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社会主要矛盾转换与党群关系发展探析

2020-07-28陈凯悦

时代人物 2020年5期
关键词:党群关系社会主要矛盾国家治理现代化

陈凯悦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党群关系;社会主要矛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①]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党群关系的正确处理是巩固我们党执政根基的重要法宝。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社会基本矛盾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也不断变化,深刻影響着党群关系的认识和处理。

新时代,党的十九大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新的概括,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也对党群关系处理提出了新要求,但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导致党与人民群众之间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和矛盾。本文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与党群关系发展情况,为新时代构建和谐党群关系提供借鉴。

一、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中审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研判与党群关系的发展关系密切

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整个人类社会就是在矛盾中前进和发展的。我国也不例外,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那一刻起,矛盾就是始终存在的。对社会主要矛盾内容的概括,深刻影响着其他各类矛盾的性质界定和处理方式。党群关系作为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体现,与社会主要矛盾具有紧密联系。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不断变化

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基本矛盾具体的展现形式。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我国社会面临的基本矛盾仍是马恩所阐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间的矛盾。但作为基本矛盾的具体体现形式,社会主要矛盾则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主要矛盾又是其他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深刻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处理方式。党群关系作为社会主要矛盾的政治体现,如何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界定直接决定了在经济、政治等各领域处理党群关系的原则、手段和方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党对主要矛盾的研判不可避免地呈现为一个曲折前进的认识过程。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随着国情的变化而发生改变,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这也是我党针对社会发展阶段的具体特征进行的自我调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存在一个“革命转变时期”[②],即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我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马克思所指的“第一阶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国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但处于不发达阶段,因而需要过渡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才能达到马克思所论述的“第一阶段”。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在过渡时期我国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无法一以贯之的清醒,曲折前进的过程也体现了认识和实践的反复性和上升性。

(二)党群关系演变状况是剖析某一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政治切口

列宁曾告诫全党,“对于一个人数不多的共产党来说……最大最严重的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③]党群关系是社会主要矛盾在社会各领域的集中体现,因而能否保持和谐的党群关系是党领导各项建设的关键,也是其执政能力的直接体现。

党群关系从经济基础上影响着社会利益分配格局。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以来,在取得系列重大成就的基础上,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始终没有改变。由于这一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发达,故而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公有制的首要表现形式为国有制。在国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公有制经济中,经济权力主要集中在国家手中,而党代表人民执政,所以能否处理好党群关系意味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内部矛盾能否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党群关系从上层建筑上影响着我党的执政地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我党依据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并结合中国革命实际,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毛泽东认为,其内涵就是“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反动派的专政”[④]这两方面相结合起来。在共产党一党执政条件下,权为民所赋,就要坚持权为民所用。能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力观、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决定了无产阶级政党是否觉有执政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执政的长期稳定性。

党群关系从体系运作上影响着我党的组织互动规则。列宁在继承马恩民主集中制思想基础上,提出要实行民主制和严格的“集中制”,并将这一原则写入了党的决议和党章。依据列宁建党思想,我党在建党伊始就将民主集中制作为根本组织原则,同时也是我党保持凝聚力和创造力、确保国家和社会正常有效运行的重要法宝。民主集中制的内涵体现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在组织层面体现为党和群众的辩证关系,即党员和普通群众的关系、各级党组织与群众的关系、党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因此,能否正确处理好党群关系决定着是否能够彻底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

二、从历史逻辑中审视,我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过程与党群关系的特点不断发展变化

考察我党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发展过程,既要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又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具体分析各个时期的时代背景,准确的把握党情、国情和世情。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做出多次重大调整,矛盾解决方式随之也发生变化,同时在经济、政治、制度等层面有着多重反应。因而,作为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体现形式,党群关系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时期:曲折前进

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党中央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过程十分曲折。从起初提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⑤],到1953年,毛泽东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学习和宣传提纲中指出,农村中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民主主义之间的矛盾”,而并非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⑥]由此可见,党中央并没有真正地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作为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

中共八大明确指出,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矛盾”以及“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无法满足人民需要”[⑦]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的系统概括。

