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研究

2020-07-29傅梅芳

高教学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

傅梅芳

摘  要:高校教师党支部对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和推动高校改革发展都有重要意义,高校教师党支部要积极适应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发展需要,为其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文章以广东高校为例,分析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重要作用,同时借鉴广东高校的典型做法提出了高校教师党支部可以通过完善组织架构、树立工作典型、推进党建和业务的融合、做好高知群体的政治引领、加强支部工作保障等途径,更好地服务于“双一流”建设。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教师党支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3-0006-04

Abstract: The teachers' party branch in university has great significance in implementing the party's line,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and promot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To provide strong organizational support, teachers' party branch in university should actively meet the needs of development in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The thesis takes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s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great importance in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party branch in univers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Meanwhile, based on the typical practice of universiti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teachers' party branch in university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furtherly by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establishing work models,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party construction and work, implementing the political guidance of the high-knowledge group and strengthening the work guarantee of the party branch.

Keywords: "doubl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teachers' party branch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对高等教育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从建设、改革两方面共安排了10项重点任务,第一项建设任务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第一项改革任务是“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的领导”,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要“紧紧抓住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三项基础性工作”。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的办学能力和水平[1],“双一流”大学建设关键也在于一流的师资队伍,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尤为重要。高校教师党支部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基本单位[2],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发挥基层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对建设一流大学、创建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教师党支部在“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双一流”建设因其特殊性,往往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政治站位、更高建设标准、更强治理能力等更高要求[3],高校教师党支部要走与学科相结合的发展路径,积极融入并自觉地服务于“双一流”建设。

(一)发挥思想引领作用

“双一流”建设要求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合作包括将国外的优质教育资源融入到国内高校的教学科研中、加强国际协同创新、增强对外籍教师和学生的吸引力等多种内涵,这意味着高校要开展更加频繁的国际合作、参与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在意识形态领域将面临更复杂的形势、更严峻的挑战。因此,高校不管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都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断坚定广大师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高校教师党支部能够发挥其组织优势,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于建设一流大学、创建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的全过程。

(二)优化内部治理结构

推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题中之义。中国大学在组织框架和制度设计上具有“中国特色”,其特殊性就体现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因此,中国大学治理现代化首要的是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高校教师党支部作为党组织在高校的基本单位,对于提升大学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有积极意义:一方面,把党的思想建设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凝练学科特色、把握学科方向等事关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等重大问题决策中发挥政治把关作用,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面,能够发挥议事协商功能,积极参与学校决策机制,促进高校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擴大各方有序参与学校治理。

(三)提供作风纪律保障

“双一流”建设进程中,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都将对相关高校给予大量的资金、政策、资源支持,为了激发高校的活力,高校的财务自主权也将进一步增强,因此,纪律建设、作风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显得更加重要。高校教师党支部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教育引导党员的作用,切实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通过支部组织生活等经常性的对高校教师开展作风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师德师风等教育,使高校教师在岗位聘用、职称评审、课题申报、教师培训等教学科研工作中少走弯路、不犯错误,为“双一流”大学建设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四)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高校的人才队伍包括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两支队伍,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保障。教师党支部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体现在: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在干部考察中听取党支部书记或支部党员同志的意见,发挥党支部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把关作用;二是发挥其理论优势、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团结和凝聚专家、教授等高学历、高职称群体,做好非党员高知群体的政治引领和吸纳工作,激发非党员高知群体向党组织靠拢的政治热情;三是坚持用党的先进性确保人才选拔、培养、管理、作用发挥等各个环节健康发展,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的最大效益。

二、以广东高校为例分析高校教师党支部的现状

(一)调研概述

本次调研采用随机调查方式,调研对象为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建设学科或广东省高水平重点建设高校)等5所在穗本科高校教师党员(含党支部书记)。通过网络在线问卷、电话访谈、网络访谈、座谈等多种形式进行数据搜集。其中,通过在线参与调查197人,访谈30人。综合在线问卷调研和访谈的情况,参与调查的教师党员中,正高职称的占13.2%,副高职称占57.7%,中级职称占29.1%;学历为博士研究生占82.4%,硕士研究生占14.01%;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7.9%,年龄在30-40岁的占53.3%,年龄在40-50岁占34.4%,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4.4%;有境外留学(或访学)背景的教师占45.4%;男教师占46.7%,女教师占53.3%。

