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冶》与中国古典园林

2020-08-04周雅

河北画报 2020年24期
关键词:留园拙政园造园

周雅

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

《园冶》是清代的著名造园家计成所写,是计成对当时国内大部分古典园林实践和实际案例总结归纳,加上自己造园的理解编写而成。《园冶》一书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包括一篇“兴造论”、四篇“园说”;第二卷专门写栏杆;第三卷写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应该怎么选择。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北方皇家园林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的形式。现如今中国古典园林成了世界文化遗产,比如说承德避暑山庄、留园、拙政园、沧浪亭等。

我们站在《园冶》的角度看中国古典园林,对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园林结合《园冶》进行分析,得到如下几点特征:

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1]

《园冶》一书中“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是全书的主要纲领,更是古代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段和经验的概括。这里“因”就是有根据,就是因地、因人、因时制宜。

“从有形物象层面,就是要随着地势的高下根据地形的变化形势,设计成相应的景观内容”[2]。园林的总体规划是根据现有地块现状、环境来进行确定,不能脱离现实,“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宜亭斯亭,宜榭斯榭”[3]。

比如拙政园,拙政园分中、西、东三个部分,中部是园区的精华,西部是补园,东部是翻新的新园,三个部分都有水,由于水面大小、形状等不相同,在对水的处理方式上也是不同的,根据环境和地形本身考虑,这就是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从整体布局来考虑,还在单体园林建筑考虑。拙政园中部水面有东、西两座岛,在西岛顶上修建了雪香云蔚亭,既能和南面主体建筑远香堂相互呼应,又占据了中部的最高点,可俯瞰全园,是视线的集中点。

这里“借”就是借景,对于选址周边的景物进行借用。借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计成也在《园冶》中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4]。《园冶》中将借景分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五种方法。“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5],美好的景色应该要考虑收为己用,景色不行但又回避不了的,就运用遮挡的方式遮住,以免破坏园林整体美感,这叫作障景。借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园外景物的借景,比如拙政园向西远借北寺塔;另一类就是园林内部各分区或者是各院落之间的相互借景,比较多采用的是墙上开漏窗的方法,比如留园中的古木交柯,就是在北墙上开设一排漏窗,透过漏窗隐约的可以看见中区的山池楼阁。

“体宜”是园林设计阶段就要对园林整体格局、适宜性、合理性和协调性做出判断。“体宜”包含园林内部布局及景点间的协调性和园林与外部环境的协调性两个方面。比如拙政园内中、西、东三个部分从空间的组合形式、处理景观的手法到建筑的布局都不相同,但是却通过水面将三者有机地串联起来,达到整体的统一和协调。

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6]

中国儒家思想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的儒家精神变成了造园理念。中国古典园林属于山水园林,无论是早期对大自然中真山真水的直接复制,还是后期对大自然中存在的山水进行收集、提炼和重构,表达的都是对自然的喜爱。

“人作”就是通过人工的方式打造,“天开”指的是天然的,这两者是矛盾的,但是计成用“自然”有机地将两者结合起来,“人作”的出发点就是追求自然,而且“人作”最终想达到的是“天开”的效果。要是想做到“天开”,那么“人作”就要遵守自然法则,无论是从总体规划上还是在小的造景上,都要师从自然。

就比如说拙政园中部的景区,它以其中间大水面为中心,水上修建了三座岛,由东向西自然分布,很有蓬莱、方丈、瀛洲之意,取景自然。拙政园的水面是零散的,时而团簇时而分散,整个水面都吐露着自然的语言。

三、园有异宜、构园无格[7]

“园有异宜”就是说要根据文化、环境、地块现状等因素,使用适合的方式。“园有异宜”这一点就是在强调园林的差异性和不同。就拿留园举例,留园东部建筑群是主要特色,设计师通过对建筑的穿插组合,形成了大小不一且数量众多的建筑群,这种安静的小空间与留园西部的山景和留园中部的水景形成鲜明对比,这就营造出来了中、西、东部各自的风景特色。

《园冶》中的“格”说的是园林的大方向上的布局、风格。“构园无格”是在设计时候就要根据当地文化、环境现状和选址地质等选择适合的方式,没有固定法则。用留园举例,在入口的地方是两个跨院之间狭长的巷,在外人看来这条巷子是棘手的问题,但是当时的设计师就通过收放相间的手法,使其和宽敞的前厅等形成了空间上大小和明暗的对比解决了这个问题。

四、园圃立基、厅堂为主[8]

“园圃立基、厅堂为主”[8]说的是在造园选址的时候就应该先选择厅堂的位置。虽说中国古典园林中以建筑为主,但不是建筑的一枝独秀,而是讲究与环境相融合。古典园林中常见建筑包括厅、堂、轩、馆、楼、阁、榭亭、廊等。在其中厅和堂是主要的建筑,一般放置在园林中重要的位置,这两类一般是在整体规划中已经确定下来。中国古典园林,其厅、堂的位置一般是以“南厅北山,隔水相望”的模式来布置。比如说在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在中部大景区的南部,和北面西山岛隔水遥遥相望,人们站在堂前面的平台上环顾四周,大多数景点都在视线所及范围之内。

五、开林酌因[9]、当要节用[10]

《园冶》中“开林”是指开山掘土。在园林的施工建设中,开山掘土在所难免,“开林酌因”就是在阐述在园林设计的方案设计中一定要仔细考虑一下现场的土地条件,“高阜可培,低方宜挖”[11],不能不考虑现有的地形条件而随便的改变地形。

《园冶》中所说“节用”就是要节约,一方面是节约造园时候的开支,另一方面也是针对节约材料的开支。开支的节约,一是为了不让现有的地形大规模变,避免大工程,二是提倡就地取材。《园冶》中所写:“夫识石之来由,询山之远近。石无山价,费只人工”[12]。这里说的材料的节约主要是针对边角料的再利用。在古典园林中地面的铺装多使用碎瓦片和小方砖之类的,看起来没有用处的东西却能有很好的景观效果。

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在中国的历史十分悠久,《园冶》是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结,书中的很多理解和手法现在也在使用。

猜你喜欢

留园拙政园造园
留园:亭台廊榭,秋色迷宫
苏州拙政园历史沿革与分期考据
壹 造园·纳瑞集祥
风雨拙政园
苏州园林的空间叙事与抒情研究
苏州留园的营造与修复研究
荷花节
“盛世造园”说考论
论经济、文化等要素对园林设计的作用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