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学校备考策略探究

2020-07-26许碧南

考试周刊 2020年62期
关键词:高考评价体系备考策略高考

摘 要:“高考”是教师和学生最紧张、最关注的时间节点,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发展,故学校需要在高考来临之前设计备考策略,目的是通过针对性的复习,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培养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创新思维,从而在“高考”时取得优异的成绩。学校在设计备考策略时,应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核心,实现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目的。

关键词:高考;高考评价体系;备考策略

高考评价体系是为学校教学提供的重要指导思想,学校在开展教育时要以国家教育目标为自身的教育目标,要以当下人才标准需求为教育方向,而高考考核的内容反映我国教育目标、是当下人才标准的重要体现。学校在设计备考策略时,完全可以依托高考评价体系进行设计,在满足国家人才标准要求的同时,促进学生良好地发展。

一、 学校编制备考策略的重要性

学生的高考成绩决定着学校的教育水平、学校在教育界中的地位、学校的发展程度,学校需要在高考之前采取强化的教学措施,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理论知识应用能力、核心素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在高考中能够正确解答每一道问题,获取优异的成绩。因此,学校在高考之前,要设计出优质的备考策略并下达给每位教师,要求教师根据备考策略制订教学方案,达到设计备考策略的目的。

二、 备考策略的编制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核心

学校在编制备考策略时,需要以国家教育目标、当下人才需求标准为编制核心,教育目标与人才需求标准只是要求学生需要达到的标准,而未涉及如何培养,对学校只起到设定教学目标的作用。学校在设计备考策略时,可以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核心。高考评价体系阐释出高考试题主要考查的内容,能够为学校提供试题信息,学校只需针对考查内容设计备考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相应的能力,促进学生获取优异的成绩。

三、 高考评价体系概述

(一)高考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

我国设立高考制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意识、掌握学习对自身发展的意义,并利用科学选才的方式为国家各领域输送优质的人才,促进国家快速发展。国家教育部根据国家教育目标、人才需求标准编制了高考评价体系,目的是为学校提供人才培养方向,根据评价内容教育学生,实现我国教育目标。因此,构建高考评价体系的意义在于:落实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充分发挥高考积极导向的作用;强力提高教育的公平性;促进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实现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

(二)高考评价体系的内容与性质

高考评价体系是由三部分组成:一核、四层、四翼,一核的内容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属于评价体系的核心,充分阐释出“为什么考”;四层的内容是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属于考查内容,向学校与学生回答“考什么”的问题;四翼的内容是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属于考查要求,体现出素质教育的评价维度,重点回答的是“怎么考”。同时,高考评价体系对高考的考查载体进行了规定,以“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高考评价体系是综合体系模式,表现的是一体两面,具体为:首先,评价学生素质。以四层考查内容评价学生素质内涵,以四翼为考查要求评价学生素质是否达成,达成程度多少。通过高考评价体系思考与回答教育根本问题,体现出高考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指导与评价命题实践体系。利用四层规划命题范围,运用四翼保障命题水平,改革高考内容、提高命题质量。

四、 高考评价体系指导下的学校备考策略

(一)制订复习备考计划

根据高考评价体系,应制订出复习备考计划,应包括四个阶段:基础知识复习阶段、专题复习训练阶段、强化训练阶段、查缺补漏阶段。在基础知识复习阶段中,教师应依据《考纲》拓展复习,还要挖掘出往年高考中所强调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实施按单元或者是按章节落实考点,夯实学生基础,渗透学习与应用方法,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在一轮复习时应紧扣教材,并且要突出“细”字,不留盲点。根据往年强调知识点与能力要求,编制习题学案,有效学习与梳理基础知识。在专题复习训练阶段中,教师同样要依据《考纲》进行系统梳理、整合知识点的复习过程。在复习中应突出重点、重视热点、突破难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根据高考评价体系内容挖掘出高考重点,实施专项训练复习,培养学生具备应试能力,提高答题规范性与准确性。在此环节中,应突出“联”字,注重知識衔接,培养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能力。在强化训练阶段中,教师应密切观察高考的新动向,及时捕捉最新的高考信息,根据掌握的新信息组选训练试题,采用适宜的考试密度,试题内容的难易度应达到科学化。在模拟考试时应严格依照高考形式开展,并且还要在考前指导学生答题方法,考后反思考试过程,补充盲点,针对不足强化练习。此过程要突出“实”字,落实考练训练、模拟考核、讲评问题、改正错误并加强练习。在查缺补漏阶段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开展梳理归纳,实现知识网络化、系统化,还要在考前实施心理辅导,树立学生考试信心。此过程要突出“查”字,通过梳理整理,查找出学生未进行强化复习的基础知识,并加强反复的练习,巩固相关知识点。

