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出版与编辑能力转型

2020-07-23陈琪

新闻传播 2020年5期
关键词:融合出版媒体融合融媒体

【摘要】出版融合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出版战线贯彻落实党中央媒体融合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出版行业的发展共识。6年来,融合出版已取得一系列成果。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以来,融合出版行动快、传播快、传播效果好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在5G、大数据、智媒体和万物互联的大时代,传统编辑应积极主动学习互联网思维,掌握融媒体知识和技能,快速成长为时代所需的融合型编辑。

【关键词】媒体融合;融合出版;传统编辑;融媒体;融合型编辑

一、融合出版是中央明确的发展方向,是出版行业的发展共识

媒体融合发展,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必须应对的时代命题,是党中央从战略高度的谋篇布局,是推进宣传文化领域改革创新的重要任务。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媒体融合发展的理念。2014年8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组第四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媒体融合发展做好了顶层设计。去年初,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明确要求进一步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出版融合发展,是新闻出版战线贯彻落实党中央媒体融合发展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新闻出版领域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m0

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媒体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是履行文化职责的迫切需要,是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积极的实际政策引导促进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深度融合,二者合一已成为出版行业的发展共识。

二、融合出版已经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我国出版行业经过6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一系列融合出版成果。主要有管理机制、知识服务、人工智能等几个方面。

(一)出版社从管理机制上实现融合出版

以笔者所在的商务印书馆为例,在8年前就成立了全媒体出版中心,在选题策划之初,编辑就要进行充分的产品市场调研,选择出版纸质本、APP、电子书单项出版,还是纸电同步出版,这推动了企业在内容、生产、渠道、平台、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也从根本上改变了编辑思路,引导确立了编辑的产品经理角色定位。此外,商务印书馆依托其不断完善的编印发一体化流程,上线了商务印书馆全媒体生产运营平台,旨在于生产端再造编印发一体化融合出版流程、运营端实现全媒体出版的产品与知识服务,为商务印书馆全媒体时代的生产运营提供了发展基础。

(二)出版机构的知识服务平台和知识付费成果丰硕

面对纸质图书和工具书销量不同程度下滑,各出版机构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转型增效新路径。百年老店商务印书馆在业界有“工具书的王国”和“学术出版重镇”的美誉,凭借其自身优质权威的中外工具书资源和人文社科出版资源,推出了“百种精品工具书数据库”,又先后上线了商务印书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服务平台(商务印书馆APP)和语言资源知识服务平台(涵芬APP)。

“百种精品工具书数据库”是国内首个权威、规范的数字工具书知识平台;语言资源知识服务平台(涵芬APP),这是国内首个基于权威工具书开发的语言学习平台;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服务平台由全媒体生产运营平台提供全方位支撑,通過精细化、精准化的专业知识服务定位,构建了一个与商务印书馆现有出版优势高度匹配的融合出版体系。

此前,商务印书馆已经成功推出“新华字典”APP,“现代汉语词典”APP,“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APP和豪萨语、波斯语、乌尔都语等18个小语种的词典APP。在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知识服务平台上也有“汉译名著”名师导读等课程,大量电子书、有声书和音视频学习资源,是对传统出版模式的一种创新性改革,融合了出版社拥有的文本、音频、视频、图片等各种资源,提供中小学生在线学习、图书阅读、在线课程、专家导读、知识检索甚至图书购买等多方面的阅读服务方式,是出版社融合发展的案例典范。

(三)ARNR与人工智能初步应用于出版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新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少儿图书、专业学科领域和科普类图书,这也是近几年融媒体出版的一个热点。比如人民卫生出版社在有关疾病与治疗的图书中使用VR/AR技术,这就使得知识实现了“智能”升级,因为VR/AR技术呈现的三维效果、虚拟真实,让毫无病理知识的读者能像孙悟空一样钻进人的肚子里,了解脏器是如何发生的病变。机器人也开始应用于智能出版领域,推动了“出版+人工智能”新模式的发展。报告中提到,中国大地出版社于2018年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教育机器人“小悠”,由此也形成了新闻出版业智能机器人策划和研发新生态[2]。

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融合出版的优势凸显

今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然暴发,各出版机构迅速反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利用自己的融合出版成果,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此次战“疫”过程中,融合出版凸显了如下几个特点:

