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融媒背景下手机新闻传播形态的发展创新

2020-07-23关玉林

新闻传播 2020年5期

【摘要】在融媒背景下,智能手机将成为应用范围最广泛的传播媒介。本文阐述了融媒体的概念,分析了手机新闻传播形态的发展历程及其在融媒背景下的发展优势,提出热点事件即时推送、大幅度提高新闻播报过程的互动性、降低新闻传播门槛、媒体从业人员应该以高度负责的意识引导公众等触媒背景下手机新闻传播形态的创新发展模式,以供新媒体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融媒背景;手机新闻传播形态;创新发展模式;即时推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三大网络(宽带互联网、电信运营商网络、广播电視网络)融合的趋势下,传统媒介单一的功能性势必逐渐扩散,进而在“互相影响、互相进步”中形成统一的新型媒介。在此种背景下,通过智能手机进行新闻传播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

一、融媒体概念简述

融媒体是指充分利用现有信息传播技术,将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介各自的特点融合为一个名义上的整体,其中每一项传统媒介可以保留其原始“形象”,但新闻传播内容已经实现了“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过去传统媒介的分级门槛较高,人员互相渗透程度很低,如报刊文章的排版、新闻视频的录制都有专业的要求。而在融媒体时代,新闻内容是互通的,任何题材的任何热点均可以通过任何媒介进行传播。融媒体的理念以发展为前提,以整合优势为过程,最终使单一媒体的竞争力转变为多个媒体的共同竞争力。此种转化是三网融合趋势下传统媒介的必然选择。如广播电视、报纸,如果依然保持原有的经营模式,其受众人数将会越来越少,进而不断被挤压生存空间,最后的结局只有消亡。传统媒体从业者不会放任这种局面持续下去,与基于互联网的新媒体相比,传统媒介依然拥有大量的资源,因此具备整合资本[1]。

二、手机新闻传播形态的发展历程

在大众的印象中,利用手机实现新闻传播似乎只是近几年的事情,而背后是无数人的深入探索,才形成了今天的模式。

首先,在智能手机问世之前,手机的用途虽然已经从只能打电话、发短信、查看天气预报的阶段进化为集电话、音乐/视频播放器、电子书阅读器、图文新闻阅览器为一体的“高级手机”阶段,此时尽管可以通过手机了解一些新闻,但技术应用并不成熟,况且人们还是对手机、电脑、电视的单一功能明确定位,三者之间的界限虽然有被打破的趋势,但如何跨越这一步,依然没有定论。

其次,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公司在推出智能手机之前,已经先期向市场投入了平板电脑,即人们耳熟能详的ipad,这虽然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将电脑和手机几乎全部的功能融合到一起,然而大众虽然感到惊喜,却并没有展现出浓厚的兴趣。此时,乔布斯创造性地提出了基于ipad的运行系统,制造出人们可以用一只手握住的小尺寸智能电脑(此时还不是手机),加入拨打电话、发短信等功能,并且沿用屏幕触摸的指令发布模式——iphone4一经问世,几乎颠覆了传统的手机市场,诺基亚一夜之间失去了霸主地位。三星公司紧跟苹果的步伐,以安卓为主要操作系统,形成了与苹果分庭抗礼的局面。在此阶段,通过智能手机进行新闻阅读的人群基数已经奠定,基于电信运营商网络的另一巨大商机被人们发现。

最后,真正使手机新闻传播发展到巅峰的契机是华为、小米、魅族等国产智能手机品牌的迅速崛起。在iphone和三星两相对峙的时代,智能手机的价格高居不下,两大公司每一季推出的新产品虽然持续引发轰动,但高昂的价格并不适合大众消费者。此时小米公司首先向国内市场推出了千元智能手机,功能与三星相比毫不逊色,虽然在整体性能上有所欠缺,但千元的价格,在短时间内抢占了中低端智能手机消费市场,随后华为成功崛起,将国内市场份额牢牢控制在国产品牌手中,并且成功打开了欧洲和非洲市场。与此同时飞速发展的互联网巨头们设计了全套的手机APP应用推广模式,以腾讯为例,在微信、QQ等应用广泛的聊天软件中进行新闻推送,其中带有很大的引导性,即虽然通过聊天工具可以看到新闻,但只有一部分,如果想要观看完整版,必须下载专门的新闻APP,几乎又是一夜之间,人们的生活习惯被彻底改变。每天清晨醒来、夜晚入睡之前以及其他“无所事事”的时候,绝大多数智能手机持有者均会刷微博、看抖音、玩游戏或者通过浏览器关注时事。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暴发期间,大部分隔离在家的人们主要的娱乐工具只有智能手机。通过手机浏览新闻,知悉防疫工作的最新进展,虽然当前国内疫情趋于稳定应该归功于政策得当以及全体防疫人员的巨大牺牲与奉献,但手机新闻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2]。

