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全面提升政府新闻发布效能的路径分析

2020-07-23徐鑫

新闻传播 2020年5期
关键词:法治政府公共危机路径分析

【摘要】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且来势汹汹,势必考验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公共卫生危机突发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可预见性,极易造成社会民众恐慌和社会动荡,因此疫情突发也是对政府对外信息沟通、信息发布以及典论引导能力的一次艰巨考验。在吸取了2003年“非典”疫情的经验教训之后,我国政府应对和处理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在新闻发布方面有了显著的进步。

【关键词】公共危机;法治政府;新闻发布;路径分析

一、新闻发布是新时代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

政府新闻发布是指社会发生重大影响事件时,政府向新闻界发布信息,主动公开政府信息,引导、影响社会舆论,以全面提升政府形象的会议形式。新闻发布会通常由新闻发言人自己主持,即承担发布会活动中的新闻发布、点请记者提问、回答问题等所有环节的工作。

问题和危机背后总是隐藏着某种契机,这种契机将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也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例如在2003年的“非典”.事件以后,我们意识到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因此不断推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出台和实施。2009年“甲型H1N1”事件发生以后,全国各级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相继建立,进一步增强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也为新闻发布以及政府信息公开提供了制度保障。正是一个个突发危机事件的教训使得政府新闻发布制度逐渐完善起来,政府信息公开成为法治政府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政府新闻发布应对两次公共危机的对比分析

每一次危机的发生,其结果就像硬币的两面,如果及时准确真实地发布信息,则会转危为安;如果选择隐瞒和缓报消息,则会对社会造成“二次伤害”。在过去,由于法治政府建设还不够完善、政府信息公开还不够透明,我们往往选择不公开或者部分公开,怕媒体“火上浇油”,例如2002年的“非典”事件,政府总是担心发布信息会引起社会公众恐慌,造成社会秩序混乱,从而影响政府形象,因此存在大量“缓报”“瞒报”的现象。事实证明,政府对危机事件进行应急处理,应当勇于担当,敢于说真话,并且善于说真话,讲究说真话的策略和方式,为引导社会舆论抢占先机,占据有利位置。如果处置不当,就会使局面失去控制,变得极为被动。可见,政府应对危机的首要选择就是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主动与新闻媒体进行接触,为社会公众提供真实有效的疫情信息,主动引导社会舆论。因此,我们有必要对2002年“非典”和2019年“新冠肺炎”事件中有关政府新闻发布的基本情况作出比较和分析,以便总结经验和检视不足之处并加以完善和改进。

“非典”事件首例发生于2002年12月5日,由广东省向国内其他省市扩散。在病发初期并没有得到当地政府应有重视,更不用说召开新闻发布会。因此,并未及时向公众广泛告知以下情况:“非典”病毒的传染性、临床特征、治疗手段、针对性措施等。直到2003年4月3日,时任卫生部部长張文康还在对外宣称疫情并无大碍。“新冠肺炎”事件首例发生于2019年12月8日的武汉,武汉卫健委于12月31日就向社会发布了通报,并首次提到华南海鲜市场。从时间上来看,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从2020年1月23日开始,全国各地的新闻发布会通过政务新媒体、_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方式进入实时更新模式,主动向社会发布了以下信息:“新冠肺炎”的传染性、临床特征、治疗手段及戴口罩、少出门、勤洗手、勤通风、消毒等预防措施,还及时发布全国疫情、海外疫情、各省疫情、附近疫情、患者救助、现存确诊、现存疑似、现存重症、累计确诊、累计治愈、累计死亡、辟谣信息(政策、官方、防护)、问责处理、风险等级、医疗废物清运、模范事迹、复工复学、公益捐助、脱贫攻坚、物价统计及福建省泉州市欣佳酒店“3·7”坍塌事故调查等消息。可以看出,新闻发布会及时、科学、客观地公布消息,既引导了社会舆论,又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三、全面提升政府新闻发布效能的路径分析

(一)新闻发布法治化

2020年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到:“实践告诉我们,疫情防控越是吃劲的时候,越是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的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可见,政府新闻发布必须做到依法发布。新闻发布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途径应当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等工作,严格按照法定内容、程序、方式、时限,及时准确地报告疫情信息。简单来讲,政府新闻发布的内容要真实准确,发布的时间要及时有效,要稳定社会秩序,及时有效控制社会恐慌情绪蔓延。总之,新闻发布的及时性和真实性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标准。正如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在《政府新闻学》序中写道:“突发事件只有不发布或者迟发布而造成被动局面的典型案例,没有因为及时发布而造成不良影晌的典型案例”。此外,政府新闻发布的内容不得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也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总之,政府新闻发布法治化需要满足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要求。

