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乡或远方,生态保护能否破圈?

2020-07-27郭钰婷

海峡旅游 2020年3期
关键词:旅行者荒野生态旅游

郭钰婷

国人对于生态保护的概念,这些年虽有转变,但大多仍停留在一种“远观”的状态。一方面,国内的生态保护事业尚不如国外成熟,有相应能力与财力的自然教育机构,倾向于带学员到国外进行更优质的生态游学,因此说起“生态旅游”,更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远方”;但另一方面,经历多年的蛰伏与积累国内自然保护机构正步向成熟,其中不乏探索者,他们根据国情寻找着更适合中国的生态保护方式,这也让“近乡”日益可期。在本次对谈中,我们选择与创建云守护计划的“守护荒野”以及国内优秀的自然教育旅行专业机构“自然圈”进行对谈,以“近乡”与“远方”为着眼点,聊一聊眼下我们了解、参与生态保护的多种路径。

近乡,“云守护”亦是良径

对话——守护荒野

守护荒野

守护荒野由希望环境友好的志愿者发起,创建了“云守护计划3.0”,旨在为普通人参与自然保护提供零门槛入口;为志愿者学习、陪伴提供互助与机制;为环保NGO提供更精准、专业、有效的志愿者人选。

黄亚慧

“荒野新疆”“守护荒野”联合发起人,一个想要把1000万人带,入荒野的自然保护志愿者。

在国内,“云守护”志愿者还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可否请你结合云守护陪伴成长计划3.0,介绍一下“守护荒野”?

守护荒野的设立初心是希望连接人与自然,让更多的普通人参与到荒野守护这件事情中去,希望通过“云守护”志愿者让大众有机会可以参与到自然保护中,与自然连接得更紧密,进而影响更多人。此外,大众对于自然保护的基础认知和专业知识也是欠缺的,守护荒野的前身是荒野公学,中国有非常多优秀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但是没有很多人知道他们;中国有很多属于自己的野生动植物,但是也没有被大众所熟知。我们是有私心的,我们希望在未来的中国一代中,年轻人除了知道欧美、日韩文化,也能知道他们。

因为是“云守护”志愿者,我们的工作多是在互联网、社群中,我们有共享云志愿服务和志愿者培训系统2个板块,联系着机构和“云守护”志愿者——一方面“云守护”志愿者在线付出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自己感兴趣的机构和项目提供志愿服务,同时机构一线工作者和科学家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提供参与一线保护项目的机会,让“云守护”志愿者们得以成长。彼此共建、共联,这就是“云守护”陪伴成长计划3.0。

可否请你结合国内生态保护的现状,聊聊发起“云守护”的必要性?

一应俱全的现代生活让我们很难感知健康的自然对人类自己的重要性,也很难体会到正在被污染的环境和被加速破坏的生态平衡会对自己的生活產生怎样的影响,更无法像工业革命前的人类社会对赖以为生的自然心存敬畏与感恩。科技割断了我们与大地的连接,现在我们想用互联网重新连接普通人和荒野,也希望普通人能从自然中获取自我疗愈、自我满足的精神需求。我们并不想成为捍卫自然保护的生态战士,我们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所能去影响更多的人,唤醒这些人内心深处沉睡已久的意识,知道保护自然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推广“云守护”有何优劣势?

推广“云守护”并非一帆风顺,因为这本身是一个新的概念,我们需要做各种尝试和努力,我们组织没有一一个全职工作人员,相对而言没有什么要养活自己的压力;“云守护”志愿者也来自各行各业,对组织形态和运营模式不会固化于某一点。所以我们在失败无数次后依旧可以斗志昂扬地重新开始。对于未来的形态我们也一直都在根据实际情况修正和尝试,但是事情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来做的。有人认为,“云守护”就是画插画,“云守护”就是写公众号,但这都是片面的,都只是目前业态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云守护”最重要的就是志愿者,是人。

何为“云守护基地”?它之于“守护荒野”有和意义?

云守护基地是平台合作机构为线。上志愿者提供一线保护培训和体验的实战场所。虽然“云守护”有效率和行动。上的优点,但还是缺乏直观的感受。打卡云守护基地,一方面是对“云守护”志愿者的激励,让原先遥远的物种真实呈现在眼前,夯实自然基础知识,实践保护理念。另一方面也让机构和志愿者能够更了解彼此的工作和需求,也让平时天各一方的志愿者在一线艰苦的环境中建立更深厚的感情。云守护基地作为“云守护”的线下延展,也希望志愿者能参与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彼此成就。说是基地,更多的是建立志愿者们内心的归属地,我们是一个共建共联的机构,当然也希望本地志愿者们能够联系得更紧密。我们欢迎对“云守护”志愿感兴趣的朋友,关注微信公众号“守护荒野”,加入我们。

依托这样的据点,“守护荒野”将如何在线下延伸自己的云守护计划?

