江精神的价值真谛和思想内核,是龙江精神的人格代表,是大学生的人生榜样,为他们完善人格和立德修身起到示范作用。

3.龙江精神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供了有力依托

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群体,思想丰富、心理敏感、思维活跃,独立意识较强,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和主体诉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要注重尊重和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对大学生情感、意志、信仰等非理性因素的调动和运用,由被动灌输转为主动感染,增强教育的渗透性和涵化作用,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龙江精神为实施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情感激励功能和氛围烘托功能,创建带有启发性、感染性的教育氛围,积极利用情境感染、舆论渲染和榜样示范等手段,创设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一方面,可以充分依托龙江精神提供的教育平台和资源创设富于感染力的教育情境,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激励和精神陶冶,做到以情境激发情感,以情感陶冶情绪和心灵。另一方面,舆论环境对于人格塑造和道德培养具有强大的引导作用,可以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手段,加强对龙江精神的宣传,提升其传播力和辐射力,使大学生对龙江精神更为了解,增强大学生的主观感受,营造龙江精神育人的舆论环境。此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能够感染心灵、振奋精神,激发社会的正能量,在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具有强大的示范作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充分挖掘承载龙江精神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为大学生培养人格提供精神标杆,使他们在学习先进事迹中受到切实的人格感染和激励,促使他们见贤思齐、从善而行、自觉主动地将龙江精神承载的思想观念转化为现实的价值行为。

三、龙江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路径

1.树立“大思政”的教育实施理念,构建“三全育人”的整体性教育机制

人的思想意识的塑造、精神品格的形成是日渐渗透和全方位锤炼而成的。大学是培养“完人”的地方,卓有成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人格升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精神素养,是大学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整体责任而非某一部门、某一群体的责任,在大学运行管理与教育教学的链条上,每一个教职人员、每一个环节,都对大学生的思想培养、道德养成和人格教化承担教导作用。2016 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3],正式确立了“大思政”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布局,遵循了人的思想意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性和总体性,注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因此,运用龙江精神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要樹立整体性意识和“大思政”观念,构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机制和育人平台,保证教育的连续性、总体性和衔接性,防止教育过程的片段化和片面化。一是注意教育的全面性,以“全员育人”为指导,实现教育主体的聚合,构建龙江精神育人的教育共同体,形成多元教育主体合力,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教育场域、教化氛围的整体性和全面性,作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场域,学校是一个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其运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对大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认知产生渐进的示范和影响。因此,运用龙江精神对大学生开展全面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发挥每一个教职员工的教育责任,整合教育资源和手段,使龙江精神渗入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每个环节、每个层面,调动和发挥每一位高校工作人员的育人作用,积极推动龙江精神的宣传、教育与学校的运行管理机制和教育教学机制有机结合,构建以“教书育人”为主渠道,“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科研育人与组织育人”相结合的“大思政”育人机制。二是注意教育的连续性和发展性,以“全过程育人”为指导,构建从入学到毕业的育人活动机制,将龙江精神与大学生的入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社会化教育结合起来,构建从大一到大四连续化、递进性的教育活动和教育课程安排。三是开拓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以“全方位”育人为指导,将龙江精神与人才培养任务和人才培养途径建设结合起来,构建集知识学习、能力训练、生活涵化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实现龙江精神与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一体的教育机制。

2.将龙江精神与“课程思政”建设相结合,构建龙江精神育人的课程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课堂教学是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手段,能够达到以知识传递促进理性培养,以理性塑造思想、培育人格的育人功能。因此,发挥龙江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要将其融入大学生的课堂学习,充分发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教育功能,增强课程育人的人才培养意识,立足学校地域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整合龙江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化课程设置,实现龙江精神育人与学校课程建设的有效对接,构建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核心,融“党课—通识课—专业课—校本特色课程”于一体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形成各类课程共同浸润和教导学生的协同效应,从而促进龙江精神的教育价值贯通学校整体的课程教育系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连续性,取得以龙江精神“立德树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将龙江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所特有的有形物质环境和无形的文化氛围,它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文化精神和气韵,是一种隐性的教育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5]。龙江精神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作用,将其融入校园文化,能够使校园文化具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和崇高的精神牵引,从而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首先,将龙江精神与大学精神的宣传教育相结合,实现精神育人。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它主导着校园文化的发展方向、具体形态,从根本上指导和塑造师生的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发挥龙江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充分发掘其与大学精神的契合点,将其融入学校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和校风、校训建设之中,使之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引领和精神追求,使其渗入大学精神的内涵建设。其次,将龙江精神转化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载体。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具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潜移默化地陶冶大学生情操,升华大学生的精神境界,起到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将龙江精神教育与大学的社团活动、文體活动、节庆活动、学术活动和主题教育文化活动结合起来,以活动为载体宣扬龙江精神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使大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熏陶和教化,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效果。再次,将龙江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建设。物质文化环境是指校园建筑、布局、设施等构成的文化环境,它是校园精神的“物化”和外在表现,对大学生的精神涵养和品德塑造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用龙江精神营建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可以将龙江精神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教育价值融入教学楼、图书馆、宿舍、食堂和文体活动场馆等学生学习和生活场所的设计和装饰之中,也可以将其物化于具体的校园景观和文化设施,从而使学生在校园的每个地方,都能受到龙江精神的熏陶和启迪。

参考文献:

[1]杜振吉.近三十年来关于道德本质问题的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10(2):141.

[2]王学群.大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策略[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9.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4]张华.论北大荒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4(8):59.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中国梦”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研究
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开展高校共青团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的几点思考
微博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沟通问题探析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高校学生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双辐射”机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