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玻璃制品重金属迁移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2020-08-03蒋祥飞马培培侯亚伟汤有宏

酿酒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均匀分布乙酸容量瓶

王 超,蒋祥飞,马培培,侯亚伟,汤有宏,2

(1.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亳州 236820;2.安徽省固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亳州 236820)

在白酒生产过程中,其包装容器基本以玻璃容器为主,玻璃容器中的重金属往往会迁移至酒体中,导致酒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升高,对人体造成危害,故对玻璃制品中重金属的迁移量进行限量规定。

GB 4806.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玻璃制品》和GB 19778—2005《包装玻璃容器铅、镉、砷、锑溶出允许限量》中规定玻璃制品应检测其铅、镉、砷、锑迁移量,现采用GB 31604.4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砷、镉、铬、铅的测定和砷、镉、铬、镍、铅、锑、锌迁移量的测定》中第二部分“砷、镉、铬、镍、铅、锑、锌迁移量的测定”第一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玻璃制品铅、镉、砷、锑迁移量,为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对其检测过程中影响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影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综合影响程度,进而对此方法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及仪器

材料:酒样灌装用玻璃瓶。

仪器设备:0.2 mL 移液管、1 mL 移液管、2 mL移液管、5 mL 移液管、10 mL 移液管、100 mL 容量瓶、1000 mL 量筒,分析天平:感量0.01 g;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试剂:多元素混合标准储备液(10 μg/mL)。

1.2 实验方法

根据待测样品的预期用途和使用条件,按照GB 5009.156、GB 31604.1 和GB 4806.5 规定的迁移试验方法及试验条件进行样品清洗后,用4%乙酸作为食品模拟物,于22 ℃放置24 h 的条件下进行迁移试验。浸泡液经充分混匀后,取部分浸泡试液上机测试。同时做试样空白试验。

注:因样品中砷、镉、铅、锑重金属迁移量检测结果均为未检出,现采用加标后的样品按照样品检测分析方法进行检测分析,并对其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1.3 数学模型

式中:X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中某种元素的迁移量(mg/kg);

c——试样浸泡液中重金属含量(μg/L);

V——4%乙酸浸泡液体积(mL);

m——4%乙酸浸泡液质量(g);

f——稀释倍数;

1000——换算系数。

1.4 不确定来源分析

根据数学模型分析及方法简述,可知食品中镉的测定不确定度来源于以下几个分量。

(1)标准溶液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

(2)4%乙酸浸泡液体积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

(3)4%乙酸浸泡液质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m);

(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I);

(5)试样重复性检测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S);

2 不确定度评定

2.1 标准溶液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

2.1.1 标准溶液配制

多元素混合标准储备液(10 μg/mL)

元素标准中间液(100 μg/L):准确吸取多元素混合标准储备液(10 μg/mL)1.00 mL 于100 mL 容量瓶中,乙酸溶液(4%)定容至刻度,混匀。

元素标准系列使用液:准确吸取不同体积的元素标准中间液(100 μg/L),逐级稀释成表1 中的混合标准系列溶液。

表1 混合标准系列溶液

2.1.2 元素标准溶液配制引入的不确定度ur(C)

元素标准溶液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主要来源元素标准溶液本身及配制过程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结合元素标准溶液配制方法可知,元素标准溶液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来自于7个分量:

(1)元素标准储备液(10 μg/m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0);

(2)元素标准中间液(10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1);

(3)元素标准使用液(0.2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2);

(4)元素标准使用液(1.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3);

(5)元素标准使用液(2.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4);

(6)元素标准使用液(5.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5);

(7)元素标准使用液(10.0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6)。

2.1.3 元素标准储备液(10 μg/m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0)

元素标准储备液为多元素混合标准溶液,砷(As)元素、镉(Cd)元素、锑(Sb)元素、铅(Pb)元素浓度为10 μg/mL,其证书上给出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5%,K=2,则有:

ur(C0)=0.005/2=0.0025

2.1.4 元素标准中间液(10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1)

来自于3 个分量:元素标准储备液(10 μg/m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0)、1 mL移液管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1)和100 mL 容量瓶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2)。

(1)元素标准储备液(10 μg/m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0)=0.0025(见2.1.3)。

