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适用研究

2020-07-23韩劲松徐宏伟贺晓光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翻转课堂

韩劲松 徐宏伟 贺晓光

摘    要:教育部推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后,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各高校在教学中纷纷应用这一教学模式。文章从翻转课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分析翻转课堂的适用因素,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翻转课堂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翻转课堂;计算机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0)08-0034-04

自2012年张金磊等撰文介绍翻转课堂以来,特别是教育部推出《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后,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有关结合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国内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但是,翻转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普适性,以及一线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会遇到哪些问题,值得深思。

一、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源于美国学者Bergmann和Sams提出的“Flipped Classroom”[1],国内外学者并没有给翻转课堂以确切定义[2]。范德堡大学教学中心认为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翻转,学生先在课前接触即将学习的教学材料,然后在课堂通过讨论、辩论等策略完成知识内化[3];马秀麟认为翻转教学就是讲授模式的翻转,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教师在课堂答疑解惑[4];何克抗认为翻转教学结合课堂教学四要素,是对教学结构的变革[5]。

二、翻转课堂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张金磊等设计了包括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两个阶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6];钟晓流等设计了太极环式翻转教学结构[7];王红、李云晖等结合Talbert的翻转教学思想构建了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型[8-9];祝智庭等认为翻转课堂不仅是师生关系的翻转,更是生本思想的根本体现[10];李逢庆等在混合式教学实施中结合评价基础理论构建了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11];也有学者指出翻转教学未必适合所有课程[12],应准确定位授课群体。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翻转课堂的正式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较早开展翻转课堂研究的是哈佛大学的Mazur,他把学习分为知识传递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并在课堂上使用同伴互济方式教学[13];Strayer基于翻轉课堂与传统课堂进行了对比实验,提出翻转课堂的学习环境应使学生具有舒适感[14];Gerstein构建了一个环形的翻转课堂四阶段模型[15];Talbert总结了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和环节,设计了包含课前和课中两个阶段的翻转课堂系统结构[16];Brown认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本科教学质量[17];海伦·克朗普顿等填补了现有学术研究文献的空白,设计了基于高等教育本科层次面授课程的翻转课堂框架,为高校教师进行翻转教学提供指导[18]。

国内外学者针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文献著述丰富,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思路。虽然有学者提出了翻转教学的适用问题,但没有进行适用因素的定性分析。

三、翻转课堂的适用因素

本人在教学工作中,选择了两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2门课程“计算机网络”和“网络工程和综合布线”的部分教学环节进行了应用实践,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及本人教学体会,提出了翻转课堂的适用因素。翻转课堂是不是一个普适的教学方式,应考虑两个主观因素“师”“生”、两个客观因素“科”“课”,并以此作为课堂翻转教学的依据。

(一)视“师”而定

“师”,教师。教师是有效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教师的意愿、能力、精力等因素将对翻转教学的实施产生重要影响。

1.教师角色发生变化。传统的教学范式强调“传授知识、解答疑惑”,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重点在“讲、授”[19],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则是教师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传统的“主演”变成翻转的“导演”[20]。教师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讨论、提问,学生是“主演”,而教师扮演的则是倾听者、引导者的身份。这种角色上的变化,教师能否尽快适应,是翻转课堂成功与否的因素之一。

2.能力要求更高。(1)差异化的教学准备及教学设计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能够敏感地意识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掌握程度,针对具体情况定制差异化的学习资料,设计适合学生需要的教学活动,而这种差异化,应体现在不同班级不同方案上。(2)课堂的掌控能力: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上,教师应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掌控课堂的节奏和进度,保证讨论的话题、范围和进度始终能够按照预先的设定实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3)深厚的专业能力:课堂交由学生主导的难点在于,什么样的问题被提出,教师无法事先预料。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很多内容都是临时形成的,课前无法准备,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深厚的专业底蕴和宽广的学术视野。(4)个性化评估方案设计能力:对于学习效果的评估,应能在借鉴他人评估设计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的学生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评估方案。(5)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多数的公共学习资源,未必适合所有学生,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准备教学资料。同时,国务院2018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要求“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对高校教师能够使用多种信息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3.工作量增加。翻转课堂的三个阶段,如课前教学材料的个性化定制、课中差异化的教学活动设计、课下与学生答疑互动都大大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4.教改意愿。高校教师收入与职称挂钩,而职称晋升的评价机制是重科研轻教学。一线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已经很繁重,他们无法拿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专注于教学改革,而是更愿意维持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

(二)视“生”而定

“生”,学生。学生是实施翻转课堂的主体,学生的能力、意愿、性格等因素都将对翻转课堂的效果产生重大影响。

1.中西方民族性格及教育理念的差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盛行于美国。但是,中西方民族性格差异明显,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儒家文化熏陶下形成了内敛、委婉的性格;而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西方民族性格活泼、富于表达、勇于竞争。

美国在20世纪初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的教育理论,20 世纪中叶又强调基于学生自主探究的“发现式学习”[21]。这种教育理念,使学生从小就适应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而我国的学生从小接受的是“师道尊严”“教师主导”的教育思想,习惯了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教学。

教育理念的不同,性格的差异,必然导致学生的参与度、接受度及课堂的活跃度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饶云波等指出“文化背景导致74.3%的留学生对中国教师的教学模式不太满意”[22]。

2.学生的适应性。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强的拔尖学生,更适应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23],而国内的多数大学生早已习惯了按照学校的教学安排、按照教师的讲授学习,比较喜欢传统的教学模式,短期内很难适应翻转课堂这种以学习模式为主导的教学。

