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三僚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2020-08-05姝,熊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10期
关键词:钨矿碳酸盐岩矽卡岩

王 姝,熊 宽

(江西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2)

本次研究的三僚地区位于赣南兴国县东部约35km处。该区先后开展过1/20万、1/25万、1/5万等基础性地质矿产调查工作,但专项矿产勘查活动开展极少,截至目前获取的矿产信息较为有限。本文通过研究区域地质背景及该区成矿地质特征,认为该区找矿条件优越,找矿前景较好,值得深入探索。

1 区域地质背景

该区位于华南褶皱系赣西南拗陷东缘之信丰-于都拗褶断束北段。区域上除晚古生代部分地层缺失外,地层出露较为齐全,由老到新有:早古生代浅变质浅海相碎屑岩沉积、晚古生代陆缘碎屑岩系及滨海相碎屑岩+碳酸盐沉积、中生代河湖相碎屑沉积及火山建造、新生代冲积相沉积。区域上加里东期、燕山期侵入岩极为发育,且后者出露范围最广,岩石成分均为二长花岗岩类[1]。区域上构造整体表现为轴向北东~北北东的复式褶皱,且平行发育一系列北东~北北东向的大断裂,贯穿全区,该断层是大余~南城深大断裂的一部分,整体控制了区内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的分布及燕山期岩体的侵入,且局部表现为推覆断裂。区域内矿产信息集中,矿产种类较多,热液矿产主要为钨矿(多为黑钨矿,少量白钨矿),少量萤石、铌钽、铍等稀有金属矿等(图1)。其中,白钨矿化均沿燕山期岩体与碳酸盐外接触带分布,为矽卡岩型矿化;黑钨矿化、铍矿化多沿燕山期岩体与碎屑岩内外接触带附近断裂裂隙分布,为热液充填型矿化;少量钽铌矿化则沿燕山期岩体与碳酸盐岩内接触带分布,为蚀变花岗岩型矿化。

2 研究区成矿地质特征

2.1 地层

研究区地层主要分布于南东侧,从老到新依次为南华系下统、泥盆系中-上统、下石炭统、上石炭统及第四系全新统、更新统(图2)。地层划分及主要岩性组合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区内上石炭统为碳酸盐建造,其它均为碎屑岩建造。

图1 三僚一带区域地质矿产略图(据1/25万广昌幅地质图、1/20万兴国幅矿产地质图改编)

图2 三僚一带地质简图(据江西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2018)

表1 三僚地区地层简表

2.2 岩浆岩

区内侵入岩大面积分布于北西侧,均为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其侵入于泥盆系、石炭系中,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以中粗粒结构为主,少量为中细粒结构。

2.3 构造

受大余-南城深大断裂的影响,区内北东向断裂较为发育,以逆冲断裂为主。另外,见少量近东西向断裂,延伸性较差,表现以正断层为主,可能为北东-北北东向断裂在构造运动时的派生产物。

另外,受晚侏罗世岩体侵位影响,区内广泛发育该岩体与上石炭统的接触带,但大部分被第四系掩盖。

2.4 蚀变与矿化

区内蚀变与矿化强烈,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大理岩化、角岩化、钠长石化等。矿化主要有含钛钽铌矿化、锂云母化、绿柱石化、黑钨矿化、萤石矿化等。形成石罗丘三僚铌钽矿点(10)、三僚铍矿化点(9)等矿(化)点[2]。其中,含钛钽铌矿化、锂云母化范围较广,其沿晚侏罗世岩体与上石炭统碳酸盐岩内接触带分布,为蚀变花岗岩型矿化;而绿柱石、黑钨矿化、萤石矿化则沿晚侏罗世岩体与碎屑岩内外接触带附近近东西向断裂裂隙分布,为热液充填型矿化。

3 成矿地质条件分析

结合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认为该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成矿地质条件极好。主要体现如下。

3.1 岩体对成矿的作用

区内大面积分布的晚侏罗世岩体是成矿有利岩体,区域上大量钨矿及少量萤石矿、铌钽矿、铍矿等的产出均与其有关。空间分布上,以上矿床(点)多分布于该期岩体与围岩内外接触带附近。时间分布上,据前人资料,以上矿床(点)主成矿期均为晚侏罗世,与该期岩体成岩年龄基本一致[6-8]。因此,分析认为区内晚侏罗世岩体的侵入对区内成矿极为有利,其为成矿提供了必须的热源和W、Be、Nb、Ta等成矿物质来源。