(二)高校教师党支部的现状

从调研情况来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广东《全省高校贯彻落实广东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等实施以来,广东高校教师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得到提升,支部组织设置更加优化、组织生活更加规范、党建工作保障更加有力、支部书记培训更加经常。特别是广东省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开展以来,一批全省党建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和“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当先锋、作示范、出经验,模范带头作用逐步显现。但是,对照“双一流”建设的要求,高校教师党支部在促进中心工作、以“一流党建、一流支部”推进“双一流”建设方面仍然存在差距,主要体现在:

1. 组织设置还不够灵活

党支部组织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灵活性对支部作用的发挥尤为重要。从调查数据统计结果来看,被调查者所在党支部党员人数在9人至39人之间,支部平均党员人数为17.2人;92.1%所在党支部为按系(专业、教研室)来设置,7.9%所在党支部为按照课题组(实验室、项目组、科研团队)来设置;75.7%所在党支部设置了党小组,其中,所在党支部设置了党小组的被调查者中,26.2%认为党小组活动比较经常、能够较好地发挥作用;58.1%认为支部规模较大、党员难以组织影响组织生活的开展。

2. 组织建设和业务发展同频共振效果不明显

在组织生活有无相对固定的学习框架和学习内容的问题中,二级学院党委定期提供了学习指引的占74.9%;学习内容方面,80.6%的被调查者表示上级党组织要求学什么就学什么,其中,传达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的占85.0%,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的占46.3%,能够结合工作业务开展研讨的占19.8%;党组织生活起到的作用中(多选),认为教育党员、提高党员思想觉悟的占81.9%,为党员提供讨论时政热点平台的占57.3%,连接支部成员的纽带占84.1%,促进业务发展的占34.8%。

3. 党支部组织力还不够强

对照高校党建“双创”工作“样板支部”创建的要求,党支部组织力包括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宣传师生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师生有力等方面。从调研情况来看,对党支部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方面发挥作用评价为“好”的占35.2%,“较好”的占45.1%,“一般”的占19.7%;在组织、宣传、凝聚师生方面发挥作用评价为“好”的占25.9%,“较好”的占21.7%,“一般”的占52.4%;在服务支部党员、凝聚团队开展科研工作方面发挥作用评价为“好”的占8.8%,“较好”的占20.7%,“一般”的占70.5%;在服务师生、服务群众方面发挥作用评价为“好”的占33.0%,“较好”的占27.3%,“一般”的占39.7%。

4. 对高层次人才的党内帮扶激励还不够

高层次人才对高校“双一流”建设至关重要。从调研数据来看,91.6%的受访者表示党支部近3年没有发展过新的教师党员,59.5%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发展党员主要原因是党组织力度不够、措施不多,37.4%认为是高层次人才入党意愿不强、参与政治工作的热情不高。从访谈情况来看,近年来广东高校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85%以上具有海外留学、访学、工作经历,高层次人才党建工作的对象群体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广东高校中,90后的首聘教授、副教授、博导、硕导已屡见不鲜。目前,大部分党支部对高层次的帮扶主要集中在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面,对于高层次人才思想引领、政治吸纳、生活關心等方面做得还不够。

5. “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从调研情况来看,广东各高校更加重视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大部分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已达到90%以上,个别高校已实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100%。但是,仅仅满足“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选配需“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取务(职称)或者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基本条件,学术业务能力强的党支部书记的党务工作经验不足或工作精力有限、对党务工作有热情的党支部书记在业务上尚不能独当一面的情况比较普遍,部分党支部书记仍然存在“以教学科研工作为中心,支部工作在形式上完成任务就行”的思想,因此,“双带头人”既是党建带头人,也是学术带头人的模范作用发挥还不够充分。

三、“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路径

(一)优化布局,完善基层党组织架构

“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实施推动了高校以学科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选择[4],传统的按教学系、教研室、管理机构设置的教工党支部不能满足“双一流”背景下学科团队、项目团队的发展需要。适应“双一流”建设学科和团队发展的需要,就要不断调整组织架构,进一步扩大基层党组织的覆盖面、拓展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触角、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灵活性,确保其发挥贯彻落实党政方针的政治功能。南方医科大学考虑到传统的以系、教研室架构为基础设置的党支部难以与科研团队的项目运作时间特点、工作地点的流动性和人员组成的临时性等特征有机结合,造成学科团队注重开展教学研究、科研攻关等业务工作,党建工作往往成为薄弱环节,通过在教学科研团队及学术创新课题组等建立临时党支部、党小组等,把科研队伍有效纳入到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范围之内,确保党组织能够覆盖到所有群体和个人,对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培养团队成员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服务学校冲击“一流学科、一流大学”的建设大局起了积极作用。

