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汉语语伴合作模式小组讨论研究

2020-07-30陈倩

现代交际 2020年12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

摘要: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堂经常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从而实现提高汉语学习者口头交际能力的目的。目前,留学生的汉语口语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无语伴小组讨论在课堂管理和学习效果上仍存在一定的瑕疵,对外汉语语伴合作模式小组讨论在传统的无语伴小组讨论上相应地创新,加入“语伴”这个要素,为改善小组讨论这一教学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初级口语课 语伴合作 小组讨论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2-0040-02

小组讨论是一种课堂活动的重要的形式,能引起大量目的语输出,进行信息交换,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语伴是与语言学习者一起学习语言的伙伴,在本文中的语伴是“目的语伴”,即地道的目的语母语者。[1]

一、语伴合作模式下小组讨论的内涵

语伴合作模式下的小组讨论是指学习者和目的语伴在同一小组内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互相交换意见和观点,最后总结观点发言的一种学习模式。[2]完整的课堂主要包括讲练新知、巩固新知等环节。由于目的语伴的语言水平本身就超过了初学者,因此目的语伴并不参与留学生学习新知的环节,仅参与留学生的课堂活动,语伴合作模式下的小组讨论也仅是课堂活动的一种。实践中,因为要协调目的语伴和留学生各自的学习安排,所以课堂活动安排在独立的课时中,每周一次,每次为连续两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小组分配时,三到四人为一组,按照“田”或“品”字形落座。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目的语伴作为组内的最优生,每组一名,分组不固定,组内成员会在两课时后更换。

为了确保目的语伴在不跟堂学习新知的情况下也能了解留学生的学习进度,任课教师会利用各种社交平台,例如微信、电子邮件等,公布留学生的学习内容及布置每周一次课堂活动的任务,让目的语伴有所准备,确保课堂活动可以顺利开展。

当任课教师布置完任务,列出需要在讨论中用到的语法和词汇时,目的语伴需要根据小组的氛围适时地发言,尽量发挥表率的作用。在留学生的发言遇到困难时,目的语伴也要给予相应的帮助并且纠正他们的错误,必要时向任课教师求助。除此之外,目的语伴还要记录下留学生所犯的错误和课堂表现情况,以便课后向任课教师反馈,辅助教师查漏补缺。

二、语伴合作模式下的小组讨论的特点

1.提供的语言帮助更有针对性

首先,语伴合作模式下的小组讨论可以针对性地解决讨论不畅的问题。在留学生的汉语课堂里,教师偏向于将母语不同的学生分在一个讨论组,已达到多用目的语的目的,但是由于母语不同,中文水平又比较低下,讨论一旦遇到障碍就很难再继续下去,小组讨论的意义便荡然无存。此时如果加入了目的语伴,目的语伴会对问题作出相应的解释,从而使讨论顺利进行。

其次,语伴合作模式下的小组讨论可以有针对性地模拟语言交流环境,缓解交流压力。留学生初到中国,面对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需要大量的语言知识来支撑生活需要。相较于无语伴模式的小组讨论,语伴合作模式的小组讨论情境更加真实,可以针对性地模拟出大多数日常情境,而与真正的社会环境相比,语伴可以调节语速,解释语句含义,显得更为宽容,这样留学生便会从讨论中贏得成就感,减少心理焦虑,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最后,语伴合作模式下的小组讨论可以针对性地纠正语言错误。在无语伴模式的小组讨论中,留学生的语音、词汇、语法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对每个学生进行更正训练,而加入了语伴后,语伴会在讨论中纠正留学生的语言错误,并且记录错误,供教师查阅,课后教师就可以针对性地纠正留学生的语言错误,跟踪训练,在短期内解决留学生的语言问题。

2.讨论的任务更加具体

首先,语伴合作模式使讨论任务的目标更明确。在无语伴模式的小组讨论中,有时留学生在解读任务时会出现思维上的偏差,讨论的结果和设定的目标相差过大,加入语伴可以在一开始修正讨论的目标,以便于接下来任务的开展和完成。

其次,语伴合作模式落实了任务的步骤,发挥了任务步骤的有效性。在无语伴模式的小组讨论中,虽然教师会对小组成员的发言顺序及发言次数有一定的指导,但是在实际的讨论过程中,有时留学生没有特别强烈地遵循任务实施步骤的意愿;因此无法完全完成任务。目的语伴除了扮演讨论合作者的角色,还需扮演讨论引导者的角色,引导留学生遵循讨论实施的步骤,锻炼留学生按照要求完成讨论的意识,长此以往就能确保教师布置的语言点得到练习,达到交际和教学双线结合的效果。

3.反馈更加及时

语伴合作模式的小组讨论的课堂反馈更加及时。无语伴模式的小组讨论主要依靠任课教师来管理课堂,观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接收和解决学生们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但教师并不是全能的,学生也不是所有事都愿意向教师请教,因此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能被教师及时发现,错过了纠正错误的最佳时机。

