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大都市区建设视阈下黄河沿岸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0-07-27于善甫周会斐

创新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郑州高质量发展黄河

于善甫 周会斐

摘 要: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在空间上覆盖黄河,在文化上协同黄河文明共同提升郑州文化影响力,在都市功能区划上发展黄河文化生态带。随着黄河高质量发展趋势愈显,通过研究黄河沿岸区域生态环境、文化环境,发现区域内历史文化厚重、生态资源优质,但目前发展不均衡、不科学。据区域发展现状,提出以旅游与生态相互促进为发展方向,进行区域统一规划、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完善等综合对策。

关键词:黄河;郑州;高质量发展;大都市区建设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20)4-85-8

DOI:10.19345/j.cxkj.1671-0037.2020.04.011

1 黄河郑州段沿岸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一方面,随着郑州大都市区规划建设的步伐加快,郑州段黄河沿岸发展得到进一步关注;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同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加快黄河郑州段的沿岸发展[1]。因此,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黄河的生态文化优势来提升郑州大都市区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

1.1 黄河沿岸高质量发展的背景

1.1.1 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助推黄河沿岸的高质量发展。2019年8月9日,河南省政府印发《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以下称为《规划》),《规划》中将黄河沿岸定位为文化生态带,将黄河文化生态系统、嵩山—太行山区、农区田园等三区打造为文化生态带,共同形成大都市区的绿色屏障。《规划》中还指出将黄河沿岸打造为集文化、生态、教育、科研、游憩、休闲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中心,充分利用黄河文化生态资源。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对黄河沿岸的明确定位是建立在黄河承载的厚重历史文化和优质生态资源基础之上,是规划建设郑州大都市的必然要求。依靠大都市区建设对其战略定位的优势,黄河郑州段沿岸将逐渐产生高质量、高效益产业,不断提高区域影响力和战略首位度,提高在黄河流域内的发展带动作用,实现黄河沿岸高质量发展。

1.1.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关于如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越来越受国家高度重视,黄河郑州段依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优势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资源聚集力,可形成极具优势的发展之路,将建设成为美丽黄河、生态黄河、经济黄河。

1.2 黄河沿岸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1.2.1 有利于提升郑州大都市区国际影响力。基于黄河沿岸的生态文化优势,黄河沿岸高质量发展必将生态、文化放在首位。黄河所承载的历史资源、人文资源是宝贵的,沿黄各地都在深挖本域内的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借此推进地区发展,提升地区影响力。黄河郑州段地处中原,拥有的历史文化最为丰富、最具代表性。郑州大都市区可将黄河文化与商都文化等文化进行系统性结合,为大都市区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贡献力量。讲好黄河故事、深挖黄河区域文化,将有利于提高郑州大都市区的文化地位,打造大都市区文化新名片。

1.2.2 有利于促使黄河造福于民。黄河造福于人民的基本要求是保障人民的安全,进而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黄河沿岸担负着郑州大都市区建设的文化承载任务和生态保障任务,是大都市区着力打造的后花园,是文化、生态、休憩、传承等重要的城市功能分布区。黄河沿岸的高质量发展,不仅对黄河的安全保障工作提出极高的要求,而且对黄河沿岸的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等都要做出相關规划。实现黄河沿岸高质量发展首先要保障黄河水系安全,进而推动黄河文化传承、提高生态质量和促进经济发展,从而使区域内人民的生活质量、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将大幅提升。

2 黄河郑州段现状分析

2.1 黄河郑州段生态系统

黄河郑州段以“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西起巩义市康店镇,东至中牟县狼城岗镇,跨越15个乡镇,东西跨度158.5 km。该区域黄河河床由于平原泥沙沉积而加宽,河床宽度在5~9 km,也是地上悬河的开端。而平原滩涂使黄河湿地公园成为全国最具代表性的湿地之一,是全国最大的三大候鸟迁徙通道之一,也是全国物种种类最丰富的湿地之一。

2.1.1 黄河湿地保护区内物种丰富,生态多样性程度高。黄河郑州段位于平原地区,良好的自然环境产生大面积湿地,湿地内动植物种类多样。植物包括陆生植物、水生植物、浮游植物等740余种,其中高等植物居多,占植物总类超过80%,并包含多种全国罕见植物和省内重点保护植物。湿地内各种动物超过850种,珍贵动物品类繁多,包括黑鹤、丹顶鹤、大天鹅、水獭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3种。