(二)新闻发布经常化

在现代社会,媒体已经无时不在、无孔不入。特别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任何一个重大事件都可能迅速传遍全球,唯有主动对外发布新闻,才是对社会负责的表现,才符合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政府新闻发布应当要不断增强其主动性和持续性,这已然成为政府对外与社会民众沟通的重要途径和惯例,也是政府自身法治建设的需要。特别是在疫情突发的当下,政府新闻发布的制度化和经常化尤为重要,必须吸取前一阶段的经验教训,绝对不能一出事情就去“捂”,试图去封锁消息的扩散,而是要主动地、及时地发布真实的新闻消息,主动出击,赶在社会媒体的前面,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发出政府权威的声音,从而引导社会舆论、驾驭社会舆论。在疫情期间,还要持续进行某些负面新闻的搜集、整理和发布,杜绝报喜不报忧现象的发生。例如武汉市政府一直关注“李文亮事件”的舆情发展,同时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2020年3月19日,武汉市公安局主动向社会和媒体发布了“李文亮医生被训诫一案相关责任人处理”的情况说明:一、武昌区公安分局中南路街中南路派出所副所长杨力,安排民警对李文亮训诫,适用法律错误,存在执法过错,对民警执法工作监督管理不力,工作失职,给予其行政记过处分;二、武昌区公安分局中南路街中南路派出所民警胡桂芳,执法程序不规范,违规出具训诫书,给予其行政警告处分。他们坚信只要敢于直面问题,勇于发出强有力的声音,就能取得社会公众的谅解,重塑政府形象和提高政府威信。

(三)新闻发布专业化

原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曾多次提到:“公务员要培养新闻素养,在这个时代,没有新闻素养,执政能力就不完整。”政府信息公开、“阳光政府”、“服务型政府”是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疫情突发时期,全国各级政府必须学会如何与媒体打交道,掌握如何面对媒体和善用媒体的专业化本领。当前,全国疫情防控既考量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又考验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的新闻素养。在过去,由于没有专门的领导干部政府新闻素养培训,因此只要遇到突发事件就会暴露政府机关与新闻媒体打交道本领匮乏和专业知识恐慌。在武汉疫情突发的初期2019年12月8日,武汉市政府就向社会和媒体通报了“首例不明原因肺炎发病的病例”。我认为,及时有效地通报发病消息,本身就是专业化的一种表现,更是法治政府的责任,而2002年的“非典”突发初期,政府新闻发布的态度和表现却不如人意。从政府角度来看,新闻发布的专业化应当和新闻媒体的专业化标准有所区分,政府新闻发布不仅仅是一种和社会公众沟通的方式,更是作为法治政府的法定职责。政府需要普及和深化新闻学知识,但更需要从公共管理的角度出发,培养政府发言人的综合素养。我认为,应当允许政府新闻发言人存在一定的“兼职状态”,绝对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兼职”不等于“业余”,由了解核心信息的中层副职官员兼任新闻发言人也可以做到“专业化”。此外,政府新闻发布必须多样化,以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如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集体采访、背景吹风会、独家采访、电话答问、书面采访等等,保证发布的新闻具有新闻性和时效性。

结语

公共危机突发既考量政府应急处置的能力,又检验法治政府的“成色”。新时代法治政府的建设对“阳光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越是遇到突发的危机事件,越是要提高政府依法治理的能力。政府在面对危机和风险的时候,应当具备怎样的应急处理的能力,如何与新闻媒体打交道,如何运用政府新闻发布等手段与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维护政府权威形象,以上均是法治政府必须认真思考,亟待解决的问题。可以说,政府官员敢于面对新闻媒体、善于处理其中的关系,是其新闻执政理念成熟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史安斌.危机传播与新闻发布[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2004年版.

[2]黎昌珍,张峣弘.政府對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发布策略改进研究[J].沈阳干部学刊,2017年第3期.

[3]李希光.软力量与全球传播[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叶皓,等.政府新闻学——政府应对媒体的新学问[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作者简介】,徐鑫,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法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宪法与行政法学。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课题(项目编号:2019J0352)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法治政府公共危机路径分析
推进中国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关于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公共管理效能探析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研究分析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公共危机治理
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选择
浅谈中国民间舞蹈的文化传承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公共管理怎样用好非政府组织
供给侧改革概述及其促进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