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域下体育公共服务开展的现状与对策

2020-07-22孔宁宁王晓枫刘亚娟

衡水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体育锻炼居民

孔宁宁,王晓枫,刘亚娟

健康中国视域下体育公共服务开展的现状与对策

孔宁宁1a,王晓枫2,刘亚娟1b

(1. 河北体育学院 a. 体育艺术系;b. 社会体育系,河北 石家庄 050041;2.河北师范大学 附属民族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在大力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课题组深入到城市社区基层,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了解到河北省体育公共服务开展初具成效,社区居民有一定的体育健身资源和健身意识,但存在体育组织零散、社会体育指导员满意度不高、居民体育锻炼不规律、体育健康知识掌握较少及信息不通畅等问题。体育公共服务要注重打造社区居民多元体育健身途径,加强体育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开发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项目,提升运动处方干预的成果转化,丰富社区体育比赛,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信息网建设,从而进一步提升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质量。

健康中国;体育公共服务;社区;河北省

十八大以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全民健身运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建立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逐步推进体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标准化。2016年10月颁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统筹推进社区等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2019年9月颁布《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全民健身智慧化发展等方面的战略任务,进一步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中国”以促进健康为中心,注重体育健身的科学性,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为群众保障高效、均衡化的公共体育服务,两者统筹推进,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促进全民健身运动。

截至2017年底,河北省11个地级城市市辖区总人口达到2 278.8万人,生产总值14 095.3亿元,折合美元约2 000亿美元,人均GDP达到8 000 余美元。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5 000 美元时,体育参与将成为人们的必然需求[1],河北省社区居民体育锻炼已成为增加幸福指数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社区居民人口密集,科学体育健身需求越来越高,为响应国家号召和满足社会需求,“健康中国”与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统筹推进,提升服务质量已迫在眉睫。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石家庄、邯郸、沧州三市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从中国知网查阅了60余篇关于“健康中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社区体育”“体育健身”相关论文,翻阅了《体育与健康》《体育健康教育与运动处方》等书籍,了解到体育公共服务的相关政策与研究现状,为本课题提供了研究参考。

1.2.2 问卷调查法

结合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内容,设计了《健康中国视域下河北省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开展现状的调查问卷》。采用分区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各市东、南、西、北四块区域的社区居民,每区域社区发放100份,三个城市合计发放1 200份调查问卷。收回问卷1 189份,有效问卷1 126份。

1.2.3 访谈法

根据研究内容编写访谈提纲,对体育局管理工作人员、体育站点管理人员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居民进行了专题访谈,获取到河北省体育公共服务开展现状的第一手材料。

1.2.4 实地考察法

对河北省城市社区居民进行实地考察,广泛接触街头巷尾和公园绿地的体育活动组织者、参与者及管理者,了解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现状和居民需求。

1.2.5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软件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健康中国视域下河北省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开展现状分析

据《体育生活报》报道,在2018年4月召开的河北省体育工作会议上,省体育局分别投入4 000万元和800万元扶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冬奥惠民”工程,积极推进体育公园、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健康促进服务中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建设;明确提出进一步拓展群众体育广度和深度的五大发力点,并将确保实现举办大中型群体赛事活动达到150项以上、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 500个和城市社区体育健身设施120个、培训5 0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目标[2];研究制定了《河北省体育局关于推进〈关于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和《河北省“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等文件;联合省卫健委启动“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全国试点工作,在全省再建设40个融合中心,努力在健身组织发展、品牌赛事活动培育、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创建、继续开展全民健身大讲堂等方面出亮点、创特色。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涉及人员广泛、层次不一,在开展资源和基础有限的现实情况下,省体育局把重点难点落在体育活动开展与体育健康的对接上,落在更便捷的科学健身服务上,我省公共体育服务总体规划和重点落实已初见成效。

2.1 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动机现状分析

为了解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真正目的,对其体育锻炼动机进行了调查。从强身健体、缓解压力、休闲娱乐、人际关系、充实生活等方面进行调查,所占百分比依次为74%、52%、46%、27%、24%,由此可见,锻炼动机呈现出多元化,但强身健体仍是社区居民的首选,其次是增强人际关系、消遣乏味生活。体育应回归体育的本位作用,重视体育活动对人体健康、康复的积极影响。

2.2 社区居民体育参与现状分析

据调查,体育活动内容主要集中于健身路径、健身操、跑步、毽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体育参与程度调查得知,每周体育锻炼3次,每次半小时及以内人数占72.2%,每次能坚持体育锻炼1小时及以上的仅有23.7%。体育锻炼时间一般每次以30分钟至1小时左右为宜,社区居民已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对体育锻炼时间长度了解不够且持续坚持科学锻炼的动力不大。

