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彝乡丫呼寨,全国文明村

2020-07-23杨忠翔

含笑花 2020年4期
关键词:彝族红色建设

杨忠翔

走进文山市追栗街镇追栗街村委会丫呼寨村,一股清新的民风扑面而来,青青的山,绿绿的树,四面青山环抱,村中古树参天,村落整洁,村民房屋普遍宽敞漂亮,100余户人家,房屋墙面随处可见彝族风格的图画,这里民风淳朴,群众勤劳朴实、团结和睦。别以为这是一个不起眼的村寨,它先后被评为州级美丽庭院示范村、省级文明村,最为可喜的是,它还是全州为数不多的“全国文明村”。丫呼寨,可谓是一枝盛开在彝乡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

丫呼寨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壮、苗、彝等民族,分为丫呼寨上寨和丫呼寨下寨,近170户人家,700多人口,主要以彝族居多,其中:上寨112户,98%以上是彝族。丫呼寨彝语叫“呐叽嘚”,意为崇山峻岭,云深雾重。正因为其地理位置特殊,当年成为红色革命老区,是原文山民主政府的成立地。

丫呼寨革命老区的发展,时刻牵动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心。从2006年3月起,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扶下,丫呼寨先后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分别实施了小康示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革命老区后续提升打造、红色乡村幸福家园、“四位一体”等项目,接着,又进行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工作。

为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追栗街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革命老区和彝族聚集区这个特点,在创建项目中突出红色文化和彝族文化的挖掘、弘扬和传承,实施了“文山市民主政府”纪念馆、军事通道、碉堡、解放广场、红园、彝族民居庭院绿化、硬化、墙体美化、屋顶亮化等工程,新建占地7.5亩、建筑面积1003平方米、设有6个展厅的纪念馆1个,恢复建设军事通道415级台阶,恢复建设碉堡1座,新建2065平方米解放广场1个,修缮红园1个,改造彝族民居112户,组建民族文艺队,编排红色和彝族特色文艺节目22个,努力把纪念馆建成全市乃至全州的红色教育基地,把丫呼寨建成具有彝族民居主特色的红色乡村,把丫呼寨建成民族融合交流发展的幸福家园。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提高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创建工作开始之初,丫呼寨党支部、村小组软弱涣散,村小组长甚至靠“轮流做庄”(轮流当)。为切实加强基层政权建设,追栗街镇人民政府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抽调由不同民族人员组成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进驻丫呼寨开展工作。在领导小组的带领下,针对村小组党支部“三会一课”无法正常开展,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等问题,把丫呼寨党支部分为上、下寨党支部,并把公道正派、致富能力强、热心公益事业的同志推选为党支部书记,配齐配强支委班子。同时,加强村民小组班子建设,实现各民族大融合,把为数不多但有能力的汉族、壮族村民选入了村小组班子,并积极培养发展为党员。入选了新的村小组干部7人,其中:1人为壮族,1人为汉族,5人为彝族。村小组党员队伍增加到目前的45人,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施“三、四、五”战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工作成绩斐然。

抓实“老体协、共青团、妇代小组”三支队伍。老体协、共青团、妇代小组三支队伍是创建工作的重要力量。党建带群团才能把创建工作推向深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丫呼寨先后成立了老体协、共青团、妇代小组等群团组织,明确各群团工作的负责人,充分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开展各种群众性服务活动。比如在处理无偿占用自留地建設解放广场过程中,老体协充分发挥关键作用,动员被占用农户积极响应,顺利完成了思想疏导工作;比如在制定村规民约中,把共青团的年轻人纳入执行委员会成员,发挥他们执行有力的作用;比如在美丽庭院建设工作中,调动发挥妇代小组的作用,发动妇女建设美丽庭院,并结合民族传统节日,积极开展学民族舞、唱民族歌等活动,把妇女同胞这块“半边天”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创建工作凝聚了力量,营造了其乐融融的民族团结氛围。

实现“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四个提升。为彻底改变民族地区落后的生产生活模式和生活习惯,结合红色乡村项目建设,围绕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四大方面进行科学谋划,2017年发动群众成立了“旺民种养合作社”,目前共种植金边玫瑰150亩,冬桃1500亩,金边玫瑰已初见效益,同时,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烤烟、辣椒、甘蔗和养殖等产业,助推了产业旺村步伐;加快“七改三清”实施步伐,建设公厕、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村内道路、动力电、安全饮水、活动室、卫生室、公墓、太阳能路灯等项目,处理“四堆一污”(草堆、材堆、粪堆、沙堆、污水)问题,用基础设施改变助推民族群众生活习惯改变;加大生态村建设,聘请护林员加大巡山护林力度,保护好参天古树和公益林;积极开展平安村寨创建,组建联防队开展治安巡防,使彝乡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促进“党建、村建、红色教育、红色旅游、脱贫攻坚”五个融合。在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开展创建工作的同时,也促进了党支部自身建设,党支部战斗更加有力,凝聚不同民族群众更加有方,实现与党建融合发展。在发挥村小组中坚力量开展创建工作的同时,改变了村小组干部“轮流做庄”的乱象,并严格执行村规民约推进基层自治,实现与村建融合发展。在挖掘红色文化促进创建工作的同时,把红色文化和彝族文化有机结合,建成完善了文山市民主政府红色纪念馆,目前已接待各族群众2万余人次,实现与红色教育基地融合发展。在科学谋划长远经济发展,促进创建工作的同时,解决申报丫呼寨村为2A级景区,实现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在积极探索革命老区脱贫之路,促进创建工作的同时,积极发展冬桃、草莓、金边玫瑰、农家乐等产业,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实现与脱贫攻坚融合发展。

2018年,丫呼寨实现人均所得达13000元。如今,丫呼寨经济发展,人居环境秀美,各族群众团结和睦,其乐融融。2015年2月,丫呼寨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2017年11月,经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复查合格,丫呼寨继续保留“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丫呼寨这个红色彝乡,民族团结进步之花正越开越艳!

猜你喜欢

彝族红色建设
寒露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追忆红色浪漫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云南省代彝族文人文学简论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