在此基础上,1957年2月27日,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⑧]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并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总体而言,这一时期党中央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正确的,但由于后期出现“左”的倾向,导致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处理方式出现了系列失误。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由于国内出现的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等不安定的情况,加之波匈事件的冲击,党中央十分重视党群关系的处理。在初期正确认识到人民内部矛盾应以“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解决的基础上,1957年党中央开展整风运动,以更好地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但随着部分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的批评意见超出领导人预料,最终致使整风转向反右派斗争。将“右”派的进攻作为社会主要矛盾,作为敌我之间的矛盾,导致其处理方式偏向“大民主”的方法。这种用于解决敌我矛盾的方式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是阶级斗争扩大化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体现,最终只能导致党群关系的尖锐化。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这种极“左”的思想在“文革”时期达到了顶峰。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也变为阶级斗争,党的各方面建设遭到严重破坏,党群关系也不断恶化。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迅速发展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會议决定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各项工作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指出,当前主要矛盾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与人民对国家的需要之间的矛盾[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完整表述。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我们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知也逐渐深入,社会主义矛盾理论也得到丰富和发展。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⑩]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重要任务,因此也十分重视党群关系的处理。邓小平认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历史中形成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这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够改变的”[11]。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现的各类挑战,最根本的是要抓住社会主要矛盾,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聚合群众之力解决好社会各领域的矛盾问题。

三、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党群关系建设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的具体体现,同时对新时代党群关系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各类矛盾广泛存在,我们要找准着力点,把握社会主要矛盾,重点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促进党群关系良性发展,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深入领会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内涵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我国社会发展各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新时代,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大为提高,社会发展在很多方面位居世界前列,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十分明显,人口增长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不调和以及城乡差距突出等问题十分突出,人民对于社会环境、政治参与等方面的要求不断增长。针对新时代新特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2]。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党群关系建设提出了新标准、新要求,在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我们要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建立密切的党群关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国家发展,这也是解决党内其他各项问题的关键。

(二)新时代党群关系现状分析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致力于构建和谐党群关系,取得了重大成果。

习近平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党中央十分重视人民的作用,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路线,将党群之间的“鱼水关系”体现到党建的各个方面。但是,当前党群关系的处理仍存在一些不足。虽然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但党员队伍内仍存在一些违法违纪、消极腐败现象,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随着社会的急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社会各类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也逐渐增强,党群之间的沟通交流渠道有待进一步扩充。

历史证明,和谐的党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根本要求。新时代亦是如此,党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避免脱离群众的危险,以应对新时代各类挑战。

(三)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新时代党群关系建设

针对当前党群关系处理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党中央积极探索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路径,以确保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我革命。九十多年来,我们党始终是敢于直面问题与错误、不断实现自身净化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精神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保证,也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新时代,我们党仍然面临系列考验与危险,必须要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部署。要加强党的各项建设,坚决反对“四风”,将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主要任务,持之以恒正风肃纪。要牢牢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将解决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问题作为最根本的任务,确保与人民群众始终站在同一立场。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也是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关键。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增长。但是,经济发展依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供给侧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我们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基础保证。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当前,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我们要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加强基层民主建设,集中解决存在的各类问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項权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法治化、程序化。

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由于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特殊性,能否正确处理好党群关系是加强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抓手。在立足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础上,形成和谐党群关系关键在党,基础在群众,要将密切党群关系贯彻到五大治理体系中,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形成密切党群关系的常态化、良性化。

参考文献

[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01).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73.

[③]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72.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5.

[⑤]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历史唯物主义论丛:第五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4:129.

[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186.

[⑦]杨艳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论[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125.

[⑧]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学习委员会 .1957:02.

[⑨]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2 .

[⑩]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读(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345.

[11]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66 .

[12]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

猜你喜欢

党群关系社会主要矛盾国家治理现代化
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体现在何处
正确认识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三重价值
认识新时代 创造新辉煌
社会资本视阈下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党群关系建设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当前施工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及原因分析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路径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与现实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