(2)1 mL移液管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1)来自两个分量:

a.移液管的容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V11)

1 mL 移液管的容量允许偏差为±0.007 mL,按均匀分布有:

b.移液管温度变化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V12)

设温度变化为±5 ℃,20 ℃时水的膨胀系数α=2.1×10-4℃,按均匀分布,则有:

1 mL移液管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ur(V1)=u(V1)/V1=0.0040/1=0.0040

(3)100 mL 容量瓶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2)来自两个分量:

a.容量瓶的容量引入的不确定度u(V21)

100 mL 容量瓶的容量允许偏差为±0.10 mL,按均匀分布有:

b.容量瓶温度变化引入的不确定度u(V22)

设温度变化为±55 ℃,20 ℃时水的膨胀系数α=2.1×10-4℃,按均匀分布,则有:

则:u(V2)=[u2(V21)+u2(V22)]1/2

ur(V2)=u(V2)/V2=0.084/100=8.4×10-4

所以元素标准中间液(10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1)为:

2.1.5 元素标准使用液(0.2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2)

来自于3 个分量:元素标准中间液(10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1)、0.2 mL 移液管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3)和100 mL 容量瓶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2)。

(1)元素标准中间液(10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1)=0.0048(见2.1.4)

(2)0.2 mL 移液管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3)来自两个分量:

a.移液管的容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V31)

0.2 mL 移液管的容量允许偏差为±0.005 mL,按均匀分布有:

b.移液管温度变化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V32)

设温度变化为±5 ℃,20 ℃时水的膨胀系数α=2.1×10-4℃,按均匀分布,则有:

0.2 mL移液管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ur(V3)=u(V3)/V3=0.0029/0.2=0.0145

(3)100 mL 容量瓶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2)=8.4×10-4(见2.1.4(3))。

则元素标准使用液(0.2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2)为:

2.1.6 元素标准使用液(1.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3)

来自于3 个分量:元素标准中间液(10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1)、100 mL 容量瓶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2)和5 mL 移液管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4)。

(1)元素标准中间液(10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1)=0.0048(见2.1.4)。

(2)100 mL 容量瓶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2)=8.4×10-4(见2.1.4(3))。

(3)5 mL移液管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4)来自两个分量:

a.移液管的容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V41)

5 mL 移液管的容量允许偏差为±0.015 mL,按均匀分布有:

b.移液管温度变化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V42)

设温度变化为±5 ℃,20 ℃时水的膨胀系数α=2.1×10-4℃,按均匀分布,则有:

5 mL移液管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ur(V4)=u(V4)/V4=0.0087/1=0.0087

则元素标准使用液(1.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3)为:

2.1.7 元素标准使用液(2.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4)

来自于3 个分量:元素标准中间液(10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1)、100 mL 容量瓶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2)和5 mL 移液管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5)。

(1)元素标准中间液(10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1)=0.0048(见2.1.4)。

(2)100 mL 容量瓶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2)=8.4×10-4(见2.1.4(3))。

(3)5 mL移液管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5)来自两个分量:

a.移液管的容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V51)

5 mL 移液管的容量允许偏差为±0.015 mL,按均匀分布有:

b.移液管温度变化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V52)

设温度变化为±5 ℃,20 ℃时水的膨胀系数α=2.1×10-4℃,按均匀分布,则有:

5 mL移液管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ur(V5)=u(V5)/V5=0.0087/2=0.0044

则元素标准使用液(2.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4)为:

2.1.8 元素标准使用液(5.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5)

来自于3 个分量:元素标准中间液(10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1)、100 mL 容量瓶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2)和5 mL 移液管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6)。

(1)元素标准中间液(10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1)=0.0048(见2.1.4)。

(2)100 mL 容量瓶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2)=8.4×10-4(见2.1.4(3))。

(3)5 mL移液管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6)来自两个分量:

a.移液管的容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V61)

5 mL 移液管的容量允许偏差为±0.015 mL,按均匀分布有:

b.移液管温度变化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V62)

设温度变化为±5 ℃,20 ℃时水的膨胀系数α=2.1×10-4℃,按均匀分布,则有:

5 mL移液管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ur(V6)=u(V6)/V6=0.0087/5=0.0017

则元素标准使用液(5.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5)为:

2.1.9 元素标准使用液(10.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6)

来自于3 个分量:元素标准中间液(10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1)、100 mL 容量瓶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2)和10 mL 移液管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7)。

(1)元素标准中间液(10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1)=0.0048(见2.1.4)。

(2)100 mL 容量瓶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2)=8.4×10-4(见2.1.4(3))。

(3)10 mL 移液管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7)来自两个分量:

a.移液管的容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V71)

10 mL移液管的容量允许偏差为±0.020 mL,按均匀分布有:

b.移液管温度变化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V72)

设温度变化为±5 ℃,20℃时水的膨胀系数α=2.1×10-4℃,按均匀分布,则有:

10 mL移液管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

ur(V7)=u(V7)/V7=0.0115/10=0.0012

则元素标准使用液(10.0 μg/L)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6)为:

2.1.10 综上可知标准溶液配制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C)

2.2 乙酸浸泡液(4 %)体积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

4%乙酸浸泡液体积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即为1000 mL量筒量取4%乙酸浸泡液体积的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其来自于两个分量:1000 mL 量筒的容量引入的不确定度u(V81)和1000 mL量筒温度变化引入的不确定度u(V82)。

2.2.1 1000 mL 量筒的容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V81)

1000 mL 量筒的容量允许偏差为±10 mL,按均匀分布有:

2.2.2 1000 mL 量筒温度变化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V82)

设温度变化为±5 ℃,20 ℃时水的膨胀系数α=2.1×10-4℃,按均匀分布,则有:

4%乙酸浸泡液体积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即为1000 mL 量筒量取4 %乙酸浸泡液体积的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V)为:

ur(V)=u(V)/V=5.774/500=0.0115

2.3 4 %乙酸浸泡液质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m)

表2 加标样品测定结果

由实验方法可知,4%乙酸浸泡液质量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m)即为称量4%乙酸浸泡液质量所用感量为0.01 g 电子分析天平所引入的不确定度,由检定证书可知所用电子分析天平在500~1000 g 范围内,最大允许误差为±1.0 g,按均匀分布有:

则ur(m)=u(m)/m=0.577/500=0.0012

2.4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I)

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仪器检定证书可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引入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

u(I)=0.7%,k=2

则ur(I)=u(I)/k=0.7%/2=0.0035

2.5 试样重复性检测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S)

按照GB 31604.4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砷、镉、铬、铅的测定和砷、镉、铬、镍、铅、锑、锌迁移量的测定》中第二部分“砷、镉、铬、镍、铅、锑、锌迁移量的测定”第一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重复进行试验6 次(n=6),分析同一水样中镉的含量,测定结果见表2 加标样品测定结果。

则试样重复性检测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ur(S)见表3。

表3 各元素重复性检测引入的相对标准不确定度

2.6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表4、表5)

2.7 扩展不确定度

取包含因子k=2,则扩展不确定度见表6。

表4 各元素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表5 各元素标准不确定度

表6 各元素扩展不确定度(μg/L)

2.8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报告

由上面分析计算,最终得出加标样品中各元素含量见表7。

表7 各元素含量(μg/L)

3 结论

本次不确定度评定依据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和GB/T 27411—2012《检测实验室中常用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与表示》两个不确定度相关标准中的有关规定,对GB 31604.4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砷、镉、铬、铅的测定和砷、镉、铬、镍、铅、锑、锌迁移量的测定》第二部分“砷、镉、铬、镍、铅、锑、锌迁移量的测定”第一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玻璃制品中重金属迁移量的测定方法进行不确定评定,其检测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有标准溶液引入不确定度、4%乙酸浸泡液体积引入的不确定度、4%乙酸浸泡液质量引入的不确定度、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引入的不确定度及试样重复性检测引入的不确定度共5 个分量,对此5 个分量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最终得出不确定度结果,形成不确定度结果报告。

猜你喜欢

均匀分布乙酸容量瓶
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砷的不确定度评定
国家药监局关于联苯乙酸凝胶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2021年第148号)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乙酸”知识导视
谈如何降低容量瓶的容量误差
对容量瓶几个实验问题的探讨
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设计实践
电磁感应综合应用检测题
可逆随机数生成器的设计
液相色谱法测定糕点中脱氢乙酸不确定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