2.1.2 “地上悬河”由此开始形成。由于郑州段是黄土高原的结点,进入该段河道变缓,河床变宽,自上游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此沉积,形成了危害一方的“地上悬河”,区域内河床平均高出堤外3~5m,也使黄河治理难度加大。小浪底水库建成后,凭借较大的库容量,调沙功能显著,再加上针对黄河的各种治理措施,黄河下游河床有所下降。

2.1.3 区域内水系复杂。黄河郑州段域内河道主要包括汜水河、贾鲁河、枯河、索须河、伊洛河、西泗河、东风渠、熊耳渠等,其中还有大量的人工渠道连接河道,凭借引流工程,黄河主河道实现二十年不断流。但由于区域内生态破坏加剧,农渔业等传统产业分隔水系,未形成区域性水系网络,水域连接性较差。

2.2 黄河郑州段文化资源

《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中明确指出,将打造黄河文化生态带。郑州处于中原腹地,传承了重要的中华历史文化。商都文明、火车文化、少林文化等汇聚于此,域内皇帝故居、杜甫故里等蕴含历史文明;黄河被称为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文化的根和源。将郑州文明与黄河文明相结合,协同打造历史文化发展带,其首要任务是深挖两者文化、建立两者文化耦合点。

2.2.1 郑州的商都文明、少林文明。中原作为历史圣地,见证了中国古代的王朝更迭。郑州商都遗址作为同期规模最大的王朝遗址,保存了数量大、类型多的商都文化遗产,承载了浓厚的商文化;嵩山少林位于郑州西部,孕育着少林文化,少林文化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标志,代表着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可见,郑州文明是多种文明的聚合,是宝贵的历史财富,讲好郑州故事、打好郑州名片,离不开郑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2.2 黄河文明。黄河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标志,扎根于中华儿女的心中,黄河中下游地区聚集着居民文化、婚俗文化、礼仪文化、节庆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间艺术、戏曲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代表着黄河的历史人文。位于巩义市的石窟现存规模较大,标志着居民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康百万庄园、刘镇华庄园;河南辖区内是中国诗歌圣地,其中,杜甫故居是沿黄地区诗歌文化的典型代表。另外,黄河文明还包括许多历史文化,如河洛两河汇流的河洛文化、隋唐运河的运河文化、战争文化等。

2.2.3 炎黄文化。炎黄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根,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源,是中华儿女共同的信仰和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见证。郑州是黄帝故里,是黄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之地。黄河文明与炎黄文明在此交汇融合,形成了中华文明最根本的文化体系。郑州沿黄区域着力于炎黄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力争将炎黄故事讲好、炎黄文化传承好。

2.2.4 火车文化。火车文化是相对年轻的文化,没有炎黄文化那样悠久,也没有黄河文明那样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根源意义,但火车文化在郑州有着独特的含义。随着京汉、陇海两大铁路的建成通车,郑州一跃成为中国连接东西南北的两大主要干线的交会点和直隶及华北、华南、西北区域之间经济交流的重要枢纽[2]。郑州的火车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见证着共产党的革命史和发展史,结合铁路文化博物馆的建设,讲好火车文化,打造郑州独一无二的文化地位,将极具教育、科普和精神传承的意义。

2.3 黄河郑州段开发与保护状况

郑州沿黄区域属于湿地保护区,区域以“保护为主、发展为辅”为发展宗旨,但由于不合理发展和保护不到位,区域内生态环境破坏的速度加剧,加之黄河水量逐年降低,沿黄湿地保护区域生态功能脆弱,如不加以合理保护会造成生态破坏的恶性循环。

2.3.1 郑州沿黄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矛盾加剧。一方面,随着郑州向北发展的速度加快,大都市区规划建设对黄河沿岸的开发需求越来越高,城镇化率提高、农村发展速度加快等要素的叠加,造成黄河湿地的生态破坏;另一方面,生态保护是首要目的,建设黄河生态带就是要实现城市与生态保护协同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时提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生态保护呼声愈来愈高,而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加快,两者矛盾加剧,对管理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2.3.2 沿黄文化旅游资源优质,文化生态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黄河沿岸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历史等资源可挖掘性较强。黄河郑州段区域内拥有世界文化遗址3处,国家级文化遗址15处,省级文化遗址26处,市级文化遗址33处,县级文化遗址17处,如表1所示。但是,目前文化资源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体系,未能形成足够的吸引力,缺乏竞争优势。初具规模的旅游项目只有“黄河风景名胜区”“花园口黄河生态旅游区”“花园口旅游区”“黄河富景生态园”“雁鸣湖生态风景区”等几个景区。