而加入了语伴的小组讨论,因为语伴会在讨论中记录留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障碍,课后语伴会向任课教师说明留学生的学习情况,任课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在课后或者下一次课上作出相应解答,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

三、存在的不足

1.志愿者的专业能力良莠不齐

在一学期的实践中,多数志愿者来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即便是本身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同学,在语言沟通、普通话和外语方面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在和留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志愿者无法确认留学生的词汇量,使用的中文超出了留学生的理解范围,导致讨论虽然达到了交际的作用,但老师布置的语言点不能在讨论中完全覆盖,留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语伴无法完全及时纠正,致使教学任务的完成度难以保证。

2.合作学习中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引导不足

小组成员由中外双方组成。讨论问题时,受到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于同一问题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意见,甚至会产生误解。由于讨论的时间限制,这些误解很难在课堂上解开,长此以往会抑制双方学习和交流的欲望。因此在学生表达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时,协调各方观点就成了小组讨论总结环节的关键,教师应当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

3.小组讨论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老师会对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提问,询问语伴留学生的讨论情况,从而评估讨论的效果。首先,提问主要针对的是语言点,对留学生在小组里的表现评价并不到位。其次,评价的方向主要是目的语伴对留学生作出评价,评价方向较为单一,无法得知目的语伴的讨论表现。最后,评价的标准较为模糊。语伴反馈时均为描述性的口语表达,没有全面统一的评价标准来对整个讨论活动进行评估,活动进程中的隐患不能及时发现,影响了改善小组讨论模式的进程。

四、初级口语课堂语伴合作模式的小组讨论改进建议

语伴合作模式的小组讨论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不断地完善。现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筛选目的语伴,合理分配组员

首先,针对语伴能力良莠不齐的情况,在语伴进入课堂之前可以通过能力测试来分辨语伴的水平,从而进行合理的小组安排。对于能力不足的语伴,可以开展定期的培训,提高语伴的水平,为接下来的课堂做好语伴储备。

其次,除了语伴口语水平等因素,小组内成员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因素也影响着讨论的效果,比如一些口语不好的同学,他们希望分配到的语伴更加温柔细致,不会因为他们的口语不好而失去和他们交流的愿望。因此,应在小组分配前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和他们的学习诉求,以便更合理地分配。

最后,小组内成员的安排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在活动进行前应为目的语伴和留学生做好心理建设,不断调试小组成员,以求最理想的状态。

2.树立跨文化交际观念

由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语言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同学之间也需要建立健康的关系。[3]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时,有时会视小组讨论为负担即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有时会因为双方的思维模式不同而产生误解。因此,教师首先应关注双方的心理,在培养语言的同时转化学生思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平等的学习和交际观念,调解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矛盾。

除了教师在课堂上对每一位学生的关怀外,课堂讨论小组在课下也应当积极交流。学生在课堂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可以通过课下讨论交流自行解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海外教育学院和语言文化中心可适当组织相关活动,给双方搭建继续学习讨论的平台。

3.完善评价和监督体系

首先,为了更好地监督和评价留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制定详细的评价监督表。评价监督表的评价监督标准要广泛且多元,最好能全面地评价,评价结果可适当计入期末成绩。除了表格这种量化性的评价,教师和目的语伴可以多用一些描述性的语句来对留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以此激发学习兴趣。

其次,因为语伴自身也会出现一些语病和不当的交际行为,所以评价的对象不能仅限于留学生,应当对目的语伴和留学生双方都进行评价,了解小组讨论中出现的语言问题和文化问题。

最后,评价不能只停留在提出问题上,应当及时解决问题,避免产生后患。问题评价完却迟迟得不到响应,双方必然会对小组讨论产生厌恶的心理,不利于小组讨论的长期进行。问题可以在课下集中解决,也可以在课上作为案例讲解,当问题得到妥善处理时,才真正体现了评价和监督体系的价值。

五、结语

本文主要总结语伴合作模式在前期选择语伴、中期讨论和后期反馈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对此提出改进建议,改善语伴合作模式。语伴合作模式中,语言知识的传授、跨文化交际、课堂管理仍是三个中心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期待教师和相关专业的学生对此给予一定的关注和思考,丰富和完善语伴合作模式下的小组讨论。

参考文献:

[1]陆逸飞.来华留学生语伴交际情况调查及启示[J].现代交际,2019.

[2]施丹丹.对外汉语课堂小组活动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杨国栋

[基金项目]江苏大学第十八批大学生科研课题立项资助项目(18C651)。

[作者简介]陈倩,江苏大学文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有效运用,凝聚素养精髓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从相互倾听到交响
对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讨论的思考
浅谈民办院校数学教学改革
应用“小组讨论法”改进《微生物学》教学的初步实践
唤醒倾听的耳朵,打开合作的心扉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