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2020-08-03张亮亮

学周刊 2020年25期
关键词:课堂氛围学科素养兴趣培养

张亮亮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整体上来看这种要求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整体学科素养的发展,以学科素养的发展去促进和带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高中数学是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关键阶段,是学生从基础数学向高等数学学习的一个过渡,这种过渡与发展具有“不定向性”,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多元化的分裂。现阶段我们需要如何做,才能够让数学教学更加具有时效性和有效性呢?我个人认为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之下进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如有不妥之处还希望大家能够提出指导意见,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高中数学;兴趣培养;课堂氛围;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5-00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5.008

自教育部颁发《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来,新课程标准以新的结构、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体系,给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思考。这既是对于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机遇,也是对于高中数学提出的一个挑战。笔者结合多年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改变教学现状,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在很多高中教师的眼里学生的兴趣,尤其是数学兴趣在经过小学、初中将近九年的实践里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模式。要在高中改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因此,我们的高中数学课堂对于数学兴趣的培养的关注度是非常有限的。正是基于这种陈旧的思想认知的影响,我们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一直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学生的兴趣一直没有被调动起来。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是把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学完全割裂开来的最主要因素。那么,如何在高中阶段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本人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提高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水平

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对知识进行讲解,选择哪种语言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培训和优质课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数学名师和数学专家在上高中数学课的时候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语言表达方法。他们在对数学知识讲解的过程中经常会旁征博引,甚至将各种古诗文都用到了数学知识的讲解上来。这看起来和教学内容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仔细一想,你就会发现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存在着某种很微妙的联系,这种微妙的关系不是我们用数学专业术语就能表达出来的。这种微妙给人的感觉往往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状态。而优秀的数学教师往往会借助数学以外的东西,启发学生去思考和理解,有的人把这种引导称之为“悟”。这些教师会用幽默的语言,敢于旁征博引,能够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所以把提高高中数学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放在第一点来讨论,主要是因为高中学生对很多事物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不会轻易地改变自己的想法,而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教师个性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学手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传统教育模式具有很强的冲击力,甚至现在很多年轻的数学教师一直依附于对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完全抛弃了原有的传统教学手法。在近几年的各种青年较大比武观摩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年轻的教师基本不用板书,及时有用板书的粉笔字也不敢让人恭维,更不用说板书的美观大方与科学合理的体现了。另外,很多教师对知识点的突破、总结、归纳都使用电子白板或多媒体制作的PPT去展示。不可否认现代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确实有很多的优越性,但我个人认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达到可以代替一切传统教学手段的程度。比如,在教学二次函数相关内容时,多媒体课件的展示直接呈现出了所有的图形与演示,这些演示基本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这看起来是非常便捷的,节省了教师在黑板上直接作图演示的过程,但是我们的学生尤其是一些理解能力和反应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他们就无法跟上教学的进度,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在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教学课堂上,尤其是四十岁以上的数学骨干教师的课堂上,我们就会发现在讲解一些重难点知识的时候,他们大多会使用最基础、最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函数曲线、几何图形、板书的形成都是在教师不借助任何数学教学工具的情况下完成的,并且板书非常的美观大方,这样的传统的呈现模式更能让学生对知识产生一步一步探索和求知的兴趣。所以,我们要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需要加强教师的基础专业素养与能力。

(三)强化师生之间的沟通模式

在通过我们课题组对高中数学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之后,我们发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现状令人感到十分的担忧。因为,我们的数据显示只有很少一部分数学教师会和学生进行主动的情感交流,大多数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只停留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

除此之外,高中数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次数非常少,甚至于很多学生高中三年下来,和自己数学教师课后的主动交流次数为零。这样的现象已经趋于普遍化,我们不可否认高中学生的学业压力非常大,教师的教学压力也不小。学生和教师在周考、月考、期中好、期末考、阶段检测等各种考试的夹击下属于自己的非常少,这是事实。但是这种学生和教师只存在知识上的交流,而无任何情感交流的现象,让我们的高中数学缺少了情感和温度。没有情感的教育和没有温度的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是很难被调动起来的,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放下分数的成见,挤出必要的时间,多和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给予他们心理上的关怀。只有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受教师的教学;只有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了教师,才会去认同教师的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方法。这样双重的认同感会提升学生学习的積极性和学习效率。

二、利用合作模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

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一直倡导的新型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之所以被提出来,并进行积极的推广其实是有一定的科学背景的。在2000年以前高考的压力与现在相比要小很多,学生和教师承受的压力与现在也要小许多。所以,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好的互动合作关系,学生和学生之间在课后也有很好的互助合作关系。但随着高考的压力日渐加重,这种良性的、宽松的互动学习形式被逐渐挤压甚至消失。学生很难在同学那学到知识,也很难在课后与教师展开良性的互动。因为课后学生的时间被学校和家长安排得满满当当,教师课后除了要进行与教学有关的工作之外,还要忙与教学无关的各项工作。这种现状的不断发展,使得我们的合作学习只能体现在样板课堂,而真正的情况却并不容乐观。因此,我们就需要创新认识和创建合作学习机制,用合作学习的机制去提高高中数学学习的实效性。我个人认为需要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强化生生互动合作

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这种个性特点更能够得到同龄人的接受和理解。同时,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也在类似的范围之类。他们对问题的思考视角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这也是生生互动学习的基础所在。

因此,在现阶段强化学生之间的生生互动合作学习是很重要的。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引导,并且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和制度,消除学校、家長以及学生的顾虑,让他们在课堂上和课后开展有效的互助合作学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当然,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合作小组的分组这个问题。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分组的时候,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干扰,如一些家长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和比自己孩子学习能力弱的同学成为一组时,就会提出各种意见,甚至会找人说情要求教师进行重新分组。这样,我们的合作小组的形成就会被干扰。所以,我们任课教师除了要处理好给家长的解释工作,还要坚持科学的分组,不能因为家长或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而放弃科学分组的原则。坚持合作小组的持续互助学习,随时监测他们的学习方式和效果,并及时地进行有效的反馈。这是现阶段强化学生之间互助学习需要解决的最现实的问题。

(二)开展良性的师生课后合作学习活动

在我们课题组对师生课后互动学习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我们的高中数学教师与学生在课后的互动学习是非常少的,学生和教师之间在课后很少进行联系。学生的课后学习活动多求助于补课机构和网络。我们不可否认学生选择校外补课机构进行课后学习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加上网络相对比较发达,确实是一种解决学生疑惑的便捷方式,但也不能因为有这些因素的存在就放弃教师与学生的课后学习交流互动。因为课后教师的交流与互动比在课堂上要轻松,另外课堂上的交流互动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课后的互动与交流面对的是独立的个体。因此,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教师更能获得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三、结语

总之,在各种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的推进过程中,我们的高中数学课堂需要与时俱进的精神和追求,但同时我们不能丢弃传统教学中优良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我们要想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学习效果,就需要在不断地学习和反思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加强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并采取一切能够提升学生综合学科素养的教学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多个方面一起发力,提升我们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覃秘.浅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2(33).

[2]刘静怡.从维果茨基文化历史理论看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现代教育科学,2017(6).

[3]陈秋仙,刘渊.论合作学习原理与中国教育文化观的潜在冲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5).

[4]吴畏.浅谈如何在新课标下做好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社会科学(引文版),2017(6).

[责任编辑 杜建立]

猜你喜欢

课堂氛围学科素养兴趣培养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促进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几点做法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