2.3.3 区域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对生态破坏严重。黄河郑州段拥有大规模种植农业、鱼塘养殖业等。其中,林地2 055公顷,农地7 352公顷,滩地19 000公顷,水域9 500公顷,其他土地(鱼塘、莲池)100公顷,观光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缓慢,且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对生态破坏严重,沿黄区域内耕地压力加重,生态脆弱的现象更加明显。

2.3.4 区域内城乡建设用地纷乱无序,产生发展阻力。湿地区域内保留大量原始村落、传统生产模式,造成土体规划无法统一、城乡建设缓慢,对城镇化进程产生阻力。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对黄河沿岸提出高质量发展要求,区域内城乡建设用地纷乱无序势必阻碍规划的实施,阻碍高质量发展进程,进而影响郑州大都市区形象。

2.3.5 未形成科学合理的统一规划措施。黄河沿岸发展的前提是保护生态环境,而郑州向北发展规划的提出加快了经济发展的进度,但对于黄河郑州段的合理发展,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规划路线,仍然处于“保护与发展并行”的原始状态。例如,2019年10月29日由巩义市、荥阳市、惠济区、中牟县旅游部门和黄河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共同发起成立的“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协作体”,并推出5条旅游线路:中华文明溯源之旅、文化名人修学之旅、大河风光体验之旅、历史遗迹探寻之旅、生态养生休闲之旅。虽然区域文化旅游的基础良好,但是相关单位的规划明显滞后。

3 鄭州大都市区建设视阈下黄河沿岸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

河南省政府于2019年印发《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明确指出将打造黄河文化生态带,协同嵩山—太行文化生态带、农区田园生态带,形成郑州大都市区绿色屏障。郑州大都市区发展离不开文化生态,而黄河沿线文化资源丰富、生态资源优质、国内外影响力较大,因此,打造以文化、生态环境为主的黄河文化生态带有利于提升郑州形象,是大都市区建设的必然要求。要想实现黄河沿岸高质量发展,深化区域功能是前提,合理规划是保障。

3.1 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经济、生态、社会三个层面的协同,发展生态经济,强调的是社会发展要在生态环境可承受范围之内进行。可持续发展观是我国发展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号召以生态建设保障经济建设,实现发展的良性循环。沿黄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发展不可过度,大都市区建设规划黄河为文化生态带重在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

3.1.1 黄河沿岸人地系统生态脆弱,亟须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黄河沿岸湿地水系不发达,地区环境承载能力差,属于生态脆弱型自然系统和生态敏感区域。对该区域的发展要兼顾经济与生态,协调社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矛盾关系,发展生态经济,重在优化经济社会生产方式来合理开发生态资源,保障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社会和谐的关系协同,最终推动黄河沿岸区域可持续发展。

3.1.2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郑州大都市区建设的动力循环系统。郑州规划建设区域人口达2 300万~2 800万的大都市区,随着人口大规模流入,大都市区对休闲、文娱等配套功能的需求将大幅提高,而黄河文化生态带将承载郑州中心区域及周边城区的休闲、娱乐和生态环境保障功能,对黄河沿岸的经济、生态、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黄河沿岸的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只有实现该区域的良性循环和高质量发展,郑州大都市区的绿色屏障才能长久发挥其功能;黄河沿岸文化聚集,商都文明与黄河文明相互融合将成为郑州新名片,区域的可持續发展将带动郑州大都市区文化发展,对提升郑州国际影响力意义重大。

3.2 以生态文旅为发展主体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对发展区域文化和旅游有着重要影响,也对建设黄河生态旅游经济带具有重要意义[3]。黄河文化生态带将承载郑州大都市区文化旅游的主体功能,优质的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将成为郑州近郊最受欢迎的旅游地,而随着黄河沿岸文化不断深挖,旅游路线陆续完善,沿黄区域文化生态带旅游的主体功能初具。沿黄区域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建设以文化旅游为主,历史人文展示、文化传承、休闲体验等相结合的多功能文化生态带。

