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新形势下党报如何讲好新时代“三农”故事

2020-07-23赵晓轶

新闻传播 2020年5期
关键词:唱响三农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媒体如何做好传新融合改革,讲好“三农”故事,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成为当下党报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时、度、效、融四个方面,探讨新形势下党报如何讲好新时代“三农”故事。

【关键词】“三农”;唱响“四季歌”;讲好故事;传新融合;舆论引导合力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1]

当下,在中国大地上,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作为时代的参与者、瞭望者、记录者,党报和党报记者只有时刻牢记肩负的责任,准确把握社会脉搏的律动,才能出色完成中心工作,做好传新融合,讲好新时代“三农”故事,传播正能量,展示新风貌。

一、把握好“时”——抓住时间节点和时机,第一落点唱响“四季歌”

新闻与时间的关系,每一位从业人员都有刻骨铭心的感受,把握好“时”,当然要抓住时间节点,这对“三农”报道来说尤为重要。农村工作“四季分明”,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季节性、时令性极强。要想把这样的“四季歌”唱出彩,抓住时间节点和时机,抢抓第一落点,才能出亮点、出新意、出特色。

“粮仓上的‘五谷丰登,猪栏的‘肥猪满圈,鸡窝的‘金鸡满架……‘亲爱的乡村里,年味儿应该是浓浓的乡愁吧。”2019年春节,《哈尔滨日报》全媒体推出了《亲爱的乡村·过年》系列报道,抓住城里年味儿淡去、受众向往红火场面的心理,在“传统媒体也过年”的时机,推出“移动优先”的表达方式,在朋友圈里广泛传播,有图有视频,辅以情真意切的文字表达,抓住了受众的心。在这一年中,3月“龙江第一镰”选种,4月冰城稻米育苗,5月最美稻田插秧,7月稻田“童话王国”,9月在希望的田野上,10月看金秋的童话……《哈尔滨日报》全媒体“三农”报道紧跟时令,抢抓第一落点,在第一时间以黑土地为主战场,以农民为主角,展现现代农耕文明,还有火热、沸腾的农村生产生活场景,令读者耳目一新。

新闻的“时”,仅注重时间节点远远不够,特别是“三农”报道往往情况复杂,选准时机更重要。哈尔滨是农业大市,每年都有一个“七下八上”的重要节点——防汛。2019年7月17日夜,暴雨夜袭尚志市苇河镇,7月18日哈尔滨日报县域新闻中心记者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在哈市率先推出《大雨夜袭尚志珍珠山乡,村民已安全转移安置》报道。在随后的半个多月时间里,记者对防汛抗洪工作重点点位实行全覆盖,及时拿到现场第一手信息和资料后,在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下,选择时机发布权威信息,消息、通讯、现场播报、图片视频、海报、H5产品全媒体独家报道全景展现冰城抗洪,既成为全市防汛指挥系统发声的平台,也成为采集准确信息供决策的“大数据抓取端”,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

党报姓党,自然对“时”有更高的要求,时代、时期、时刻、时机都要恰如其“时”,特别是“三农”报道,还要添个时令,及时准确是根本。“三农”报道把握好“时”,才能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二、把握好“度”——发挥导向作用,围绕中心工作精准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出,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2]“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就是要求媒体从业人员在“三农”报道时,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政治家办报,坚持党报姓党,要做到“脑中有政治,胸中有全局,心中有农民”,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

把握好“度”,就是要以中心工作为着力点,这样新闻才有了“定海神针”,才能精准发力,占领制高点。2019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哈尔滨日报》全媒体围绕脱贫攻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好主题报道,突出重点宣传,在高度、深度、力度上下功夫,先后开设《打赢脱贫攻坚战,振兴冰城奔小康》《抓产业上项目促发展》《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乡村振兴战略在冰城》等专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仅《乡村振兴战略在冰城》专栏,就先后刊发了《卫生不合格村支书“喊麦”点你名》《五常这个小屯,乡亲众筹添“硬件”》《一盆毛豆“煮香”永丰村致富经》等数十篇报道,通过传播好经验好做法,带领读者感受充满希望的冰城乡村之美。

既然是围绕中心工作发力,“度”就不仅是对数量、质量、程度的要求,更多时候,它是对新闻层次、视野、站位、格局的诠释,也是“铸魂”的精髓。“三农”报道只有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吃透政策、了解基层情况、把握正确尺度,才能出色完成任务,并拥有关于农业、农村、农民的话語权,占据舆论阵地。

三、把握好“效”——增强党报影响力,结果导向讲好“三农”故事

把握好“效”,就是保证新闻宣传产生好的效果,增强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使受众喜闻乐见,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采集真实的信息、真实的话语、真实的情感,这样的报道才会有“温度”,新闻宣传也才能真正出实效。

