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初探

2020-07-23李国臻

新闻传播 2020年5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移动互联网新媒体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等智能化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有效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网路舆情已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本丈结合当前高校的网络舆情应对现状,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导致的舆情应对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来提升高校的突发事件的应对能方和网络舆情管理水平,进而保障高校网络舆情良性发展和高校工作的安全稳定开展。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新媒体: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对党在新时代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强调:“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随着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QQ、微信、抖音、头条等主要媒介平台为主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广大网民乐于接受的新型传播媒体。高校大学生具有知识层次高、参与意识强、好奇心理重、个性化等特点,而移动互联网在大学生中的广泛使用导致了高校网络舆情的易发性、广泛性,传播渠道多,覆盖面大等结果。移动互联网络媒介已经成为高校突发事件的爆发和扩散的主要推手。因此,在“机不离手”,一人人都是“麦克风”的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高校作为教书育人、培养新时代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该如何顺应网络舆情发展趋势,及时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引导高校网络舆情良性发展,是维持高校安全稳定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网络舆情的概念

(一)高校网络舆情

高校网络舆情是以广大师生为主体,以高校相关事件为核心,以网络为载体,是广大师生利用诸如贴吧、论坛、校园官网、微博等网络平台来表达情感、意见、态度、观点、传播与互动等,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师生对于当前校园或社会中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直接通过QQ、贴吧、论坛、抖音等多种网络媒体形式发布于互联网上,由于长期的校园生涯导致社会阅历相对缺失,他们往往只能看到这些问题的表面,而无法洞悉其内涵,因此发表的言论和观点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未经媒体验证和包装,随着后续事件发酵往往会产生较大影响。[2]

(二)高校突发事件

高校突发事件是以高校广大师生为主体,由于受到高校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校园范围内短时间突然发生并迅速演化为较大规模的、影响到学生安全、正常生活和学习,造成财产重大损失甚至危及高校声誉的安全事件,这些安全事件发生后往往需要及时启动应急措施予以应对处置。[3]

(三)新媒体

新媒体是除廣播、电视、报纸期刊(纸质媒体)等旧的“传统媒体”外的一种新兴传播方式,它通过互联网以有线或无线技术进行传播,主要包括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媒体和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媒体,其特征概括为传播及时性、超时空性、超强的交互性、数据量大等。[4]

二、网络舆情传播的特点

(一)传播及时,响应快

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具有即时性。随着微信、头条、微博、抖音等媒体平台的广泛普及,人与人之间形成一张张传播网,所有信息的传播不再是点对点的传播,而是发散式广播,一人知晓全网知晓,这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的时间,实现了信息的瞬间扩散。

(二)传播媒介呈现多样化

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媒介呈现多样化的形式。人们对新闻的了解不再局限于官方新闻、报纸报刊等传播机构,随着微信、头条、微博、抖音、贴吧等等广泛使用,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新媒体的传播主体。[5]

(三)互动性强

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新媒体传播可实现双向甚至多项的交互式传播。人们可以通过QQI微信、论坛、头条等媒体平台来发表自己对某事件的看法,并同他人进行交流反馈,通过思想上不断的相互交流,使具有相似观点的网民很容易达成共识,并吸纳一些不同观点或观点不明确的人群融合进队伍中达成“共识”言论。

(四)传播信息复杂性

在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中,大学生群体长期生活在校园中,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看问题不全面,发表的观点往往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同一个事件,有的学生会积极、正面、真实地反映事件信息;而有些学生则会持否定态度,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等,从而导致事件相关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被理解成不同版本或者被泛化,进而增加了学校对舆情处理的难度。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

(一)转变管理理念,重视舆情引导工作

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管理者应重视舆情引导工作。从学校上层领导到基层辅导员教师都应该重视并积极主动参与学生的舆论引导工作,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与教育,纠正学生对事件的片面认识和主观理解,使他们对事件有正面、真实的认知。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1.在日常管理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主动倾听学生诉求,及时了解学生圈子的热点和舆论动态,以及学生的舆论思想动态。2.定期开展学生民意调查,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正确处理问题。3.扩大学校思想文化网络宣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利于大学生正向舆论思想的引导工作。4.加强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使大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屈服,具备坚定的立场。

(二)健全机制建设,构建监测、预警机制

在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管理者需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新媒体的环境特点和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构建适合本校的舆情防控的监测、预警机制。充分利用诸如校园网、贴吧、论坛、网站等多媒体平台来收集当前社会或校园中的网络热点信息,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和预判,估计事态发展的趋势,对发展趋势影响较大的事件、焦点问题进行重点监测,并及时作出相应的措施来有效预防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可以使高校管理者及时掌握校内舆情情况,提前做好舆情防空工作和学生的正向引导工作,从而减少校园内的突发事件的发生和校园网络舆情危机。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能力

学校应该成立网络舆情管理小组,由校级党政领导为组长,党委宣传部、信息化办公室、学工部、安全管理处等单位为成员单位,由党委宣传部起主导作用,信息化办公室提供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网络监测、预警等技术工作,安全管理处负责校园安全管理工作,学工部负责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其它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工作。在高校日常管理工作中,除了利用监测工具对校园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预警外,建立由各学院领导、辅导员、心理教师、学生干部等组成的信息监督小组,具体负责本学院网络舆情的引导工作,随时掌握学院内部的敏感信息动态和学生心理状态,及时控制舆论导向。

结语

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国家、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高校作为培育专业人才的地方,更应该高度重视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应对和引导,充分发挥新媒体对于高校教育和日常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高校应建立一套有效的网络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实时监控校内网络舆情最新动态,控制校园网络舆情导向,从而提升高校网络舆情防控引导管理能力和高校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保障高校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N].人民日报,2014-02-28(01).

[2]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2)[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3]谢秉宸,殷云林.新媒体情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治理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9):93-94.

[4]吴春阳.新媒体时代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影响及对策[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4):92-94.

[5]吕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初探研究[J].智库时代,2017(15)110-111.

【作者简介】李国臻,重庆交通大学工程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重庆交通大学2019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课题研究项目《移动互联网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移动互联网新媒体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研究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Android的一键智能报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