3.2.1 以生态养旅游,以旅游促生态。生态保护是沿黄区域发展的基石,也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这是因为旅游资源是依靠生态环境获得的,生态保护可以丰富地区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发展旅游业是对生态环境的系统性规划,是对区域整体格局的建设。黄河文化生态带的建设就是实现旅游与生态的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科学合理地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3.2.2 文化、生态结合建设文化绿带。黄河沿岸县级以上文化遗址94处,其中涵盖世界级文化遗址3处,国家级文化遗址15处。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黄河沿岸湿地区域内物种繁多,是国家重要的湿地之一,为旅游发展提供自然生态景观。郑州沿黄地区文化基础、生态环境相结合,形成了郑州北部旅游文化经济带。

3.2.3 农业升级推动旅游发展。目前郑州沿黄地区多为传统农业,农田分散、经济价值低、对生态破坏严重。根据大都市区建设对黄河沿岸的发展要求,传统农业必须升级,要打造绿色、生态、经济型农业,发展观光农业、高效农业。升级传统农业,既有助于改善沿黄区域的生态和环境结构,也可作为生态资源促进旅游发展,实现经济、生态的良性循环。

3.3 建立系统性规划模型

系统性规划对于郑州大都市区建设黄河生态绿屏非常重要。对黄河区域发展做整体统一规划,在系统性发展的基础上细化发展各功能区划的子系统,形成母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系统规划模型。

3.3.1 黄河文化生态带土地系统。在黄河生态带土地利用整体规划的系统下,将黄河沿岸土地按照使用功能分为:湿地保护用地、沿黄河防护林专用地、生态农业发展用地、城乡规划建设用地、景区旅游发展用地等五大用地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内将土地进行合理规划,是对黄河沿岸区域土地规划总系统的细化,两者相互依存。

3.3.2 沿黄区域功能分区系统。黄河沿岸的功能分区是建立在黄河文化生态带建设的总系统之下,是对黄河文化生态带发展的细化,是依照大都市区对黄河区域功能定位进行划分,具体划分为生态旅游区、历史文化旅游区、观光农业区、休闲娱乐区、综合服务区等五大功能区。如图1所示,各功能区之间并不是严格区分,而是相辅相成,功能区划分是以区域主要功能为依据;五大子系统并不是分而治之,而是使黄河文化生态带建设更具条理性,避免生态带发展出现同质化,扩大生态带的辐射范围,提升影响力。

3.3.3 总系统与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系统性规划可有效避免生态带发展同质化,可以进行区域发展的有效管理。在总系统原则下发展子系统并不意味着总系统优先发展,而是两者同步发展,相互影响。例如,黄河文化生态带功能分区,总系统是建设高质量文化生态带,成为郑州大都市区北部绿屏,而子系统是将规划细化,在建设完成子系统的同时实现文化生态带的建设。只有规划好各功能区系统发展,才能实现总系统的搭建;反之总系统的搭建也是各子系统的发展和聚合。建设好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娱乐、观光农业以及综合服务五大功能区,才能实现黄河文化生态带的功能优化、结构优化。

4 黄河沿岸高质量发展对策

在郑州大都市区建设背景下,黄河沿岸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要求,然而区域内部发展缓慢、资源环境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产业发展质量不高、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矛盾较大、相关部门没有形成统一规划措施等一系列问题将成为阻碍黄河文化生态带建设的因素。本研究基于区域现状,以保护性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原则提出以下对策。

4.1 建设全域旅游系统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4]。郑州沿黄区域生态资源、文化资源丰富,旅游发展潜力大,政策具有明确的方向指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可推进建设全域旅游系统。以沿线两岸散落的文化资源、湿地系统、生态农业等为基础,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沿黄两岸区域的文化展示旅游、生态农业体验式旅游以及科普旅游,并将其结合打造全域旅游系统,实现围绕旅游产业的区域综合发展。

4.2 提高黄河沿岸文化聚合度

黄河文明代表性强、影響力大、影响范围广。黄河被誉为“四渎之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代表和象征,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5]。