目前我们的云守护基地已经有十几个了,主要集中在自然资源更加丰富的西部。去年我们在新疆的云守护基地组织了首期云守护者训练营,大家互为导师,分享和发起自然保护相关话题。今年年初的时候,我们刚刚和平台伙伴开发了一款熊猫新年抱枕,销售额的部分将捐赠给四川关坝基地。除了生态保护,我们也将垃圾议题作为基地的内容之一,疫情结束后我们将在西藏双湖的云守护基地除了对周围野生动植物调查与观测外,同时还将推进当地失控垃圾的管理办法。

守护荒野x摩点众筹平台

为使自然保护破圈,守护荒野也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自2018年年底以来,他们与摩点众筹平台多次合作,开发自然保护相关的周边产品。这些产品的开发者也是平台的云志愿者,守护荒野在为他们提供科学内容和指导的同时,也借助众筹形式,让更多圈外人看到国内的自然保护机构正在做什么。此外,众筹所得更被用于助力自然保护项目,让云守护志愿者的价值得到更深入的体现。2019年11月,守护荒野受邀参加了“第二届摩擦大会”,很多参展厂商表达了对自然周边产品的认同、合作意愿和专业建议,许多明星物种形象如勺嘴鹬、天行长臂猿、高原三兄弟等,也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远方,仍是性价比首选

对话——自然圈

自然圈

自然圈是中国领先的自然教育旅行专业机构,中国营地教育联盟理事单位。创始团队拥有清华、北大、北师大、中科院及海外名校教育背景,致力于为用户创造极致的自然体验,提升中国家庭从自然中获得认知、快乐与成长的水平。

赵超

自然圈CEO、自然圈资深活动导师、鸟类和灵长类动物研究人员、自然摄影师。具有14年的带队经历,带领团.队在中国以及亚非拉等20多个国家与地区开展野外工作。

你认为近年来国内生态旅游日益火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据你的个人观察,这些年国内生态旅游发展呈现出何种趋势?

与其说是国内生态旅游日益火爆,不如说是国内和国外的差距太大。根据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的统计,在所有的国际旅行者中,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是去看野生动植物的,也就是广义的生态旅游。从这个数据来看,国内这两年生态旅游的需求在科学指导下的生态旅游才刚刚起步。

国内对生态旅游的需求,是国人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之后的反映,是一种旅行认知和消费观的升级。结合这种消费升级的趋势,旅行产品需要有更好的服务和更高的品质,这不仅体现在食宿,更体现在旅行所能获得的价值。这种价值可以是专家的专业讲解,它有很强的知识性,并且能够将看待事物的正确方式传递给旅行者,通过帮助旅行者构建,正确的自然观,也许能够影响到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自然圈通常会从哪些层面,评估一条旅游线路的质量高低?

像食宿条件、安全等,可以说是想要成功组织旅行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比较看重的是有深度的自然体验,以及参与者在活动中的收获。

目前,自然圈推出的旅行線路以国外游为主、国内游为辅。请你聊聊在国外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在食宿和安全等因素都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其实在国外可以用相对而言比较合适的价格,获得相对极致的自然体验。

比如说肯尼亚,从中国去到非洲,只需3万块左右的预算就可以拥有一次非常好的体验,参与者可以直接观察到大型哺乳动物,并且有动物学家随队讲授动物的相关知识,如生态系统的知识、人与自然的知识等。

其实国内适合观察动物的地方也有,比如青藏高原。但是受到海拔的影响,这里动物的密度不如非洲,而且大众通常认为,在高海拔地区观察动物是有风险的,确实也可能会遇到高原反应。相较之下就不如去肯尼亚这样的地方。

你认为一名优秀的带路人,在自然探索的旅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关于领队,或者称为“服务人员”“工作人员”,在旅行中起到的作用,是生态旅行区别于常规旅行最根本的地方。

一名优秀的领队,必然要拥有丰富的自然知识、对自然的热爱,但这还只是表象,核心在于他和消费者的利益是一致的在传统旅行中,服务人员和消费者的利益往往相矛盾,但在生态旅行或自然旅行中,带路人本身就热爱自然,往往也希望旅行者能够得到极致的自然体验,希望旅行者喜欢上自然,能够到更多地方观察、了解野生的动植物。

除了旅游线路之外,自然圈也推出形式丰富的在线课程。请问自然圈对线上课程的定位是什么?它是否会与线下生态游的初衷相冲突呢?生态旅行能够帮助旅行者构建正确的自然观,合理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而通过其它的方式也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在线课程就是其中一种。我们在世界各地开展生态旅行,积累了大量图片视频素材与知识,通过视频课程,这些积累能够以一种轻松易懂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一些还没有参与过生态游的人也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反之,即使已经经历过生态旅游,除了实地考察、观察野生动植物之外,如果想要真正钻研,还需要坐下来系统学习。如果把这种系统学习的过程全部放在旅行中,压力是比较大的,毕竟行程已经相当紧张了,而在线课程会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既可以用于行前预习,也可以回来之后再次复习。

猜你喜欢

旅行者荒野生态旅游
成为更可持续的旅行者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做负责任的旅行者
旅行者之歌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
时间的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