2.3 社会体育组织与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分析

社会体育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社会体育建设的重要阵地和骨干成员。在被调查的城市社区中,问及是否有专门的与体育部门对接的站点或人员,有站点的占51%;对社会体育指导的服务满意程度仅有34%,服务内容大多是带操、器械日常维护及组织比赛,专业的动作技术指导不高。在体育运动中是否有运动损伤的经历及处理方法时,6%左右的人有过崴脚或慢性运动损伤,如膝关节微痛等运动损伤,一般采取医院诊治、在家静养等处理方式,对运动损伤无法及时处理。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组织较为零散,体育健康理论知识掌握较少。

端木家的三闺女,转年十八岁了。上面两个姐姐出嫁后,冬至就像村后的白杨树,噌噌长起来。几天蹿一截子,眨眼间,已是大闺女了,通身掩抑不住的,是苏北乡村姑娘灼人的明艳。这种气息,上承天泽,下接地气,鲜灵灵,泼辣辣,浑如湖塘的茭藕,风吹日晒,亦不曾剥蚀毫厘的风韵。一把攥不住的黝黑大辫子,弯着,直着,散着,左右适度。特别是眼神,通透,清澈,散发着不曾为世俗遮掩的光芒。[1]204

2.4 社区居民场地设施现状分析

体育场所调查,由多到少依次选择为社区、公园、附近空地及健身俱乐部等场所。63%的社区居民选择在小区或附近空地,主要是方便,而且很容易与邻居组团相约一起锻炼;42%的居民选择了附近公园,公园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如安装有智能健身路径、乒乓球台、象棋桌等设备,早晚体育锻炼站点相对较多,体育锻炼氛围浓厚,大部分属于自发组织,锻炼内容一般为下象棋、健步走、抖空竹、钓鱼、打乒乓球等体育项目,组织力度较大有一定规模的是我们常见的健步走、舞蹈类、太极拳等项目;占8.3%的社区居民在健身俱乐部健身,花钱买健康仍是少数。社区居民有一定体育锻炼热情,动作技术要求水平不高,有些锻炼者运动量过度,对运动量的控制、体育锻炼风险识别等知识较少,大部分社区居民处于盲目锻炼阶段。

2.5 社区居民体育公共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体育公共信息服务是指社会体育指导员对体育站点管理、体育赛事组织、体育健康知识普及、提供体质监测服务等内容。当问及体育知识获取途径时,参加相关的体育健康知识讲座的居民仅占26%,社区或公园中有体育健身知识宣传栏占34%,参加体质监测等相关内容的占12%。当问及是否参与政府组织的大型体育赛事时,如万人马拉松、万人徒步走等,只有23%的居民可以获取到相关信息,大部分居民不能及时得到相关信息而错失参与比赛的机会。获取体育比赛信息渠道依次为站点、手机、电视等途径,信息渠道较为单一。

3 健康中国视域下河北省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开展的路径与对策

3.1 与城市规划统筹,打造社区居民多元体育健身通道

社区体育场地是市民进行健身锻炼、丰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加强社区资源与健身步道、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的规划,注重实用性、实效性和科学性。政府做好论证规划,统筹社区体育生活圈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体育健身场地建设与新建小区配套建设。为了减少政府压力,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和调动社会力量办体育,成立体育基金会,积极采用高校、企事业单位及健身俱乐部的科研成果,建立运动康复创新实践基地,免费或低收费开放体育资源等措施,努力打造社区居民身边“15分钟健身圈”,为居民就近从事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便利。

此外,引导家庭配备小型、便携、易操作的健身器材,如瑜伽垫、哑铃、臂力器、仰卧起坐器材、家用跑步机、健腹轮、弹跳床、智能运动手环等等,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形成产品丰富、形式多样、高效便利的体育健身通道,见图1。

3.2 加强体育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促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顺利开展

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体育组织在体育公共服务中发挥着主导作用。社区应全力推动社区体育协会和社团的建立及组织;积极调动社区居民参与体育娱乐、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讲座与学习;完善搜集社区居民体质测试数据,建立健康咨询、体育组织与指导等事务;鼓励组织和搭建社区居民开展的健身走、广场舞、羽毛球、太极拳等各项体育活动;积极协调场地、设备、资源更新等问题,让社区居民能够便利、就近、无障碍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积极动员和引导社区物业人员,使他们成为体育站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骨干力量。当然还要有高质量的服务意识、完善的体育公共管理服务、明确的规章制度及客观的满意度评价标准等内容。

