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民族文化之根

2020-08-04普布昌居

西藏文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日喀则阿古扎西

普布昌居

平措扎西是西藏著名的作家,他创作的小说、散文和小品都深受读者的喜爱,且传播度很广。200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散文集《世俗西藏》,显示了他在文化散文创作方面所做的有益尝试。今年5月西藏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寻迹——在珠穆朗玛峰脚下》,这本近40万字的散文集是平措扎西集多年功力创作完成的大作,也是这两年来西藏散文创作的又一个喜人的高峰。

平措扎西是西藏日喀则人,从古至今,有着“千山之宗、万水之源”美誉的日喀则都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重镇,也是后藏的中心。就如作者所言:她的地域之广,令人感慨万千。从东面的仲巴,到西面的仁布,到南面的南木林,地域的宽广,让这个地方容纳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语言礼仪、民俗风情、生活形态、生产方式,姿态各异,精彩纷呈。作家正是在这个地方出生长大,充分接受了后藏文化的精神熏陶和心灵滋养。后来,作者离开故乡,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当“青春已逝,年岁增长时,那个叫‘故乡的名词,就像一股清泉,时时滴入到血液中,让我处处感受到她的存在,感受到它的博大,感受到她对我的滋养。于是萌生了报答她的冲动”。

观察很多作家的文学实践可以发现,作家擅长写自己所熟悉的地方生活,而熟悉的地方也更能触发作家的真情实感。借用评论家谢有顺的话说,作家的写作要“有精神根据地”。平措扎西的根据地就在他的故乡日喀则,那里有他最质朴的情感和取之不竭的素材,信手拈来便可惟妙惟肖。平措扎西深谙其中的道理,即使到拉薩工作生活,他的创作始终朝向自己热爱熟悉的那一个地方、那群人,不断向其深处挖掘,不断地用质朴深情的言语表达对故乡的喜爱与眷恋,以此寄托浓浓的乡愁,并在这样的一次次的书写中,寻找自己的精神家乡,寻找自己精神力量的落脚点和支撑点。

1、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寻迹》涉及日喀则历史上许多重要的事件和人物,而通常历史书对这些人和事的描写不细、不精。为了尽可能生动地还原历史,平措扎西不满足于书斋里对资料文献的简单阅读,而是采用“行走”的方式,亲自寻访,亲身体验日喀则的历史遗迹、自然人文。七年多来,作者以贴着地面走的姿态,走完了日喀则所属的十八个县区。在旷野、在农舍,在古迹前、在普通的乡民中寻访、思考,通过向历史的纵深处跋涉,一点点探求了藏民族悠久、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揭示出被时间掩埋的故人故事真实的面相。在书中这样实地寻访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甘珠尔》《丹珠尔》是重要的佛教典籍,也是藏地佛教和文化的命脉,《雕版上的岁月往事》就是通过作家的实地走访和文献资料,生动讲述了那塘寺成为西藏最大印经院的历史和几代那塘寺僧人为刊刻、传播《甘珠尔》《丹珠尔》付出的努力,令人信服。

作为文学家,平措扎西的《寻迹》不同于历史家的记传,它的字里行间常常闪烁着文学的光彩。

2、文化根脉与民族精神

平措扎西的《寻迹》有着自己清晰的创作指向,那就是寻访古迹、回溯历史,通过事件的描写考察藏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去发现历史中的人性和精神碎片。所以,他洋洋洒洒几十万字不仅要描画出后藏日喀则的人事风俗、历史古迹、自然山水,还要揭示出藏族历史文化与人的精神的丰富内涵。

在《雕版上的岁月往事》中有一段描写让人记忆深刻。当《甘珠尔》《丹珠尔》浩大刊刻工程完成后,为了不损坏经版上的刻字,在定日协噶尔到那塘寺220余公里的崎岖道路上,几万人高低错落排成长龙,用一双双的手传递经版,“他们以力量和虔诚,完成了一次文化传递”。作者对“玛尼拉修”的描写生动表现了藏民族对知识和智慧的敬仰与追求。阿古顿巴是在藏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传奇人物,也是民间智者。《寻找阿古顿巴》中,作者来到阿古顿巴的家乡——若措乡,尽管城镇化建设早已让当地改变了旧貌,也让阿古顿巴生活的遗迹变得模糊,但在“我”和旺堆老师,你一个我一个的阿古顿巴故事接龙中,我们仍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人们对阿古顿巴的喜爱。在《世俗西藏》中平措扎西也写了一个幽默、诙谐,善于自嘲的人物吉苏啦,他们都是平措扎西喜爱的人物。西藏地处世界屋脊,在古代自然环境严酷、物质水平不发达,但藏民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藏民族看中的就是那十之一二,因而乐观豁达。

3、知识性·趣味性

地理环境能够为作家提供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平措扎西是在日喀则土生土长的作家,他学的是藏文专业,自小又喜爱看书,十分了解藏地尤其是日喀则的历史与文化。为了写作《寻迹》,他又花费了七年多的时间,专门地学习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地方知识。在近40万字的《寻迹》一书中,七章35节,涉及后藏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民俗风情、谚语、民间故事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平措扎西凭借自己扎实的藏文化基础,丰富的知识储备,清晰勾勒、生动演绎,为读者深入了解后藏日喀则提供了便利。

4、价值·审美

佛家讲,世界是人心的镜像。作家创作的文学世界也是作家心灵的镜像吧。因为好的作品在思想、语言、情感上常常关联着作家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灵魂,阅读作品,我们就能够看到作家那个鲜明的人,能够深刻感受到作家的人生旨趣。

《寻迹》是平措扎西对日喀则历史文化的个性化抒写,从中我们能时时感受到作者独特的价值观与审美追求。在《雕版上的岁月往事》他写到:“说到那塘寺的大藏经,自然不该遗忘那些大译师和大学者们,他们是那个时代的文化先驱者。”表达了对智者先贤的尊重与缅怀;《降派藏医记》他讲述了朗杰扎桑等几代降派藏医的医者仁心,勤奋精进,大力肯定了书中人物的美好品格;《日喀则断章》他讲述了故乡日喀则的历史习俗、世故人情,言辞中充满了真挚、热爱与眷恋。平措扎西笔下的人物都是日喀则各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们大多追求知识,心怀慈悲,崇尚真善美,这样的选择与描写也体现了作家的价值观。

从《世俗西藏》到《寻迹》,平措扎西对藏族文化历史的散文化书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寻迹》出版后受到了读者和评论界极大地肯定,该书丰富、深厚的内容被人誉为“日喀则志书”“大地之书”,作者走出书斋,走进民间的写作姿态与“行走”的叙事方式也被人称道,认为是为西藏作家提供了新的创作示范。

责任编辑:次仁罗布

猜你喜欢

日喀则阿古扎西
当增扎西的诗
日喀则脱毒马铃薯原原种薯雾培生产技术
日喀则,天堂的邻居
卡尔巴·扎西次仁采访录
日喀则“118”大到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喜马拉雅考古调查记——日喀则篇
扎西的菜园子
见与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