(二)注重核心素养培养

1. 更新教师备考理念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下,核心素养培养是当前教育的核心。学校在设计备考策略时,应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良好的培养,需要教师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更新成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育理念。学校可以通过专业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知度及正确理解,再应用于实际复习中,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良好培养。另外,学校还应鼓励教师自我提升,可通过教育网站、论坛、教育书刊等了解教育前沿,掌握核心素养理念及概念与意义。

2. 注重人文素养培养

传统高考备考中,教师采取的复习策略是题海战术。虽然题海战术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学生在反复解决相同类型的试题会表现出厌倦、兴趣低下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解决训练题时,应从试题中寻找出与人文素养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掌握试题中的人文知识,实现人文素养的培养,满足国家命题的基本要求。

例如,在解决“为什么高速两边50米内不能种庄稼而要绿化?”试题时,学生会利用化学、生物学科相关知识进行解答,而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试题中的人文元素,让学生了解此题主要体现的是重视环境的保护、加强对驾驶员的人文关怀。通过试题中人文元素的挖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3. 设计综合性试题

高考试题内容是站在学科综合素养的角度考查学生,并且试题内容并非单一指向某一单一的知识理论,而是需要学生调动多种学科知识解答试题。如果学生在面对高考试题时依然停留在单一知识框架下,解答结果肯定是错误的,进而影响高考总体成绩。因此,在备考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利用综合性的试题引导学生练习,在锻炼学生综合思维的同时,能够在解题时具备关键能力与必备的品质。

例如,教师设计综合性试题:“农民在储藏或者是种植红薯等种子时,会采用秸秆燃烧后生成的草木灰包裹种子,应用草木灰包裹具有什么样的作用?”学生在解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知识、化学知识,利用草木灰能够提高土壤温度,保持土壤具备疏松通气的能力,促进种子发芽,并且草木灰含有钾、钙等微量元素,属于优质的叶面肥,能够杀灭病虫与病菌,降低病虫害等。通过综合性试题的练习,学生综合思维得到有效培养,促进学生获取优异的成绩。

(三)加强实践练习,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在高考评价体系中,应用能力是高考必考内容,教师在引领学生复习时,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可以采取专题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具体措施如下:首先,课堂应用能力培养。教师在引领学生实践练习时,可在每节复习课中留置10分钟的时间进行专题训练,训练的内容可根据每节复习设置练习题,还可以根据学生弱项环节设计练习题。其次,课下作业的应用能力培养。布置作业一直是巩固学生知识点的重要措施,在复习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布置作业的措施,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布置的方式同样可以采用根据每节课的复习内容设置训练题,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不同弱势环节设置相应的试题,巩固学生掌握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进而在高考中获取良好的成绩。

(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高考评价体系中,创新能力也是重点考核内容。教师在引领学生复习时,应重视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中融入创新思维培养的过程,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自身思维思考相关问题,并鼓励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创新思想,教师给予正确指导,从而实现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应用开放式的问题进行培养,开放式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对知识进行总结与归纳,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实现创新思维培养。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化学知识中含有较多的‘相等,比如化合物中的各元素化合价,正价之和等于负价之和,请再举出相等的例子。”问题提出后,学生会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在脑海中进行过滤,从知识点中挖掘出“相等”的內容,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五、 结语

综上所述,高考是决定学生未来命运、学校教学质量与发展的重要环节,学校、教师、学生都应重视高考,加强复习力度,实现获取优异成绩的目的。学校在设计备考策略时,应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根据评价体系内容设计备考策略,能够指导教师、引领学生实现针对性的复习过程,从而充分发挥出备考策略的作用,促进学生在高考中得到理想的成绩,进而促进学校良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娟.新课改下的高考复习备考探索[J].中国教师,2015(31):387.

[2]赵文辉.对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9,10(23):912.

[3]吕长生.科学备考,精准复习[J].高考,2019,5(12):216.

[4]路阳.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评价体系备考策略与技巧[J].考试与评价,2018,37(4):182.

作者简介:许碧南,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惠安荷山中学。

猜你喜欢

高考评价体系备考策略高考
高考评价体系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的心得
落实评价体系 深化教学改革
秉承理念 沿袭风格 导向素养 立德育人
立足全面发展 落实立德树人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