3.3 丰富社区体育比赛,提高体育参与的积极性

体育赛事对大众体育起着宣传、鼓励、激励、引导的积极作用,能够提高社区居民对体育活动的关注力,促进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持续性,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充分利用节假日,与小区物业活动相结合,开展社区或公园体育比赛,注重体育活动或赛事的参与性、休闲性和娱乐性,降低体育活动或赛事要求,鼓励和组织各种不同层次的体育比赛,横向到各个角落,纵向到不同层次,覆盖社会的不同人群;力争打造体育节庆品牌,把潜在的体育优势转化为特色体育,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社区举办群众性的体育比赛,应撰写社区体育活动指南,内容包括体育活动内容、运动量、运动营养、体育风险识别、体育活动开展形式及注意事项等实用知识。此外,还应为运动达人联络健身指导中心或俱乐部,提供更为专业的体育指导服务,既鼓励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又节省了政府经费,还提高了健身中心或俱乐部的知名度,达到一举三赢的效果。

图1 城市居民多元体育健身通道

3.4 开发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项目,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

不同人群体质水平、爱好不同,接受能力不同,适时适量的体育运动指标不同,因此应大力开发不同群体的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以健身健美操为例,针对不同年龄段,提供不同特点的健身健美操,如,学生经常久坐,学习费眼耗神,应为其创编保健眼操、课间操;为办公室办公人员创编工间操;为50—70岁看孩子的中老年人创编亲子操;为70岁左右老年人创编健身养生操,康复以往固有姿势而造成的劳损,预防或延缓慢性疾病的发生。为提升民族自信,弘扬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应大力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传统舞蹈等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3.5 进一步拓宽运动干预和运动处方的研究,提升科研成果的应用与实践

运动是一把双刃剑,运动不当也会造成一定的风险,适量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改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水平,还可有效调节心理状态,帮助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有助于预防一些慢性病和精神性疾病的发生,如肥胖症、“三高”、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抑郁症。应完善健康体能测评系统,开展自动评估运动能力、运动风险评估,给出科学的综合锻炼指导方案。进一步扶持“体医融合”研究,科学制定预防和改善慢性疾病的运动处方和运动干预,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并鼓励高校教师开展一些进社区活动,举办体育健康知识公益讲座、提供技术指导。

3.6 打造智能化体育公共服务信息网,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体育公共服务信息网,是人们体育认知的桥梁,对体育事业开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进一步完善和及时更新体育组织网站内容;丰富体育健康知识讲座,讲座内容应包括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针对不同人群提出的运动处方、运动营养、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日常健康素养及注意事项等等,可将这些讲座制作成视频放在网站上供社区居民学习观看;制作社区、公园等体育健康知识展板,加深群众对体育健康知识的了解;注重发挥体育明星和体育强身健体故事的示范效应;与智能体育运动软件合作,开发身体素质测试器,反馈使用者的“运动数据”,为体育锻炼达人、运动明星或体育锻炼爱好者进行数据分析与科学体育锻炼指导。利用各种体育信息服务,加强体育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培养社区居民长期规律性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共建共享”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基本路径,各级政府要从供给侧做好统筹规划,社会积极参与,个人要从需求侧体现健康管理,三个层面共同参与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共同享有建设成果,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进一步提升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 申顺发,赵强,郭学英.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问题与模型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18(9): 18-19.

[2] 赵鑫雅.五大举措再发力全民健身更亲民[EB].(2018-04-02)[2019-12-10].http://www.hebsport.gov.cn/zhuantipindao/tiyugongzuohuiyi/2018/0402/9372.html.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althy China

KONG Ningning1a, WANG Xiaofeng2, LIU Yajuan1b

(1. a. Department of SportArts; b. Department of Social Sports, Hebei Sport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41, China; 2. Affiliated Nationalities Colleg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 050091,China)

In the context of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healthy China”, the investigation team went down to the urban community. By using the literature review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team has learned that Hebei province sports public service begun to take effect; community residents have certain resources of sports fitness and fitness consciousness. However, there still exist some problems such as scattered sports organizations, dissatisfactory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irregular residents’ exercise, less sports and health knowledge and unsmooth information exchange.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build community residents multi-sports fitness channel;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organizations and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 teams; develop popular sports and fitness projects; improve the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of exercise prescription intervention; enrich community sports competitions;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for sports public service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Healthy China; sports public service; community; Hebei Province

10.3969/j.issn.1673-2065.2020.04.009

孔宁宁(1980-),女,河北邢台人,副教授;

王晓枫(1979-),男,河北廊坊人,讲师。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9020403006)

G812.7

A

1673-2065(2020)04-0035-05

2019-12-17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李玉玲)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体育锻炼居民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1版正式启用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石器时代的居民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论气象公共服务的职能提升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促进内外贸易 创新公共服务
高台居民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