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会计培养方案出发构建新时代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2020-07-31李中元

中国农业会计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务会计专业会计人员

李中元

一、引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数字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快速腾飞,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广泛运用,不仅为社会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更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如何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会计人才,如何解决高校所面临的会计人才培养的供需矛盾,如何培养出拥有更高的管理会计思维、更牢的专业理论基础、更强的职业道德素养的新时代会计人才,如何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国际型会计人才,是新时代形势下需要高校思考以及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上述背景,结合对部分高校会计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试图构建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为了使研究对象具有普遍代表性且调查结论更为真实可靠,我们选取了东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以及厦门大学的本科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具有以下特点:

1.学校性质:所选的六所高校的会计专业在国内均处前列。

2.会计学专业综合实力:所选的六所高校均属于国家首批设立MPACC的院校且会计学专业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3.地域分布:六所高校分布在我国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避免了由于地区经济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结果差异。

(一)高校会计培养方案目标要求及课程设置

根据我们对高校本科会计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发现,高校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呈现出如表1所示的培养方案目标要求,我们也能发现不同的高校都能结合其学校特色呈现出有所区别的目标要求。

从表1的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目标要求的描述来看,不难发现各高校对于会计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职业道德素养以及国际视野都有着不谋而合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各高校都以培养出能够胜任企业、事业单位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会计从业人员为培养的最终目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会计人才市场对于高层次的会计人才的缺口仍然很大,高层次会计人才的就业前景仍然非常乐观。同时,为了方便分析各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方面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是否匹配,我们对各高校专业必修课程设置进行了如图1的列示分析。

表1 本科会计专业培养方案目标要求

图1 本科会计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分布情况

(二)新时代会计人才培养出现的问题

从对上述六所高校的培养方案目标要求与课程设置的匹配情况的研究,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很多优秀的方案和思路,与此同时结合现在人才市场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我们也能从中发现暴露出来的主要问题。

1.基础课程与实践环节比重失调所带来的供需矛盾。从上述六所高校的课程设置中不难发现,我国高等院校在会计专业教育中,过分强调理论化知识以及专业化程度,忽视了学生对于实务操作能力以及发展预见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了解实务界所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动态,而会计人才市场更需要的恰是具有管理思维和实操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因此这也往往会带来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高校与人才市场的供需矛盾。

2.专业知识与道德素养比重失调所带来的道德危机。会计工作是一个对职业道德有着严格要求的行业,无论是会计信息的披露,还是经济契约的签订,都是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考验。然而,虽然高校都以培养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的会计人才为培养的目标要求,但是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却忽视了对于会计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的教育,这也往往会带来会计造假和核算失实的情况发生。

自2013年以来,财政部陆续印发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管理会计基本指引》、《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100号——战略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和意见,将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上来,也成为会计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蓬勃发展,诸如费用报销、审核、付款、记账等传统会计核算工作都可以通过数据共享来实现,会计人员则可以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这对于会计从业者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会计从业者可以从传统的财务核算中解脱,参与到企业的战略管理和战略决策中来;另一方面,需要会计从业人员更高的专业知识水平,更精准的判断力和更综合的创新能力。

(二)更牢的专业理论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会计准则也在不断趋于国际化,不断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因此,我国的会计准则就在不断地变化,会计人员想要更好地理解准则,就需要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才能真正从复杂的事物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多学科多平台的知识技能储备、多方面多角度的专业理论基础则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为新时代的会计人员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基石。

(三)更强的职业道德素养

三、新时代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

(一)更高的管理会计思维

无论处于什么时期,职业道德都是每个从业者所必须具备的品质。同时,我们处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对于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素养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会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相关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面对诱惑和困难,也要能够坚持准则,坚持职业道德,不弄虚作假,欺骗大众;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管理尤其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不断提高,会计从业人员更需要严格保守企业机密,保持良好的信誉,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和接受。

四、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结合对各高校会计培养方案的研究以及新时代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更高的要求,我们通过吸取国内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加深、改进以及创新,提出了如图2的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图2 新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阐述如下。

(一)学校和企业合作

随着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深入,本科院校将会计实习停留在参观工厂流水线、翻看企业账簿显然意义不大。本科院校可以与当地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关系,通过合作进行实习开展与业务共享,在避免泄露商业机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经济业务来进行核算实习。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办工厂或校内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全真的实训模拟环境。学生也可以参照企业的部门分工,由学生分饰“会计主管”“出纳”“记账”等角色,通过讨论来进行记账以及企业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管理思维。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企业有经验的会计来为学生指导实务操作进而培养管理思维,企业也可以借此机会发现优秀的会计人才,为企业提供优质员工。

(二)学校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作

学校可以作为学生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媒介,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相关协议来明确学生的实训时间以及实训要求,由有经验的注册会计师带队进行模拟训练。实训内容可以由会计师事务所安排,既可以是制造业企业的相关真实业务,也可以扩展到诸如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等企业来扩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此同时,校方可以为学生和实训老师搭建互相交流的平台,方便学生随时解决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由课堂学习无法解答的问题。学校也可以构建科学合理的评分评价体系,综合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来进行评分,通过相应的激励措施来提高学生实训的积极性和实训效果,也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短板来进行针对性培养。

(三)创新的“2+1+1”会计培养模式

“2+1+1”会计培养模式是指“双导师制度+导生制度+人工智能平台”的创新型培养新模式,本文将分开阐述三种方式,并阐明如何将三种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1.双导师制度。双导师制度是指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培训指导的模式。要使双导师制度能够有效地开展和实施,关键在于校内导师理论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校外导师的考核标准的确定。对于校内导师的理论水平评判标准,不能单纯地唯论文论、唯项目论,而应该更加细化师资水平的评价制度,综合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实践水平来对校内导师的理论水平提高提供更为科学的参考标准。对于校外导师的考核标准,通常需要向实务能力、决策能力以及道德水平倾斜,一方面实务能力和决策能力强的校外导师可以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务操作,另一方面学生的道德素养也需要校外导师在潜移默化的讲授过程中加以培养。

2.导生制度。导生制度是通过导生来打通学生与导师之间交流障碍的平台和媒介。通过从高年级学生中选取出有着丰富学习经验的同学来督促学生学习,方便学生交流。既是导生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有效方式,又可以缓解导师压力,增进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

3.人工智能平台。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学校完全有必要搭建一个人工智能平台,既可以方便学生学习和能力测试,又能够协助导师和导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不足,补足短板。通过人工智能平台,可以将校内外优质的学习资源整合起来,方便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同时可以通过学生在智能平台进行的测试和实训结果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后台分析,与双导师制度和导生制度相结合,赋予导生和导师查看学生学习情况的权限,及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查漏补缺。当然,人工智能平台的搭建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积累,对部分院校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

我们通过整合现有的技术,优化原有的制度,可以构建一个能够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高层次会计人才。

猜你喜欢

实务会计专业会计人员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新形势下会计人员素养提升策略思考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高职会计专业英语教学中ESP理论的应用研究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