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一”为教师队伍建设穿针引线

2020-08-04王少波

教育家 2020年23期
关键词:研磨研修校本

王少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市密云区东邵渠镇中心小学逐步摸索出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四个一”:顶层设计布好“一张网”、工作重点串成“一条线”、组织实施握住“一根针”、操作发力瞄准“一个点”。继承发展、整体统筹、分层实施、重点发力,教师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学校得到长足发展。

顶层设计布好“一张网”

全校一盘棋,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不是单纯的一种培训行为,是涉及教师个体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持续发力的过程,打的是一套组合拳,结的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一张网”。

用文化凝聚团队的力量。学校的发展历程孕育出其自身独有的文化命脉,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品质与速度,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东邵渠小学始建于1913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百年来弘扬的是什么?师生期待的校园应该是什么樣的?怎样把文化烙进师生内心深处?

为此,学校做了五件事,目的就是让全体师生的目光聚焦到学校文化上,知道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将要到何处去,心有所属、行有所动,营造氛围,形成文化共识。

第一件事——调查研究:学校利用半年的时间进行调研,总结梳理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与特色。

第二件事——建校史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校史,开设了“校史思政课”。

第三件事——梳理理念:在充分尊重校史的前提下,完善学校的“理念识别系统、操作系统、评价系统”,统一思想、统一行动。

第四件事——目标细化:依据办学目标,对各个重点进行细化,更加直观地让教师知道做什么、怎样做,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工作实效性,打造优质教育体系。

第五件事——解决困难:学校党支部通过书记接待日、校长直通车、教代会等多种渠道,了解教师所需,关注他们、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用课程改革撬动教师观念的转变。学校用中高考改革倒逼课程改革,通过“一看,二做,三测”的方法激发教师主动学习、主动转变。“一看”就是每年都要看中高考试卷和分析,了解趋势与动态;“二做”就是针对中高考命题研究考点,在日常教学中落实;“三测”就是通过模拟练习来检测课堂教学的实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与学的方式转变自然会从被动到主动,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目标,教师的专业素质也会得到提高。

用课题研究丰富教师的教学策略。实际工作中,教师觉得课题研究程式化强、理论性强。学校采取“倒流方式”的策略,统筹“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研究,集中力量干一件事——通过教师带题上课完成区级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情趣课堂的研究》,然后通过区级课题的研究完成市级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专业素养提升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

用活动为教师搭建展示的舞台。相信每位教师都是积极的,相信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力,用积极的正能量去带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广阔的舞台。

工作重点串成“一条线”

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去攻破,强化闭环管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众所周知,教师要发展,校本研修起着关键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校本研修又似乎是“烫手的山芋”,不搞不行,想搞又有许多制约——教师每天工作安排得满满的,再加上临时性的工作,忙得不可开交,不能静下心来做研修,即使搞了效果也打折扣,使得校本研修工作处于两难境地。

针对这个实际问题,学校重新审视校本研修工作安排,系统思考、统筹安排,采取“理、并、做、评”策略,为工作瘦身,为教师减负,让教师们高兴地去做研修。

理:对校本研修项目进行总的梳理,确定每学年需要做的工作,形成“理想信念凝聚行动,特色文化培育行动,信息技术锤炼行动,教育能力提升行动,业务素质提升行动”五大模块,并细化每个行动中的具体工作,形成工作清单。

并:针对校本研修的工作清单,与教育教学工作并轨,不搞两层皮,杜绝工作中重复布置、重复做的现象,重点更加突出。

做:闭环管理,真正让老师获得研修“红利”,工作既轻松,实际效果又好。在“并”的基础上将研修具体工作串成一条线:学校校本培训规划—年度计划—评优课方案—工作推进点—教研专题—专家引领—一课制研究—示范课—常态课磨课—赛课—教学微论坛—评优课总结—课题总结—下一步工作设想。学期末,每位教师都有研修成果,有自己压轴的课。

评:采用评价动态管理方式,评价标准循序渐进,让老师能够做得到,逐步提高标准,以树立教师的自信,调动积极性。

组织实施握住“一根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组织教师校本研修的过程中,依据学校、教师、专家资源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式、平台,学校提出通过“一课制”(根据教师的自身特长,自愿申报研究课的内容,集教研组共同智慧,一课多磨,最终形成比较理想的课例)研究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工作思路。通过“一课制”这根针引导工作重点这条线。

确定“一课制”操作流程。学校确定集体备课—上课—评课—反思—改进的循环往复的螺旋状“一课制”操作流程,实现教学设计实践、典型经验分享以及人人能力提升。

制定“一课制”具体操作方法。学校制定了“一课制”的操作方法,从“研磨流程”“研磨方式”“研磨内容”三方面对“一课制”研究进行细化,确保每个人的课都被重点研磨过,都有属于自己的品牌课。

选择“一课制”研磨内容。依据学校每学期制定的“教学推进点”确定研磨内容,并邀请特级教师及区研修员进行指导。

检验“一课制”研究成果。课堂教学是对“一课制”研究最好的检验。学校每学期开展“知行杯”评优课、教研组精品课展示、教师论坛,活动中对照情趣课堂评价标准、学期工作推进点要求进行评价,总结成功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此检验“一课制”研究的成果。

操作发力瞄准“一个点”

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是质量提升的主阵地,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牢牢抓住课堂、死死盯住课堂、稳稳上好课堂,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是一项综合工程,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精准施策,既要抓专业技能,又要抓师德师风。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每位教育工作者都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做“四有”好教师,做教育的追梦人。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区东邵渠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欧阳秀娟

猜你喜欢

研磨研修校本
一主六维:深度卷入的研修模式
一种便携式研磨机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研磨垫使用寿命监测方法综述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一种陶瓷制品用原料研磨搅拌装置
水轮发电机组镜板研磨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