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研究

2020-08-03李振宇

学周刊 2020年25期
关键词:语言文化改革措施语文教育

李振宇

摘 要:教育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必要手段,我们缺少的教育不是传统的教育,而是对学生倾心动情的情感教育。教育需要感情的注入,语文教育是我国基础语言的教育,要想进行有效的语言文化教育,必然要对其教育方式进行创新,即要融入情感教育,要把情感教育融入传统的语文教育当中,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我国的语言展现给世界。

關键词:高中教育;语言文化;语文教育;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5-013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5.069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语文教育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也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创新。伴随着新课程、新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教育事业发生着日益显著的改变,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改善教育行业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此来使得语文教育更加的科学合理化,凸显应有的语文教育教学特色,多元化、有效化、趣味化的语文教育就成为当下教育行业应当考虑的重要问题。我们教师就应当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情感教育转变,摆脱陈旧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教学观念,顺应时代的变化,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综合提升学生自身素质。在进行教育时,更应该重视的便是情感教育,在进行教育时要创设情感交流的教育氛围,激活学生的情感教育,挖掘出学生内心的真实情感内涵,同时联系教育的实际,在其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改进,从而紧跟教育前进的步伐,加强语文教育的实效性,最终形成对学生的内心教育,让学生走进教师的情感教育当中,在情景互融的基础上,使语文教学更加真实地被广大高中学生所接触,领略我国语言的历史文化,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境界。

一、如何增进情感教育

语文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基础,是领略我国汉字文化的传承教育,良好的教学管理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近年来,情感教育理念不断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伴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情感教育的教学管理理念得到很大改善,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环境中,教师的情感直接带动了学生学习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情感教育在我国教育理念中占有重大的教育意义,情感教育是开展教育的有效途径。高中学生马上就要进入大学,也就很快要接触社会,在接触社会的时候,对出现的问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态度,有了态度也就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和情感,而高中生的情感发展对其以后的心理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高中是学生情感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在其教育上要始终坚持积极向上的原则,教师积极的情感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快速融入课堂氛围中,从而感受到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促使学生精神振奋,同时思维活跃,建立起活泼好动的课堂氛围,相比于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能够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反之,教师消极的情感也就会使课堂的活力不足,显得死气沉沉。

所以,将情感教育融入高中语文教育当中,使课堂上的学生动起来,能创设积极活泼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更好地教育学生学习。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情感化学习观念,让学生在情感化的促使下,在对知识渴望的内心情感下进入课堂,进而融入课堂之中,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语文教育时要利用情感因素构建学习氛围。

(一)课堂课文领域

在课文方面,要揣摩作者写作时内心的心境,将作者的心态引入当前的教学氛围之中,让学生从作者写作的角度出发,理解全文意思,留下深刻印象。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表现的是一位平凡而又朴实的父亲形象,表现出了父亲对于孩子默默而又无处不在的爱。课文中的叙述平淡无奇,朴实的话语却包含了浓浓的感情,无时无刻不在扣动着读者的心弦。他的文章,多从现实的生活当中取材,以朴实不夸大的写作手法来进行创作,从而使每篇文章都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所作散文的核心是用真挚的感情,通过写真实的景物,表达真实的感受。所以这也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上以情感教育为主,引用文章本身的情感烘托出课堂氛围,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上能够身临其境,更好地进行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另外,在古诗词方面的教学中,可以多用故事的形式传达古诗的意义,在其他方面,多用抽象的概念描述基础的教学理念,使学生更加容易产生兴趣,从而主动进行学习。

(二)教师个人领域

教师要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情感,热爱教学,关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职业素养。师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喜爱上教师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地进入课堂。这也就间接地体现出教师在教学上的引导作用。而语文教学的基础都是汉字,能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要坚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倘若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就能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并且坚持不懈,导语的设计和板书的书写能够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导语的设计能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营造良好的开端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导语也就注定了课堂效果的优劣,好的导语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

板书的书写也应注重情感的注入,不能像抄写课文一般直接套用,要运用变化的形式,进行多种多样的表达,可以用图标、表格的形式,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从而进行问题的探讨和研究,营造情境氛围,以激起学生的情感,然后深层次地进行理解。这样更能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化学习。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让其进行写作,能够有效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情绪,将他们真实的学习情感注入自己文章中,教师再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领略课文背后的意义,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以此来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情感。

(三)科技媒体领域

我国教育行业的科技领域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为此我们可借助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置身课文其中,使学生受到作者真实写作内心的感染,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的特点,更易于被当代学生所接受。教育教学,教人知识,育人道理,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活动,势必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本就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直观,从而使教学轻松有效,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该应用具有广泛性、生动性、有效性,利于循序渐进地全面表达教学内容。

例如,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设计成活动课,比如一些情节生动、戏剧效果较好的课文,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进行自编自导自演,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文章朗诵比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玩得开心,便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消化,把多媒体设备提供的多方面教学信息与语文教学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打破传统模式下的陈旧教育观点,为语文的教学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形象。

二、情感教育的未来发展规划

高中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文字背后都被作者赋予丰厚的感情,一景一物、一字一句都洋溢在字里行间,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教育行业中,随着各科课程教学的日益变化,其各项标准也都在发生不断地改变,教育教学的理念必然是以学生为基础的,而语文教育作为学生在求学和成长道路上的基本学习内容,教师在进行日常教育的时候应该对学生的思想和情感方面更为关注,教师在进行语文的教学中要善于拨动学生的心灵,以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内心。

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将积极向上和极具才华的一面展现给学生,以个人的魅力情感展示打动学生,要充分发挥语言的激情和动情作用,使学生看到文字之美,要利用具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进行课堂氛围的烘托,利用轻重缓急的节奏和抑扬顿挫的语调来进行课堂氛围的升华,点燃学生心中的求知欲望。同时运用自然的表演,声情并茂地进行文章的朗读,以此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教师自己进入了角色,才能带领学生进入角色,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不仅仅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分析鉴赏作品的形象和把握作品的情感,还应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生活,让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感悟生活、体验情感,最终在心灵深处深化和培育出高尚的情感。平时的教学过程,如果只重视课堂,只注重学生的课内情感体验,而没有从课堂到课外的进一步情感体验,无疑课内的情感体验只是空中楼阁,在教学中要侧重学生的心声表达,更应引导学生去思考、去创作。唯有让其思考感悟,才能深化情感认识,完成语文课堂向生活课堂的转变。这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的情感认识不断得到新的培育,课内的情感体验,靠的是深入领会课文内容,课外的情感体验,靠的就是学生在生活中的感悟,从课内走向课外,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进一步理解,而且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同时还会在课内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培育出更深的或全新的情感体验。

三、结语

只有情感教育观念不断地完善,才会促使人才的兴起。情感教育是追求教育真理的动力,是实现师生和谐课堂的基础条件,语文的教学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照抄搬送,这样不但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甚至还会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教師应将情感教育合理地融入语文教育之中,不断完善语文教育的情感化,注重运用化教学和培训化管理,改善教育的表达方式,从而推动教育的情感化,同时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让情感教育观念深入人心,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达到更高的成就,从而使语文教育教学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李珊梅.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7(22).

[2]夏红梅.高中语文情感教育的实施途径[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7(10).

[3]史蕾.浅析基于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审美教育发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7).

[4]闫忠杰.试论新形势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师版),2017(5).

[责任编辑 薛晓静]

猜你喜欢

语言文化改革措施语文教育
基于中日语言文化对比对日语教学方法的研究
英语文学作品人名背后的语言文化分析
从“国学”看汉语言的软实力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中英翻译中语言文化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