(一)反应迅速,行动高效,快速推出一系列疫情防控读物和服务抗疫融媒产品,为抗击疫情作出突出贡献

面对突发疫情,出版机构及时迅速组织权威专家,编写出版和制作线上线下一体的服务疫情防控读物。比如广东科技出版社于1月23日率先推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3]。为帮助外地援鄂医疗队解决医患沟通的方言障碍问题,商务印书馆在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指导下,迅速与语言学学者、企业团结一致,组成“战‘疫语言服务团”,根据语料库统计和医用场景调研,用不到3天的时间,研制了涵盖湖北9地方言的《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包括微信版、网络版、融媒体口袋书、迷你视频、抖音、在线服务系统、即时翻译软件等多种形式,为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及相关群体提供多维度语言服务。随着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国际疫情防控形势日趋严峻之时,“战‘疫语言服务团”又紧急研发了《疫情防控外语通》,语种包括日语、韩语/朝鲜语、波斯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英语,成果类型包括视频版、多媒体卡片版、软件系统版,通过微信、网页、抖音、印刷品等方式推出,供给医疗机构、教育机构、机场港口、航空公司、外交外事机构、海关、社区管理部门使用,也直接提供给留学生和外籍人士使用,为防止境外疫情输入、巩固国内疫情稳定形势以及中国抗疫经验国标传播,贡献了一份力量。

(二)融媒出版产品传播速度快,传播效果明显

比如,广东科技出版社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护》,截至2月14日电子书下载阅读量超过500万次,有声书点播量超过2200万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4]。商务印书馆的《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发布当天下午3时30分,微信版的累计访问量就超过19000人次,语音播放量达到22万次,48小时统计呼叫服务对话126次,为医护人员和患者沟通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

(三)免费开放众多优质数字阅读资源和网络课程资源,坚守了出版机构的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

新冠疫情突发时正值国内春节,全国人民“宅”家抗疫,大中小学延期开学,针对此情况,各家出版机构迅速反应,免费开放众多优质数字阅读资源和网课资源,既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精神食粮,也帮助广大师生“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向社会免费开放“人教点读”数字教学资源[5]。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知识服务平台上1300余种电子图书资源向社会免费开放,其语言资源知识服务平台(涵芬APP)于5月1日前向公众免费开放6000余万字、20余部权威规范工具书的一站式查询,其下属的(英语世界》杂志限期免费开放所有杂志电子版内容。此外,为支持中小学阅读教育,服务中小学教师阅读教学,商务印书馆联合中国教育报邀请“推动阅读十大人物”(10位名师),联合推出“走进阅读深处”为主题的10堂公益读书课。

经过此次突发疫情,对于有丰富融合出版产品积累的出版社而言,它们经受住了疫情的考验,疫情也检验了其互联网思维和融合出版的能力。同时也应看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赋予出版机构的发展新机遇。出版社应坚持以优质内容为根本,以新兴技术为支撑,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坚守品质与品牌,走出符合自身特色的融合出版之路。

四、融合出版对编辑能力的新要求

出版业的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最根本的要素是人,是编辑。因此,在5G、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大时代,编辑应顺应融合出版的新形势,实现如下几方面能力转型:

(一)自觉承担起传播有价值内容的责任

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便捷,然而真伪难辨,更遑论其思想性和舆论价值。出版工作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因此传播科学的知识和有思想的内容应成为编辑的文化自觉。应将传统出版的内容优势延伸至网络。

(二)自主学习和强化互联网产品思维

互聯网传播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编辑在策划融媒产品前,应对这一规律和特点有科学认识,从互联网用户的需求特点出发,精准设计产品形态。也就是说,申报选题前的市场调研对象,从传统的书店和读者,变成了互联网及其用户。

(三)关注新技术新应用,加强敏感度

互联网上的新技术和新应用日新月异,这对编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编辑应摒弃畏难情绪,主动学习新技术、学会利用已成熟的互联网出版平台为我所用。新技术的应用不仅限于新的选题和方案,对于积累下来的出版作品也一样可以采取诸如网络在线讲解、全景展示、知识服务等新技术方式再次开发,最大限度利用自有内容资源。

(四)学习新形式多样态的营销手段,对产品做多重价值挖掘,利用互联网传播特点和出版社平台的大数据优势,提高互联网营销的效能转化

建立健全一个内容多种创意、一个创意多次开发、一次开发多种产品、一种产品多个形态、一次销售多条渠道、一次投入多次产出、一次产出多次增值的生产经营运行方式,激发出版融合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在疫情期间,各个出版社在传统营销手段受限的情况下,开辟新的宣传渠道,充分利用抖音、火山、头条等新媒体平台,采取编辑、读者或者营销人员讲解的方式,给采购方和读者展示图书作品和数字产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突然出现的疫情,对出版社的日常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但是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的融合发展,在这种条件下更是潜力无限。但是新的业务方式和新的业务内容,需要培养和拥有一批精通专业又懂互联网思维和媒体融合技术的融合型编辑队伍,这对传统出版社来说尤其重要。各出版机构应开阔思路,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走出自己的融合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朱伟峰.出版融合发展,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J].出版与印刷,2018年03期.

[2]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实验室.2018年中国出版融合发展报告[J].科技与出版,2019年05期.

[3][4][5]梁振东,贾洪彬.战“疫”当前出版融合发展成果经受检验[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第1版:2020/2/20.

【作者简介】陈琪,商务印书馆编辑。

猜你喜欢

融合出版媒体融合融媒体
国际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观止》的出版与思考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结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业管理人才培养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