三、融媒背景下手机新闻传播的发展优势

在融媒背景下,手机新闻传播形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第一,与电视、电脑相比,智能手机持有、携带非常方便。现代城市生活中,忙碌的人非常多,很多工薪阶层每天都会花费一部分时间用在乘坐地铁、公交车等,一些从事特殊行业的人群还需要经常出差,在路上的阶段,正是通过手机实时关注热点新闻的最佳时机。

第二,在传统媒介播报新闻的时代,大众将新闻的传播形式固定化,似乎只有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内容以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报刊刊登的讯息才可称之为“新闻”。而在融媒背景下,新闻的涵义和成分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内容走入了公众视野,如各大体育比赛、电子竞技、娱乐头条、金融资讯等。这些内容在广义上均可以被定义为新闻,但与人们印象中的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无法形成良好结合,套用一句网络用语,即“无法脑补画面”。在智能手机大行其道的今天,上述内容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视频门户网站甚至是直播平台充分展现,满足具有各种需要以及习惯任何生活方式的人。如在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举办期间,部分网友对官方解说以及直播视频兴趣不大,在斗鱼等直播平台上,由人气主播进行同步传声解说,此种模式已经成为火热的新闻传播方式,通过手机可以随时收看。综合来看,手机新闻传播形态还有广泛的商业空间亟待开发。

四、融媒背景下手机新闻传播形态的创新发展模式

(一)热点事件即时推送

融媒背景下手机新闻传播应该打破传统的新闻播报模式,如热点事件即时推送。很多人希望在看新闻了解时事的同时,还能让自身获得愉悦的心情,网络上流传的高质量“爽文”正是在此种需求下应运而生。很多传统媒体从业者发现了这一特性,因此以自身为核心创立了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分享平台,就社会热点事件,可以是自身专业领域范围内的,也可以是从大众角度对其他领域的专业问题得出普遍性理解后,将之分享给忠实粉丝。比如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经常就国际热点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他在2020年3月17日更新的微博中针对部分境外归国人员不配合抗疫工作的事件进行了论述,认为国内主流媒体不应该将“国家建设你不在,万里投毒你最快”这样的字样用于官方宣传。在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国外疫情逐渐暴发的时刻,对境外归国人员应该予以理解,毕竟绝大部分人的内心是良好的。针对这一提议,很多粉丝及路人给予了高度评价。而著名体育评论员杨毅在其微信公众号下推送了一篇名为(新冠病毒防疫工作不应该与悼念科比发生矛盾》的文章,针对部分网络暴力进行了有理、有力、有节的驳斥,同样收获了很多赞扬[3]。可见,即时推送热点事件,能够使手机新闻传播形态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大幅度提高新闻播报过程的互动性

融媒背景下,新闻传播不再是单向输入,而应该充分发挥网络时代的互动性,让更多的观众真正加入到新闻事件当中。如腾讯体育在进行NBA比赛转播的同时,还推出了有问必答等节目,从最初的观众发微博“上墙”、到留言参与抽奖、再到实时沟通,将新闻受众作为主体已经成为传媒领域的共识。除此之外,苏群、狂言Doggy等知名媒体人经常一边直播一边回答观众的问题,当直播过程中出现新的消息时,将当下的感觉分享给观众;在直播结束之后,进一步整合信息的前因后果,如果出现错误或是表述不清等情况,通过个人社文媒体等渠道重新表达。观众在获取新闻消息的同时,能够感受到以往只存在于屏幕前人物的真实感,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拓宽思维视角,帮助自己提升。

结语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新闻播报除了把控内容的真实性之外,还应该充分考虑互联网技术下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同时需要设置更多人性化服务,让具有不同需求的人能够在理想的新闻传播平台中找到“归属感”,使有效信息瞬时得到应用,进而全面提高社会运转效率。在此背景下,新媒体从业人员肩负正向引导舆论的光荣使命,因此提高媒体队伍的整体素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周怀君.媒体融合发展下传统媒体的挑战和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

[2]许蓉蓉.融媒背景下手机新闻传播形态的发展创新与研究[J].新闻传播,2019(14):21-22.

[3]侯帅,张丹.浅析新媒体形态下手机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价值与影響[dl.新闻研究导刊,2017,8(21):113.

【作者简介】关玉林,中国传媒大学学生;研究方向:应用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