深挖黄河文化,着力将郑州的少林文化、商都文化、黄帝文化与黄河文化相结合,能够极大地增强郑州的文化吸引力与国际影响力。在区域内,沿黄河文化遗址分散程度高、聚合度差,需要深挖、结合,以提高黄河沿岸文化的关联度。可通过在黄河文化生态带建设文化馆、历史人文展厅,让环境承载文化,使游客切身感受文化的吸引力;另外,可搭建历史故事表演舞台,讲好黄河故事,提升郑州大都市区文化内涵。

4.3 加快农业产业升级,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要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关亟待解决的难题,以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产业升级[6]。目前黄河沿岸农业发展较为落后,仍保持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模式,资源利用率低下,对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黄河湿地生态脆弱,发展观光农业、高效农业是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模式;大都市区建设对黄河生态带的功能定位向高效农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同时农业产业升级也是大都市区建设的必然要求。发展观光农业、高效农业可以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对黄河文化生态带的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

4.4 土地资源统一高效规划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对流域水资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为保护生态系统提供助力,也要保障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7]。黄河沿岸土地分散,城乡建设用地零星散布,对推动区域发展产生较大阻力。要按照强化资源整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要求[8],统一规划,有序化管理,对于分散程度高的土地集中治理,保证建设用地的统一,同时结合观光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来推动农村建设。

4.5 相关部门协同管理

要推进管理联合,建立区域与流域齐抓共管、协调配合的长效机制[8]。发展黄河生态带,需要多部门协作,构建统一规划方案,实现总系统与子系统的相互发展[9]。黄河沿岸旅游业发展较慢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形成统一规划,没有形成连点成线的旅游路线,造成沿岸丰富的旅游资源闲置。大都市区建设对黄河沿岸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都市绿屏的建设需要各部门统一实施,需要文旅、生态、城乡规划等部门协同完成关于《郑州大都市区空间规划(2018—2035)》的规划。目前旅游部门已经形成黄河旅游发展的“协作体”,其他相关部门应当相互协作,加快实现黄河文化生态带建设。

4.6 打造交通网络体系,保障区域通勤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来临,交旅融合成为行业发展热点,“交通+旅游”的理念也逐渐融入旅游公路的景观设计规划中[10]。目前,郑州市区通往黄河的南北线路只有中州大道、西三环等少数主干道,节假日、周末等出游时间道路拥挤、堵塞现象频出。黄河沿线需要修建交通基础设施,开设公交、观光旅游专线,打造横纵的交通运输网络,保障黄河沿岸区域通勤。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J].人民黄河,2019,41(10):2-3.

[2] 杨洸.郑州火车站对周边地区的影响(1904—1937)[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35(7):31-34.

[3] 王昆欣.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9-10-14(003).

[4] 桑子俞,胡炜霞.以全域旅游为导向的山西黄河旅游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8,23(4):1-6.

[5] 段蕾.黄河文化旅游与开封“三区一基地”建设深度融合的打开方式[J].智库时代,2020(10):134-135.

[6] 郭琦.黄委与河南省座谈: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J].人民黄河,2020,42(4):2.

[7] 贾绍凤,梁媛.新形势下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战略调整研究[J].资源科学,2020,42(1):29-36.

[8] 王元亮.突出重点统筹联动推进黄河生态廊道提质升级[N].河南日报,2020-03-17(011).

[9] 王金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思考[J].环境保护,2020,48(Z1):18-21.

[10] 凌珑.“交通+旅游”理念下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1):24-25.

Study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long the Yellow Ri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ropolis Construction in Zhengzhou

Yu Shanfu, Zhou Huifei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63)

Abstract: The metropolis construction in Zhengzhou covers the Yellow River in space, coordinates the Yellow River civilization in culture to improve Zhengzhou's culture influence, and develops the Yellow River culture ecology belt in metropolis function zoning. With more obviou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y study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regions along the Yellow River, it was found that those regions had profound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excellent ecological resources, but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was imbalanced and unscientific.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the comprehensive countermeasures of taking the mutual promotion of tourism and ecology a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regional unified planning,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infrastructure improvement were proposed.

Key words: the Yellow River, Zhengzhou,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etropolis construction

猜你喜欢

郑州高质量发展黄河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黄河
《关于郑州的记忆》(部分)
郑州擂台赛纪实
渡过黄河看雕塑
巧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