《建卡贫困户变身“农机医生”》出自《哈尔滨日报》全媒体“走街串巷访百家”专栏。主人公李国军因病致贫,扶贫工作队专门为他制定了脱贫方案最终变身“农机医生”。这个专栏发表的农村脱贫典型,生动鲜活,他们的成功经验有很强的可复制性,这些典型故事很快成为驻村扶贫工作队的“行动指南”。参与“三农”报道,记者必须进千家访万户掌握真实情况,甚至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这样才能让报道达到应有的效果。《哈尔滨日报》全媒体记者采写的《宾县大姐农民画挂到联合国总部》讲述新型农民追逐梦想的生动故事,《月薪1万农民开无人机挣大钱》让人感受到农业科技创新带来的福利,《从“天下粮仓”到“绿色厨房”》则让人体会乡村振兴发展的强劲脉动……

党报的职责要求我们“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这正是我们追求的“效”。想要达到宣传效果,最好的方式莫过于能达到受众主动接受的目的,特别是“三农”类报道,官话套话写新闻,不仅乡亲们听不懂、不爱听,也谈不上传递准确信息,自然难达到宣传效果。“三农”报道只有转文风,说百姓话讲百姓理,真实有用,才能入脑入心产生广泛影响。

四、把握好“融”——移动优先丰富传播手段,形成舆论引导合力

把握好“融”,就是要做好传新融合。媒体都在“融”,或者传新融合,或者与“更新”融合……“融”的是什么?媒体和媒体人常自问,也试图给出自己的答案。《哈尔滨日报》全媒体涉及“三农”报道时的“融”,有一种解释是“移动优先丰富传播手段”。意思是要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新闻传播手段,覆盖更多人群,扩大传播效果,形成宣传声势和舆论引导合力。

“视频作为用户喜闻乐见的媒体形态,将成为最重要的流量入口。网络视频(含短视频)是仅次于即时通讯的中国第二大互联网应用”。[3]在传新融合改革中,《哈尔滨日报》全媒体一直在尝试“移动优先”,直播无疑是表达方式之一。呼兰区的“双井韭菜”曾经远近闻名,近年来却因为农残问题一直销路不畅。发现“双井韭菜”种植发生变化,记者在田间地头直播“酵素韭菜”收获、检测结果“零农残”、菜贩现场收菜的全链条事件经过,让大家了解了安全农产品,也了解了国家的战略部署,更让受众看到了科技农业的前景。

传新融合的媒体表达,“移动优先”引领的全景展现,加上媒体平台的互动功能,完美诠释了媒体“时、度、效”追求。

传新融合关键在“融”,归根结底,是为了更好地掌握舆论阵地。《哈尔滨日报》全媒体在服务“三农”工作中,摸索出了很多办法:记者“三贴近”转文风、增技能,人人都是全媒体记者,在基层成为“自带流量的明星”;产品建设勇于尝试,深入人心,效果凸显。2020年,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农村成为关键环节。《哈尔滨日报》全媒体充分发挥作用,在报纸暂时停刊的不利局面下,快速开发新产品,开通了《哈报集团乡村大喇叭主播“喊麦”专栏),从1月29日开始,村党支部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党员志愿者们,担任“哈报集团乡村大喇叭主播”,这些乡亲信任、依赖的“主心骨”每天一个“大喇叭喊麦”视频,把国家、省、市、县的政策要求、科学指导、防疫信息等,送到乡亲们的耳朵里、心里。疫情防控中,“大喇叭主播”及时传递权威信息,管住了村屯;春耕备耕时,“大喇叭主播”掌控时机,迅速引领示范带动推进,助力复产复工,不误农时。期间,推出的“金喇叭”评选更是创造了500余万点击投票量,单项点赞超30万次的全社会关注。

在实际工作中,媒体传新融合的步伐正在加快,媒体与受众的关系也在全新架构。特别是5G时代的到来,在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廣阔天地里,如何借助传新融合契机实现全媒体更细化、更优化的建设,牢牢掌控舆论阵地,讲好“三农”故事,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严肃课题。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N].新华每日电讯1版,2018年09月23日.

[2]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08-09.

[3]姜涛.2019年中国媒体市场趋势[EB/OL].CTR洞察,2019-09-14.

【作者简介】赵晓轶,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主任记者。

猜你喜欢

唱响三农
掀起学习《论“三农”工作》的热潮
唱响百年旋律,共谱劳动新篇
蝉儿的话
家乡
赞分盐镇裕牛村
声乐教学的五个重要环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热点
新阶段“三农”工作的新主线
唱给妈妈的歌
2013年度“三农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