3.学生的意愿。(1)“兴之所在,趣味方生”。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很难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教师制作的视频资料应尽量生动、短小,有吸引力。(2)学生情感的认同。心理学家认为学生的情感会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师必须坦诚地讲清楚什么是翻转?为什么翻转式的自主学习会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消除学生对增加课下学习时间、课上教学活动课外完成的反感。

4.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自律能力。翻转课堂对学生课外的自学能力与自律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翻转课堂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学生能够自觉地在课前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材料自主学习,与研究型学校的学生相比,进入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在自学能力与自律能力上,存在一定差距。另外,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否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翻转教学是否有意义的一个关键。因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与习惯,应该是高等教育阶段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

(三)视“科”而定

“科”,学科,或具体课程名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初在美国应用于化学课堂这一自然科学类。从理论上讲,翻轉课堂在不同的学科应用上并没有原则性障碍[24]。

1.国内外应用学科不同。王丽娜等在文献中,对国内外翻转课堂应用于不同学科的文献情况进行了归纳分析[25]。其中,国外有67篇应用于学科的文献,分别为医学类31 篇,占46.3%;理学类25 篇(其中化学19 篇),占37.3%。很显然,自然科学类占比明显。国内有45篇应用于学科的文献,分别为计算机类19 篇,占42.2%;外国语言文学类(主要是英语)11 篇,占24.4%;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主要是思想政治)4 篇,占8.9%;其他占24.5%。自然科学类占比情况远远小于国外,人文和社科类占比排第二。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国内外对翻转课堂在适用学科的应用上不尽相同。

2.涉及安全问题的学科不适用翻转课堂教学。涉及安全问题的学科,尤其是需要教师面授示范操作要领、动作规范,或需要使用工具的学科,其典型特征就是强调安全防护,注意安全问题。因此,这类学科都不适宜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3.不同学科策略不同。自然科学类、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外语学科类应采用不同的策略,这种不同反映在课前学习材料的准备上,不同学科应开发不同的学习资源[26]。

对于自然科学类,学习强调的是概念、原理、公式、流程、方法等基本知识要素,注重知识点的掌握,例题讲授透彻,举例简明、扼要;课前准备的学习资料可以是讲解概念或例题的课件,甚至是使学习者能够有身临其境感受的VR软件等。对于人文与社科类,学习强调的是历史、观念、情感等较为抽象的知识要素,注重概念清晰、思维共鸣、情感交流,联系现实;准备的学习资料可以是各学科的扩展阅读材料及具有现实意义的案例分析等。对于外语学科类,学习强调的是发音、词汇、语法、实用等知识要素,注重语言的应用场景,准备的学习材料可以是与大自然、社会现实、工作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够更有兴趣地学习。

(四)视“课”而定

“课”,具体课节。不是同一学科的每一堂课都需要翻转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如果每节课都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则要求保证教学资源类型多样、数量充足,为此教师可能需要长期花费大量时间做准备;对于学生而言,每堂课的课前都需要自主学习,可能对于部分学生而言,会有抵触心理。如何做到松弛有度,使教师和学生都能适应翻转教学的节奏,就需要合理安排翻转与面授的教学计划。在实际授课时,理论课和实验课应区别对待。理论学习环节中,重、难点部分应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掌握情况而定,拆分的知识点应短小、易于理解,制作的视频资料应情节生动、焦点集中;实验课教学环节中,需要对设备、器具实际操作的实验内容部分并不适合翻转教学。

以上四个因素,“师”和“生”两个主观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并且主观因素中的意愿因素尤其重要。

四、翻转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调动教师积极性,全面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1.减少教师课时量。准备翻转教学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精力,因而适当减少实施翻转教学教师的最低教学工作时数,同时相应增加课时费,以保证实施翻转教学的教师个人收入不因教学改革而降低,激发教师参与教改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教学改革与职称晋升关联。把考核翻转教学作为职称晋升的一个关联因素。通过适当增加评分点,给予参加翻转教改工作的教师增加职称晋升的考核因素。

[15]Gerstein J.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l:A full picture [EB/OL].(2011-06-13)[2018-12-19].http://usergen- eratededucation.wordpress.com/2011/06/13/the-flipped- classroom-model-a-full-picture.

[16]Talbert R.Inverting the Linear Algebra Classroom[J]. Primus,2014,(5).

[17]Brown A F.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of undergraduate instructors using the inverted or flipped classroom model [D].California:Pepperdine University,2013.

[18][英]海伦·克朗普顿,[美]朱迪思·邓克利—比恩. 彭一为,译.翻转高等教育课堂:翻转课堂框架的设计 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7,(8).

[20]于天贞.从“主演”到“导演”:基础教育翻转课堂中教师 角色转换及其路径[J].上海教育科研,2014,(5).

[22]饶云波,邓建华.翻转课堂在留学生“Android应用编程” 课程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7,(6).

[24]何克抗,付亦宁.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理论与 实践之路——何克抗教授专访[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 科学版,2017,(4).

[25]王丽娜,黄秋生,江毅.国内外翻转课堂研究现状对比 分析[J].数字教育,2017,(2).

[26]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7,(10).

收稿日期:2020-03-27

作者简介:韩劲松(1970—),男,河北望都人,哈尔滨金融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主要从事电子商务与计算机网络研究。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备案课题“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法在地方高校的應用研究”(GJC1318037)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翻转课堂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