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市中心区声环境功能区划调整研究

2020-08-06王甡

绿色科技 2020年4期

摘要:在分析了大连市中心区声环境功能区划调整必要性的基础上,全面评估了现有区划实施效果,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区划调整的方法体系,并阐述了区划调整结果的可行性,为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声环境功能区划;调整方法;区划成果

中图分类号:X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20)04-0079-02

1 引言

为在城市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一2008),需按照《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15190-2014)进行空间分区。声环境功能区是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噪声源监督管理、环境执法、改善声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和手段。20世纪90年代前后噪声区划研究主要集中在划分思想原则方法等探索阶段[1~3],1994年《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噪声区划有了划分流程,围绕技术规范开展了应用方法探索,2000年以后噪声区划主要开始探索GIS方法应用研究[4,5]。2014年《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颁布后,在城市发展新阶段下,在新的噪声环境下开启探讨划分指导思想及原则等问题[6]。本文在大连市中心区已有声环境功能区划基础上,结合区划调整工作实际,系统阐述了区划调整主要技术过程和研究成果。

2 调整必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噪声影响程度和范围会有所变化,一定时期内已有的声环境功能区将不能适应环境噪声管理需求,因此适时需做区划调整。

随着大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的不断增长、规划用地性质的变化及行政管辖区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现阶段大连市中心区执行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已无法满足城市整体布局和环境管理的需求。大连市中心城区声环境功能区划自2006年起实施,功能区内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路网快速扩张,城市内部用地结构不断变化,城市用地性质、用地类型及用地主导功能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大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年颁布以来,中心城区城市建设正按照新的空间布局规划逐渐开展,现行声环境质量标准适用区域的环境功能随之发生重大变化,为有效控制噪声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有必要对现行声环境功能区进行调整。

3 调整工作步骤

本次区划调整在全面评估2006年版区划实施效果的基础上,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全面分析城市用地现状,统筹兼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科学划定声环境功能区类别,以有利于环境噪声管理和促进噪声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工作步骤:一是2006版区划实施效果评估;二是区划调整技术实施;三是充分论证区划调整方案;四是征求意见、专家评审、报批区划方案。

4 问题分析

区划调整以问题为导向。在收集城市规划、用地现状、已有区划等资料基础上,结合遥感手段对2006版区划进行综合研判,经过对比分析,发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原区划执行的标准规范与现行有效的《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和《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15190-2014)》相关要求不相适应;②原区划内城市用地性质发生局部变化。区域中心、商业中心用地初具规模,大型工业企业搬迁人园,大规模填海造地开发建设,总体上看,用地现状、区域主导功能与最新修订的城市总体规划不相协调;③原区划边界特征难以识别。多年来城区不断深化土地利用,扩展城市建设边界,原区划以一般道路或者标志物等为分界的地物特征受到土地利用影响而不易识别;④城市新扩展区域没有区划做指导,主要包括行政区管辖调整所涉及到的区域和填海造地区域。

5 区划调整方法

区划调整以区划规范为根基.在区划技术规范基础上,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数据平台,采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和在线遥感电子地图为工作底图,全面比较用地现状和用地规划的主导功能差异,科学划分区划单元,通过用地指标定量和主导功能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综合判定调整区域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利用“自下而上”的区划方法得到初步区划方案,再结合征求意见、专家评审及各级行政审核等“自上而下”的区划方法最终确定区划方案。

与2006年版区划相比,在区划手段方面,本次区划调整无论是从原区划实施效果评估到新版区划方案出炉,还是从现场调查到区划成果网络发布,不论是区划数据库信息采集,还是多种来源数据的统计分析,都积极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区划方法方面,本次区划更加注重前期预判、调整变化的综合分析以及区划图落地的技术研究,为此综合运用基态修正、探索性数据分析、转移矩阵、空间计算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在区划成果精度方面,采用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和遥感地图在线服务,区划边界能与遥感影像及天地图共享平台数据准确套合,精准定位区划边界位置,便于现场踏勘识别;在区划组织方面,由市局辐射处牵头,市监测中心负责技术实现,改变以往多头参与、多点协调等推进效率低下问题。

6 区划调整成果

本次区划调整结果面向城市规划,着眼于用地现状,为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从总体调整划分结果看,本次区划调整新增了高新园区扩展部分和沿海填海造区域,区划范围内仍然以1类区为主,覆盖大型居住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重点院校等区域;2类区占比明显增加,与12年以来大连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相适应,与大连市最新城市总体规划新布局相趋近;3类区占比有所降低,顺应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及重点产业“西拓北进”战略规划要求,明确3类区中的居住区执行2类区标准,最大限度维护住宅区安静;4类区界定更加细化,借鉴了14个副省级城市先进经验和做法,可操作性明显增强。区划在总体上充分衔接了大连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现状。

7 结语

区划调整结果面向城市规划,着眼于用地现状,为城市环境噪声管理和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本次区划调整工作,在区划指导思想、问题导向、技术应用、方法手段等方面较以往区划调整有很大突破,为今后区划调整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成果数据和工作方法。下一步研究构建区划调整成果空间数据库,构建区划可视化平台,便于环境管理者的现场勘测和辅助决策。

参考文献:

[1]李秀萍.西安市建成区环境噪声区划研究[J].灾害学,1987(1):64~70.

[2]陈光华,韩克明,陈向党,等.软分类_ISODATA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在天津市噪声区划中的应用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1991(5一6):19~25.

[3]曾庆国.噪声功能区划中一类、二类混合区域的划定方法研究[J].干早环境监测,1993,7(2):95~98.

[4]沈洪艳,刘劲松.GIS在城市噪声区划中的应用[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0,2(1):30~34.

[5]李維,鄂峥.城市声环境功能区划中的3S技术应用探索[J].中国环境监测,2013,29(1);151~156.

[6]储益萍,周裕德,祝文英.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原则与方法探析U7.环境影响评价,2018,40(3):53~55.

收稿日期:2020-01-07

作者简介:王甡(1979-),男,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生态环境功能区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