(二)典型示范,加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队伍建设

“双带头人”培育就是要把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成为党建和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的中坚骨干力量,要求履行好支部书记基本职责的同时,强化支部政治功能、做好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中心工作。高校要积极发挥“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头雁效应”,以各层次的“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为依托,支持支部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及时总结基层支部建设的有效措施和工作成效,复制推广取得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华南农业大学精心培育教育部、广东省及学校三个层次的“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9个,为其提供场地保障、经费支持和业务指导;精心选树工作典型,注重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乐天工作室”)实踐成果推广,通过工作室微信公众号、《广东党建》等展示其培育工作成效;组织“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赴井冈山、古田、遵义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党性锻炼和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双带头人”的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

(三)规范引导,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的融合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必须处理好党的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建设与业务工作的关系[5],党组织的整体工作应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绝不能游离于业务工作之外。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先进光电子研究院牵头组织获批了“物理学”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研究院积极探索高校基层党组织品牌化建设的路径,构建以党建促进业务发展、以科研促进教学的党组织。在组织设置上,把党小组建在课题组中,以课题组为基本单位开展党员活动,在课题组业务汇报会后开展党小组会议,抓好教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组织生活上,精心筛选学习内容,考虑到科研型党支部的特点,认真组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投身科研、矢志报国的先进事迹,鼓励支部成员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注重人才培养,通过指导研究生参与学科竞赛、与研究生共同开展支部生活等建立和谐的导学关系,形成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发展共促进的良性循环。

(四)发挥合力,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党建工作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保障,做好高层次人才的思想引领和政治吸纳尤为重要。高层次人才由于其专业背景和知识结构,往往自我意识较强,在实际工作中,要针对其个性特点、业务工作、生活需要等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方式,做到政治上主动引导、业务上助力发展、生活上真诚关心,使高层次人才对学校有归属感、对组织有认同感。暨南大学药学院是学校“双一流”学科的重要支撑单位,药学院从海外引进的教职工中正式党员约占33%,学院党组织通过帮助海归教师解决生活之忧、攻克科研难题,凝聚了一流学科建设的党心人心,激发了海归教师向党组织靠拢的热情;党务干部积极主动深入科研团队中,认真细致地引导那些能力强、素质高的同志在业务拔尖的同时,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树立业务能力突出、思想政治素质高的优秀党员典范,起到“发展一个、影响一块、带动一片”的效果,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

(五)加强保障,为党支部工作提供平台

党支部是党的组织体系中最基础的管理组织,要落细落小党支部各项工作,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为党支部建设提供制度、经费、阵地等保障。在制度保障方面,广东制定了学校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指导标准,明确了党支部的重点任务、基本组织架构、党支部书记的选配、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和基本保障等,为高校教工党支部的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具体指引。在经费保障方面,广东把落实党支部工作和活动经费纳入高校党建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同时,为省级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和“样板党支部”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其中,为每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分3年提供总计9万元的建设经费。在阵地保障方面,广东要求高校各级党组织按照“有设施、有标志、有党旗、有资料、有制度、有台账”的“六有”标准建设党员活动室。

四、结束语

高校教师党支部是党在高等教育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对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有重要作用。不管是“双一流”大学建设改革任务,还是“双一流”大学“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三项基础性工作的完成,都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党支部在思想引领、内部治理结构、纪律作风建设、智力和人才支撑等方面的作用。高校党委应该进一步优化高校党支部的组织设置、加强党支部工作保障,积极推进党建和业务的融合,积极探索能够适应“双一流”建设的教师党支部工作新形态,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参考文献:

[1]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以

内涵式发展推动“双一流”建设[N].光明日报,2018-10-30.

[2]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教党[2017]41号)[Z].

[3]彭宇文.以一流党建促进“双一流”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4):57-59.

[4]杨富.“双一流”背景下加强高校学科团队党建工作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3):87-90.

[5]李文辉,陈必华,陈穗丽.“双一流”背景下高水平大学基层党组织品牌化建设研究[J].科技风,2018(23):52-53.

[6]吴敬东.党建有力,“双一流”建设才有根基[J].党建,2016(7):48.

[7]苏运生,蒋琴.暨南大学:一流党建助力一流学科建设[EB/OL].人民论坛网,2019-6-28.

猜你喜欢

双一流高校
“双一流”为“青椒”打造更大舞台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双一流”后,高校改革何处去?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