3.2 地层对成矿的作用

研究认为区内部分地层对成矿极为有利,如上石炭统黄龙组(C2h),其为一套滨海相碳酸盐岩沉积。区域上矽卡岩型钨矿化全部产于晚侏罗世岩体与下二叠统等碳酸盐的接触带中,分析认为碳酸盐岩化学性质活泼,容易分解,物理性质较脆,容易形成破裂,渗透性较强,有利于含矿溶液流通。另外,碳酸盐岩能为矽卡岩型钨化提供大量必需的钙质,是与含矿溶液交代成矿的有利层位利。而区内黄龙组碳酸盐岩,同样可以成为形成矽卡岩型钨矿化的有利地层。另外,近年来,随着赣北地区朱溪钨铜矿在含矿岩体与上石炭统黄龙组接触带附近取得的重大找矿突破,上石炭统黄龙组已经被证明是形成矽卡岩型钨矿床的有利地层[5]。

3.3 构造对成矿的作用

区内广泛发育该岩体与上石炭统的接触带对成矿也极为有利。区域上大量钨矿及少量萤石矿、铌钽矿、铍矿等的产出均与其密切相关,其中矽卡岩型钨矿化均分布于晚侏罗世岩体与下二叠统等碳酸盐外接触带中;热液充填型钨矿化、铍矿化均分布于晚侏罗世岩体与碎屑岩内外接触带附近断裂裂隙中;而蚀变花岗岩型铌钽矿化则产于岩体与围岩内接触带中。由此认为,晚侏罗世岩体与各类围岩的接触带总体决定了区内各类矿化的大致范围,而断裂裂隙、岩体内外接触带为成矿提供了直接的导矿容矿空间,决定了矿化的具体赋存位置。

4 找矿前景及找矿方向分析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该区成矿地质条件极为优越,结合区内已知的矿化蚀变、化探异常等信息,认为区内铌钽稀有金属矿、钨矿找矿前景较好。具体如下:

区内广泛发育含钛钽铌矿化、锂云母化,并伴随着强烈的钠长石蚀变,说明晚侏罗世成矿岩体在该区分异交代明显,且铌钽等稀有元素富集明显,并在地表局部达到工业品位。

理论分析认为,该区花岗质岩浆源的分异演化从早到晚,从下到上、从中心到边部逐渐朝富含挥发组分、富Nb、Ta等稀有元素及降温的方向逐渐演化,理论上到晚期,在靠近岩体顶部及边部处挥发组分和稀有元素达到最大限度的富集[3,4],而该区岩体边部多被第四系覆盖,因此,该区寻找稀有金属矿还有有广阔的空间,且被第四系覆盖的岩体与围岩内接触带是寻找厚大富集的蚀变花岗岩型铌钽稀有金属矿体的有利部位。

黄龙组碳酸盐地层、晚侏罗世成矿岩体以及二者之间接触带为发育矽卡岩型矿化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虽然区内接触带多被第四系覆盖,但据调查,区内黄龙组碳酸盐岩普遍大理岩化,且在黄坳一带等露头较好处,黄龙组碳酸盐地层靠近岩体界面附近发现明显的石榴石矽卡岩,光谱样结果显示,该矽卡岩中W含量较高。再者,区内铍矿化点中见明显的黑钨矿化,且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在区内圈定WLiSnBi综合异常1处(图2),异常面积较大,元素组合较全,W等成矿元素异常强度也较大。明显的黑钨矿化以及W化探异常均说明区内钨富集现象较为明显。另外,该区附近有较多钨矿(化)点产出,说明该区晚侏罗世成矿岩体能为形成具一定规模的钨矿床提供充足的成矿物质来源及热源。因此,该区寻找矽卡岩型钨矿也有极为广阔的前景,被第四系覆盖的岩体与黄龙组碳酸盐岩外接触带是寻找厚大富集的矽卡岩型钨矿体最有利部位,

5 结论

综上,赣南三僚地区具有寻找具一定规模的蚀变花岗岩型铌钽稀有金属矿和矽卡岩型钨矿的广阔前景,二者找矿最有利部位分别是晚侏罗世成矿岩体与黄龙组碳酸盐岩内、外接触带,值得开展靶区验证,进行深入探索。

猜你喜欢

钨矿碳酸盐岩矽卡岩
K型碲钨矿结构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大牛地气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元素录井特征分析
江西钨矿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探讨
共和国“第一国企”助革命成功
试论岩体侵位机制对矽卡岩型矿床的制约
对涞源县南赵庄铅锌矿床矿床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
贵州云炉河坝地区铅锌矿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碳氧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鄂尔多斯盆地早奥陶世碳酸盐岩有机质研究
东天山雅满苏铁矿床矽卡岩成因和矿床成因类型剖析
南雄寨顶硬地区钨成矿潜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