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热带建筑特色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创新

2020-08-02陈利伟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海南

陈利伟

摘 要:海南省历史文化以黎族文化为特色,以汉族移民文化为主调,是具有多元化的文化体系,尤其以黎族文化体现着海南独特的内蕴。文章以海南黎族民族文化和具有地域特色的船形屋建筑形态为对象,以民族特质、文化底蕴为出发点,以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为契机,从文化、建筑、艺术和社會四位一体的角度,创造性地表达出海南黎族文化和以船形屋为代表的海南热带建筑的内涵与特色。

关键词:热带建筑;黎族船形屋;黎族文化;海南

课题项目:2019年海南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领域)高层次人才项目“海南自贸区(港)建设中热带建筑与地域文化的创新性融合研究”(2019RC197)研究成果。

海南是中国最南端的省份,四面环海,资源丰富,风景优美,是气候宜人的沿海岛屿,是中国唯一的省级经济特区,也是国内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著称。黎族文化体现着海南独特的内蕴,同时多民族文化聚集在一起形成了海南独有的文化。千百年来,朴素古韵、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风情使海南社会风貌显得格外丰富多彩。

2020年4月,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项目正式落地,涵盖了自由贸易港建设、产业发展、“五网”基础设施提质升级、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促使海南地域文化与海南独具特色的热带建筑相融合,对加快推进海南经济文化建设尤为重要。

一、海南热带建筑特色——以黎族船形屋为例

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民,据考证,黎族人在3000年前的殷周时期就定居海南,过着原始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活。黎族的传统民居建筑大多是简陋的茅草屋,因其建筑形态像船篷和倒扣的渔船,故名“船形屋”。后由于历史的变迁,海南早期的居民从闽南地区迁徙过来,建筑逐步呈现闽南风格。随着历史的推移,海南逐渐出现由岭南、云贵、东南亚等地区迁徙而来的移民,同时受到各地区文化的影响,海南地区尤其是海南琼北地区建筑风格呈现岭南建筑特色。西汉以后,随着封建王朝对中原官吏的流放和大批分派的驻军进入海南,中原文化逐步涌入海南,中原建筑元素也逐渐融入到琼北地区的建筑中。到了近代,大批海南人为了谋生前往南洋各国,他们归国后,所修建的建筑受到南洋文化的影响出现了具有南洋文化的建筑风格。今海口市解放路一带的骑楼老街就是历史的见证,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的称号,影响了海南地区的传统建筑样式。自此,海南在多元建筑文化的冲击下形成了今天的海南热带建筑特色。最为典型的海南热带建筑当属海南黎族船形屋原始生态建筑。

黎族船形屋是黎族古老的传统民居建筑,是最原始、最环保的传统建筑形式之一,流行于海南的黎族聚居区,被收录在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堪称是人类古老传统民居建筑的“活化石”。黎族先人为纪念漂洋过海移民而来的黎族先祖,以船形状建造住屋,其建筑形态极像船篷和倒扣的渔船,故名“船形屋”。船形屋大致可分为高架船形屋、低架船形屋、落地船形屋和半船形屋四种,其建筑外观形态、建造材料与工艺大致相似,不同的是有高低落差之分。

船形屋的结构形式比较原始,有其独特的建造方法,主体结构以茅草、竹、木头、藤等植物为材料建造。船形屋的内部空间低矮,并受热带植物的遮挡,因此屋顶接受太阳辐射的面积较小,夏季不至于过热。船形屋低而长的屋檐既防晒又防雨,架空地面的船形屋,还具有通风、防潮等功用。屋体支撑柱采用热带木材的树干或树杈支承屋体房梁,房屋两侧檐柱承檐梁,中柱承脊梁,梁上搁半圆形拱圈木,再用檩条椽子搭在拱圈木上,交叉处用藤皮或野麻皮捆绑牢固,构件连接间有一定的弹性,加强屋构的稳定性,有效抵御台风的侵扰。屋顶用茅草或葵叶铺盖,起到很好的隔热和防风雨的作用。在当时生产力极度落后的条件下,船形屋可实现就地取材,看似建造工艺简单,但背后建筑结构及构件的穿插与捆扎十分考究,不但结实耐用,还能起到防潮、隔热等作用,哪怕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也可以快速重生再造,拆建也很方便。船形屋的构造以实用为主,看似对美的要求不高,但其屋体形态对现代建筑的审美有巨大的冲击力,体现了黎族先人的智慧。黎族人民在千百年来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根据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建筑材料及技术水平,因地制宜地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船形屋,代表着黎族传统文明,其承载的历史文化意义源远流长,这些综合因素造就了海南建筑应有的热带风格和本土特点。

二、海南黎族地域文化

黎族作为海南最早的居民,经历了三四千年的文化历史演变,文化底蕴深厚,尤其是多元文化的融合造就了海南独一无二的资源、资产。

船形屋是黎族较为典型的地域建筑文化符号,同时黎族还有诸多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独一无二的文化。海南黎锦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已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原始的腰织机至今仍在使用,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黎族原始制陶技艺是海南黎族人民使用泥条盘筑、无轮成型、露天低温烧制的传统手工方式制陶的技艺,另一种原始制陶技艺是泥片合围成型的技艺;黎族树皮布是海南黎族人民将见血封喉树和厚皮树等树皮经过特殊处理加工成无纺布的古老技艺,极为罕见,该技艺比黎族棉纺织技艺更加古老;黎族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具代表性、最受欢迎的舞种之一;钻木取火是根据摩擦生热原理,利用木棒快速钻动木块而产生的火屑来取火的古老方法,目前在国内已极为罕见。

那些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海南黎族特有的地域文化,是海南历史文化遗产的代表,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为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留下浓重的文化色彩,在历史文化沿革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更是海南地域文化的特色名片。

三、新时代背景下,海南热带建筑与地域文化的

融合创新

创新即改变,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并创造出新的事物的过程,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改进、完善,从而达到更大的效益,要在传承中求创新,在创新中继承传统。文化亦如此,不管怎么创新、改革,其根本是保留精髓,继承传统,融合创新。创新不是对传统的颠覆,而是对传统的高度尊重。社会在发展,历史在演变,在现代科技、文化、艺术、文明的冲击下,许多具有代表性的黎族特色文化和资源遭到破坏,日益衰落的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如何在现代文明下实现传统建筑与地域文化的融合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全新课题。

(一)结合当下,分析现状

海南黎族船形屋是在原始环境背景下产生的,其出现首先是深受海洋文化的影响,其次是为了解决生存、居住问题,最后是为了避免风吹日晒雨淋,抵御野兽侵袭。由于当时生产水平低下,受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的影响,黎族人民只能就地取材营造建筑构架。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空间结构的变化,海南先民对建筑形态逐步优化,使其演变到现代人看到的船形屋遗址的生态结构。

船形屋看似构造简单,但融入了海南先民的智慧,其独特的造型用现代的眼光去衡量依然优美,建筑构架和内部结构虽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但符合当时建筑文化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要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中可以看出党中央的明确态度。我们应当抓住历史机遇,在美丽乡村建设或区域建设时将船形屋独特的建筑形态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在现代建筑中继承和延续船形屋的文化符号,在新的建筑形式下体现海南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建筑形态精髓,不是对传统建筑形式的机械模仿,也不是某一种形式的局部泛滥,而是通过设计可以唤醒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又满足现代旋律的建筑形式,将传统建筑文化符号与现代建筑相融合。

(二)融会贯通,创造再生生态文化

海南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产业发展滞缓,对优秀的传统文化重视不够,前面提到的黎族黎锦、打柴舞等文化遗产急需得到保护传承。可以运用现代眼光将传统文化符号转化为现代语言,例如将黎族大力神传说中大力神元素符號和黎族打柴舞运用到建筑、度假村旅游开发中。还可以让人们体验黎族黎锦的纺织技艺,精心编排,感受黎族三月三节等,无形之中将海南传统文化传递给每一个人。这就要求将传统文化整合成一套体系,统筹规划,化繁为简,既能传承文化,又能传播文化底蕴,将海南传统文化打造成可再生的生态文化。

(三)因地制宜,寻求出路

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南将进入国际视野,其作为国内唯一热带岛屿,将被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旅游文化、休闲度假胜地,使之成为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势必吸引世界人民的眼光。

主导未来发展方向,贯穿生态文明发展,制定适合海南发展的热带建筑、地域文化特色产业,运用媒体、自媒体的力量,传播书写文化海南、生态海南、特色海南,打造世界性品牌。放眼世界,招商引资,政府牵头做指导,制定政策、法规,实施绿色建筑行动,有效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健康性、舒适性和生态性,贴合海南建筑特色,运用海南地域文化符号,为海南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做出示范,增强海南地域文化内涵建设,走融合创新、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总之,黎族是海南最古老的民族,其建筑、文化、风俗、技艺等方面都应得到继承与发扬,努力吸收外来文化,把海南建设成为世界文化的聚集地,让世界各民族文化在海南扎根、绽放。同时,在海南自贸区(港)高速建设的当下,海南依托其独有的地域优势,结合海南热带建筑特色和多元地域文化,打造全国乃至全球标志性名片,推动海南整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博.黎族传统聚落形态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6.

[2]耿玉,朱瑞.居室形似覆舟,编茅为之:浅谈黎族船形屋[J].神州,2013(2).

[3]贾梅.多元文化影响下海南传统民居审美探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10).

[4]孙荣誉.特征与传承:海南传统地域建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5]陆元鼎.中国民居建筑[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河北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海南
海南沉香冠天下
A new snake species of the genus Gonyosoma Wagler,1828 (Serpentes:Colubridae) from Hainan Island,China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赞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为海南停留
点赞海南“马上就办”精神
海南红豆育苗栽培技术
严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